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论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整合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31阅读:
字号:|

  论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整合

  内容摘要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理性、学得扎实,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有必要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教学整合。

  我们通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专题内容的整合,模块内各专题的整合,以及必修三模块的整合这四个层次的教学整合,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合老师和学生的实际,不仅解决了课时相对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有利于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整合

  论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整合

  今年秋季,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实验。历史新课程因其内容多、难度大、跳跃性强的特点,要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可谓困难重重。但是,作为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的历史任课老师,过多地抱怨是无谓的,寄希望于学校增加课时也是不现实的。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理性、学得扎实,是摆在每一位高一历史任课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的验证,我认为进行教学整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何谓教学整合?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来那种按照教材编写的体例按顺序进行一章一节教学的方式,而要对教材的内容、对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顺序、对教学的目标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更适合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际,更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实际。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为教学整合。[1]

  二、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整合?

  1、基于新课程的理念,需要教学整合。

  如上所述,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以往习以为常的章节教学,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认为教师和学生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教材的二度开发者。[2]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根据课标的要求、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2、基于教材编写的局限,需要教学整合。

  众所周知,新教材是按照模块编写的,分为必修Ⅰ、必修Ⅱ和必修Ⅲ,分别是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

  诚然,社会现象是由政治现象、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构成的,但这三种现象在社会中是交织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所谓“政府实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教材为了按模块编写,强行将本应交织在一起的内容割裂开来,这虽是不得已的事情,却不能不说是教材编写的一大局限。比如要向学生介绍鸦片战争的原因,便不能不涉及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和中国的自然经济,但这些内容却在必修Ⅱ中,学生尚未接触。若不整合,学生便不可能对鸦片战争的原因有全面的了解。

  3、基于三维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学整合。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历史新课标规定了历史教学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然而,这三维目标并不是并列的,事实上,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寓于知识与能力目标之中的,也就是说,在知识的教学中要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能力的培养中要体现过程与方法。再从教材的内容上来看,三维目标的体现也不是平均分布的,有的内容体现知识与能力目标多一些,有的内容则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多一些,[4] 若不整合,便不能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

  4、基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整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5] 每一位教师都是不同的,而每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是千差万别的。新课程提倡个性化教学,这就要求我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目的进行教学整合,否则,教学依然只是一个模子,个性化教学便是一句空话。

  三、怎样进行教学整合?

  教学整合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的事情。那么,怎样进行教学整合呢?我认为可以从四个层次入手,即三维目标的整合、专题内容的整合、模块内各专题的整合和必修三模块的整合。

  1、三维目标的整合。

  历史新课标规定的三维目标,是新课程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扩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体验,后两个目标寓于知识与能力目标之中。因此,在教学中,千万不能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而要将其整合在一起,在知识的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能力的培养中体现过程与方法。

  例如:必修I的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内容为: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

  从课标内容来看,我认为至少有如下两个缺陷:(1)只规定了知识与能力目标,缺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2)既然要求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就应着眼于整个中国古代,又何必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呢?又怎能仅仅用“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来说明呢?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课标内容进行了整合,将其表达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2)从上述史实中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2)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通过这样的整合,使目标更加明确,层次更加分明,教师更容易把握,也就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2、专题内容的整合。

  一个专题的内容都应该是有联系的,但有时从教材的表达上并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整合之后,才能看出这中间的联系,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例如必修I的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第一课的标题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第二课的标题是“卓而不群的雅典”,第三课则是“罗马人的法律”。初略一看,毫无联系,而且有一种“雅典不是希腊”的感觉。我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内容后,将这三课的标题依次改为“形成古代民主政治的条件”、“古代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古代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这样一来,三课之间的联系便一目了然了,学生理解起来也轻松多了。同样的,在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中有三目内容,标题依次是“蔚蓝色的希腊”、“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希腊的公民”,也是毫无联系,根本无法说明希腊是民主政治的摇篮。我对它进行整合,将标题改成“形成古代民主政治的自然条件”、 “形成古代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 “形成古代民主政治的公民素质”,这样便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希腊是民主政治的摇篮,有助于学生对整个专题内容的理解。

  3、模块内各专题的整合。

  教材每个模块中各专题的排列顺序是先中国史后世界史,而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内容则均从古到今按时间顺序排列。这样的排列当然有它的道理,但我认为若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来上课,不利于学生形成全球史观,学生的眼界必然不会开阔。因此,我在上课时按照“将中国史置于世界背景下来考察”的理念,把教材的顺序打乱了,以必修I为例,先上了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接着上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从古代到近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及其在不同的时代造成的不同影响;之后又回过头来上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让学生明白进入近代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顺应了这股潮流,因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中国依然实行君主专制,违背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于是中国遭到了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起而维护国家主权;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但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中华民族未能获得解放呢?这是因为未能找到一条正确的解放道路,所以接着又上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中华民族为了自求解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掀起了民主革命,但是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于是,我们又回过来上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此时,世界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接着上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样化趋势”;面对不同的世界形势,中国的对外政策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于是又上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通过这样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必修I的内容不再是孤零零的九个专题,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学生又始终在世界背景下看中国历史,条理明晰,线索清楚,对全球史观的形成,对开阔学生的眼界,大有裨益。

  4、必修三模块的整合。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过去了的事实。而一件事实,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羼合,孤立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是不存在的。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将必修三模块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才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历史,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在教学必修I专题二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时,就考虑到列强的侵略方式除了军事侵略、政治侵略外,尚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于是就将必修Ⅱ和必修Ⅲ的有关内容整合了进去,以使学生对列强的侵略有个全面的了解。这种了解并不仅仅是在知识上知道了列强的四种侵略方式,而且了解了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更为深刻地进行了情感上的体验。可以说这样的整合更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

  总之,历史新课程的教学跟以往的章节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它要求老师和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进行教学整合。教学整合不仅能解决课时相对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有利于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上一篇: 论历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