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社会的功利性使得很多人在做事情方面对自己无益的、没有效率的不做,尽可能的少做。我们不评价这样做法的好与孬。不过,如果这样的观点挪用到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还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下面就今天视频中的内容和历史教学参考的观点,结合我的理解发表一些个人意见,不当之处我们共同探讨。
在今天的视频中,专家也讲到了我们历史学科为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理化等有一定的区别,有自己的特点,这也就说明我们的历史教学也有自己的特点,那么在评价有效性方面也要区别对待。
历史有时间的维度,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所以在教学、学习中首先要掌握时间的发展“过程”,那么这一“过程”就是时间的叙述方面,教师必须进行事件的“复述”。也就是说不能只是一味的学生“自学”。再者,历史并不只是没有情感的“冷血事件”的堆积。而是五彩缤纷的万花筒,真正的融入其中就能感受到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真正是精神的盛宴,这方面我们看百家讲坛就可充分的感受到,是有些有肉有灵魂的活生生的能够感染我们的精神食粮。那么在这方面的指导下,我们来谈一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那么,如是一堂历史课是有效的呢?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没有明确的答案。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主宰学生,所谓的有效就是完成教案内容,学生完全按老师的维度进行记忆和“理解”,其实这种所谓的“理解”就是使学生完全成为老师的“影子”,没有了独立的思想,说的严重些就是没有了自己的“人格魅力”。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应试教育的恶果,也是非一日之功而成的。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导致很多老师不爱读书,本来历史教师都应该是博览群书的,但是现在虽然也读书,读的是厚厚的复习资料、习题集,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幸而如今全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使得这一陈旧的观点必须进行蜕变了。教育有效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了。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余教授还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那么,在有效性方面具体怎样评价呢?我认为有那么几个方面。
第一、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正确、持久。关于这方面主要是讲的知识和技能方面,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对这一方面,前几天我们通过视频也已经了解了一些,主要是记忆、理解。那么这就要面对第一个问题“如何记得准确?”,要求教师首先在掌握的史料和史实的准确性要高。可靠的史料和可信的史实是有效的历史教学的基础和保证。舍此,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无从谈起。教师要有强烈的史料意识,必须以可靠的史料和可信的史实作为依据进行教学,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信口开河。同时,在运用史料方面,要寻求方法。史料往往还是旧的,当我们完全可以用别的角度来分析。
在材料教学方面,这是这几年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一直强调的比较有效的方式。比如,很多专家都要求把教材变为材料,这是正确的,毕竟我们现在的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点。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两个极端,一是对教材的过度不重视,导致授课内容减少和无目标,使得学生很迷茫、厌学。二是过分的重视材料教学,而不重视材料的选材,造成过多过滥,得不偿失。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重质量,把握准确性。在学生层面上,教师做榜样拿不准的史料不用,学生也就逐渐的掌握了分辨事实的能力,在接受方面也会更加准确。
关于持久性是比较难以评价的,但是我认为当学生掌握的内容是真实、可靠的时,也就增加了知识储存的持久性。第二就是课堂的“氛围”,这个“氛围”是指学生积极参与度。如小组讨论、积极回答问题等,这也是增加持久性的有效措施。
第二、过程与方法要符合教学规律。刚才提到了,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叙事性和思辨性和时序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学生的自学,还要进行必要的老师教授,把历史时序讲清楚,让学生从宏观上有一总体掌握然后才能“思辩”,进行讨论历史规律。所以看一堂课的有效与否还要看这四十几分钟的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
学生是特点是有差异性的,有的喜欢记忆,有的是擅长思辩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非常重视学情,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当然现在的教育模式要因材施教是非常困难的,然而通过一些小的方面的具体应用可以使得学生有特性的发展。比如在课堂上的要求方面,有的可以让他积极讨论,有的可让其积极做笔记,有的可让其查资料等等;再者,在作业的布置和完成情况上,也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层次性的要求。
总之,过程与方法方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不能背道而驰。有了正确的过程和方法了,有了有效的过程与方法了,我们的教育也会千树万树梨花开了。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历史和现实社会要求。当然有时历史社会和现实社会有很大的差异,那就要两方面兼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分析秦始皇,在当时可能是贬多于褒,因为他的暴政使得人民生灵涂炭;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要肯定的多于贬抑的;那么到了现在我们往往两方面全面分析,有丰功伟绩当然也残暴无度。这一切都是社会的发展罢了。
我们的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活生生的生灵,在培养他们的历史价值观的同时更应该树立与现当今符合的价值观。毕竟我们还要生存与现世,不能脱离实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来授课,我们要“目中有人”,以学生为主体,积极的进行引导,当然,要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
看一堂课的有效与否,还要看这一重要方面,学习结束学生是否能够健全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能按照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求评价历史事件和任务。同时能否进行基本的事件历史和现实的优劣分析。
另外,在新形势下,评价课堂有效性还有很多的衡量方法。比如:是否学生为主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语言的规范性,内容的有效性,学习的积极性,评价的有效性,氛围的积极性等等,这里不展开了,以后有机会在和大家进行讨论。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实施简单的试举一例供参考。
在必修二第十一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做第一步工作就是了解和记忆近代工业的类型及出现的时间。如:外资企业是四、五十年代(都是十九世纪),洋务企业是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是七十年代前后。基本史实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上海发昌机器厂等等,都需要识记。当然我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一些人物的介绍等等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在预习提纲的带领下学生自己看书总体掌握,并且列表把三种企业类型区分开来,可以要求小组内部合作完成,也可小组间合作完成。有的同学找资料,有的进行整理,有的积极准备交流,体现差异性,扬长带短。
再次,在授课中我和同学们讨论了各种企业在当时的作用,找到它们的积极性和不足。努力达到客观分析,同时他们对今天的影响也涉及一些,比如:洋务官办企业的不足等对我们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等;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各个时间段的影响等等。尽量使学生形成合理的价值观。
以上这些是我的一点点体会,有很多的不足,望各位专家、同仁不吝指教。总之,课堂有效教学就是 “最大限度的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就是有效教学”。实践上,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课程标准来采取多种多的样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最后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这已经而且必将成为以后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效性的研究也寄希望与全体教师的努力,为此我们共勉——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