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讲述历史人物的方法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30阅读:
字号:|

  讲述历史人物的方法

  一.时势造英雄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是个古老的命题。

  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有的功昭日月,名垂青史;有的昙花一现,来去匆匆;有的祸国殃民,千夫所指。他们的功与过,是与非,是留给后人的不小难题。

  不管是谁,每个历史人物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毫无例外地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与影响。但是每个人也都以其聪明才智、所作所为,给历史以或大或小的作用与影响。我们既承认历史的必然性,“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列宁语)。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时势与英雄就是这样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但毫无疑问,个人是时代的产物,应该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但英雄能够对历史进程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强调一点:我们讲述历史人物,千万不要脱离历史背景。只有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考察,才能对他们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否则,不论是抬高或贬低历史人物,都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

  如张骞通西域,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壮举,司马迁誉之为“凿空”。对这样一位大智大勇、功垂千秋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以至满怀敬仰之情,以他的业绩来启迪学生,激发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但同时也必须指出:张骞正是生活在汉武帝时代——西汉的强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张骞正是凭借了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和坚苦卓绝的斗争,才成就了这番惊天动地的业绩。试想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对匈奴屈辱“和亲”,怎么能“凿空”西域呢?才高八斗却郁郁而终的贾谊不正是一位生不逢时的代表吗?张骞是汉武帝时代的杰出人物,但绝不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超人。

  二.着力塑造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

  《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为我们塑造了许多不朽的人物形象。他写人叙事生动传神,善于抓住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某些生活细节,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教师在上课时要想让历史人物的形象丰满生动,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 运用插图,刻画形象。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有各类插图400多幅,其中各种人物的插图200多幅,在多媒体教学尚不十分普及的情况下,运用这些插图,显得十分重要。“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课本上秦始皇的插图不正是显现出他的踌躇满志与威风凛凛吗?而朱元璋的吊眉尖嘴瘦脸显示其刻薄寡恩的性格。

  2. 以事传人,述说业绩。

  讲述历史人物,离不开人物的生平业绩,这些业绩正是由无数件“事”构成的。归纳业绩可以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

  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的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类别一般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等方面。评述近代历史人物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林则徐的事迹可分为禁烟、抗英、学习西方三大类。李鸿章的活动分为参加洋务运动、镇压农民起义和投降卖国三个方面。

  分期法,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现代史上的人物大多适用此法。如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可归纳为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中、辛亥革命后坚持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四个阶段。再如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可分为中共创立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等阶段进行叙述。

  3. 增加细节,生动逼真。

  历史教材不是以写人为主的传记文学,教材中出现的人物,都是粗线条的概述,缺乏细致的描绘。我们在讲述历史人物时,有必要增加些细节,生动逼真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时时刻刻不忘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在他晚年患病的日子里,天天挣扎着起来,扶杖登上点将台,用千里镜隔海眺望大陆。后来台湾人民在台中县铁砧山建起一尊郑成功的塑像,塑像面向祖国大陆,寄托着台湾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讲述这个细节,不仅升华了郑成功的英雄形象,也使学生们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4. 引用言论,绘声传神。

  “言为心声”,我们讲述历史人物,适当引用人物的言论,如闻其声,会更加亲切和动人。略举几例如下: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心血谱成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孙中山倡导“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缔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百折不挠,奋斗了一生。临终前仍叮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岳飞抗金,一心想收复中原,念念不忘“靖康耻,尤未雪”,“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

  二战前夕,当英国下院就张伯伦从慕尼黑带回有希特勒亲笔签字的《慕尼黑协定》进行辩论时,丘吉尔这样说:“他(希特勒)先用手枪对着你,要你给他一英镑,等如数照给之后,他又用枪对着你要求给两英镑。最后那个独裁者答应先收一英镑十七先令六便士,剩余的部分要你保证随后付清。”丘吉尔用这样辛辣尖刻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揭露出希特勒贪得无厌的无耻伎俩,同时也嘲笑了张伯伦绥靖政策的鼠目寸光。

  5. 借诗入史,史情并茂。

  “文史不分家”,优秀的传统文学是我们讲述历史人物的重要依据之一。别具一格的咏史诗对历史倾注了多少深情与厚爱。如果借诗入史,历史教学将会增加诗情与画意。

  宋代改革家王安石称颂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至今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两位改革家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杜牧评项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却另有看法:胜败兵家事可期,中原一战势难回。江东子弟多才俊,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大钊书写“铁肩弹道义,妙手著文章”,抒发了共产主义先驱者的伟大情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用历史巨人的气魄与胆略,率领中国革命的航船,乘长风,破巨浪,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朝阳。

  这些诗词联语,妙语如珠,如果留心收集,恰当引用,既可塑造出这些仁人志士的高大形象,又可以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挖掘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一切过往的历史人物,表现出了不同的爱国主义形式和特征。历史教学若能突出历史人物表现出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发奋进取,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

  如讲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康有为和梁启超先后出逃之时,谭嗣同能走却没走,他说以前成功的变法没有不从流血牺牲开始的,而这次变法还没有流血牺牲的,他愿为第一人。最后谭嗣同英勇就义。我们讲这些并不是让学生都去牺牲,关键是让学生学习历史人物所表现出的气节、风骨和精神,让他们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认识到历史上凡是杰出的爱国者,一般都是按照时代的、人民的最高要求来创造自己人生价值的。

上一篇: 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