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让有的放矢成为课堂的主宰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30阅读:
字号:|

  让有的放矢成为课堂的主宰

  每看一次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都有不同的体会,它都成了我的枕边书。这两天,翻到52节<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印证教学感悟颇多。

  新教改做了好几个年头,做了很多工作。尽管如此,学生感觉学习辛苦甚至厌学仍旧是家常之事。考试的科目从中考到高考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诚如苏氏所言“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并不轻松的劳动。求取知识本来就是要花费劳动的。”苏氏所列举的解决方法:“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每天应当有4、5个小时,既不用来在学校上课,也不用来在家里复习功课。这些时间应当让他用在多方面的智力生活上.....满足他在其他方面(创造性的智力活动、锻炼身体、参加劳动、审美劳动)的兴趣。”要承认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它的实现是一个社会系统功能作用结果。但在教师这方面,有很多经验是值得我借鉴的,甚至可以说给我当头棒喝,醍醐灌顶。

  苏氏说“一个学生学会了同时阅读和思考,他才能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识记,而是一边想象一边对材料进行逻辑分析。这样,学生可以在10至15分钟的时间内,领会历史、生物、地理、文学等教科书里的4、5页书的内容。”。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我更多的还是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形式上有预习、反思、练笔以及大强度作业,好像是新课改,也好像是轰轰烈烈,但其实时候一想,我并没有重点方向,仿佛天女散花,学生固累,而我有段时间却自鸣得意,好似真理已经被我掌握,余子皆碌碌尔。

  “有经验的教师不要求学生背诵教科书,因为他知道,这种背诵式的“学习”有造成学生智力局限性的危险。有经验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原来已有的知识,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比较,然后做出独立的结论。这些教师喊学生到黑板跟前来回答问题时,让学生带着他的笔记、草稿、练习本、教科书以及补充读物,并不让他逐字逐句地复述教科书里的教材,而是让他发表议论,进行探讨。在我们学校里,例如在文学课上,高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常常引证文学作品的原着。”我的重心并没有放在这里,而是“把知识看成学生应当保存在头脑里的存货,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就应当拿出来给他看。学生记住了,就算他有知识,没有记住,就是没有知识。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学习就变成了“一份儿一份儿地”掌握知识:学生今天记住了一份儿知识,明天就拿出来给教师看,看过以后,就可以丢开不管了。这样做,就在学生的意识里逐步地形成一种为防备提问而学习的心理定势。事实也是如此:学生在家里准备功课,一般地就是为了明天的评分。然而,只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证明一个人是否有知识。”这样的我的教学又和别人有什么区别?后果有时候更糟糕。

  我固然不同意别的老师那种老方法,但我自己在以前也并没有拿出什么更好的方法出来,或者说,很少认真仔细地去反思过自己的教学思路。所以以前一直困惑为什么我教的成绩怎么没有别的老师好,但就是不知道之所以然。

  我在批判“学生不分巨细,把每个细节和日期都记住,而不是从整体上考察全部历史事件,不会从细节中进行抽象,去把握整个事件的总的轮廓,思考它的意义、实质及其的作用。”但我其实就是我所批判的那种人。

  那么怎样去教会学生阅读和思考,应该说这学期自己有一点朦胧的思考,就是组织读书会,帮助学生学会阅读,但很遗憾,它只是一个小群体的行为。而且更关键的是这种行为没有和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可以预想而知,再这样下去,我还是会重蹈覆辙。

  苏氏说“利用原来已有的知识,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比较,然后做出独立的结论。”,我想从这个方面进行突破。但不要学生过多的课前预习以及作业负担,我相信文科班的学生是有这个自觉的,关键是,教师如何鼓励和引导他学会预习和复习。在课堂上,不寻求也不强调面面俱到。以兴趣为激发,以考纲为重点,以思维练习和巩固为线路。“利用学生原来已有的知识,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比较,然后做出独立的结论。”并把这种得到结论的思路反复练习巩固下来。使“学生已能从整体上分析完整的课题,去思考一些较重大的带探索性的问题。”

  一节课的成功,有没有活动,有没有互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学的时候是不是结果学之有收获,是不是过程既有趣又紧凑。

  具体到《百家争鸣与儒学》这一课,再上一次的话,我会这样来处理:一、备课看考纲和考点以及历年的高考真题出题方向;二、讲课重点放在考试重点部分,识记部分让学生自己处理;三、考试重点的处理是以思维的散发训练为主,比如,诸子主要观点、儒家学说的主要观点、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其民本思想和外国民主思想的区别。而我以前所强调的三点式,不过多纠缠,一笔带过,但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培养除这样的思路:一切原因,不外乎如是,答题方式形成三点式模式,然后到单元或者专题结束时候,进行总结。学生要做的是在课前带有想象力和看书模式去阅读,课堂上接受老师有趣的引导,头脑进行紧凑的思维练习和巩固。让有的放矢成为课堂的主宰。

上一篇: 让我们的课堂因学生而精彩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