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试论新课程下以历史社团活动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31阅读:
字号:|

  试论新课程下以历史社团活动推进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学认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改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长流水。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带学生去找水。其实这正是体现了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一般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而形成的教育理念的集合,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运作精神,注重潜能开发和健全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可见素质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

  本次新课程也正是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实践。为了更好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在不增加课时、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又创办了历史社团——春秋社。历史社团的创办正是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活动阵地之一,是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下面我就通过春秋社如何促进素质教育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以人为本,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才的起点,是学习的源动力。”历史是一门五彩缤纷的、形象的、有血有肉的学科,是大部分中学生所喜爱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对历史课却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那么造成这种“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原因何在?就在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唯分是重,把学生的特长爱好捆绑囚禁,奄奄一息。而学生对某一学科的浓厚兴趣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成绩,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春秋社活动的开展就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

  案例:钱币的收集及展示交流

  背景:从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实物比较感兴趣,有部分学生还在收看中央台播出的《鉴宝》节目。但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一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上课时虽有涉及但并不系统和详细,希望多多了解。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了解相关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春秋社在开学初不久便布置了一项任务----收集钱币。

  任务布置的第二天便有学生从家里拿来一包包的钱币,几天后就有很多学生将家里的宝贝“贡献”了出来。接下来,我们便将一个个古钱币用透明胶粘在裁好的纸上,注明提供者,然后在橱窗展示。由于学生提供的钱币并不齐全,为了让这次展出更完整和系统,我们将没有实物的便用照片补上。考虑到如果只是展出而没有钱币知识补充的话,学生只是看个新鲜并不会有太多收益。基于此,我们在实物展出的旁边又加了一个专门介绍钱币知识的栏目。一展出,就吸引了大量学生的目光。后来跟学生的交流时,有学生说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他“从钱币的发展历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一位提供钱币的学生说,“在橱窗里看到自己的名字,现在有那么多学生来看这次展出,我感觉很欣慰,觉得为大家做了点事”;还有学生说“原来钱币中还有那么多学问,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多多开展,我肯定积极参加。”

  听到学生这种心声和感受,我感到很欣慰。不为别的,就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接下来,我们还将展示老照片、历史古物等,这段时间正在收集整理,学生已经提供了不少,我想学生这么大力度的支持与参与,效果一定不会差。

  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是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主渠道,而作为由有共同爱好和兴趣自愿参加的中学历史社团---春秋社,则是一个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历史课堂的有效补充,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另一舞台。

  为了在社团中让学生体现主人翁的权利,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我们在竞选社团干部时,由学生自由竞争上岗。当时学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先后有十多位学生上台竞选正副社长、宣传、策划、外联等部部长。学生在竞选时都表达了共同的心愿,就是以此作为展示和锻炼自己的舞台,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这正与我们的初衷不谋而合。在社团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由教师牵头,具体工作则交给学生来做。

  案例:开设学生讲坛

  背景:央视热播的《百家讲坛》节目为大部分学生所熟悉,有时在平时的自修课或思想教育课上我也会给学生放于丹讲《论语》或易中天品三国之类的节目,学生反映也较好。为使一些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来展示才华,谈谈历史,进而研究历史,我们在征求学生意见后开设了学生讲坛。

  任务下达后,各部门便紧张有序地开展起活动来了。先是活动策划部制定此次活动的具体方案,由组织部与会员俱乐部联合发动学生,再由宣传部进行活动的宣传。经过几天的活动筹备,有好几位学生报名尝试走上讲坛。最后走上讲坛的学生中有讲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拿破仑的,也有讲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赤壁之战的,有一位女生还热情洋溢地为大家讲了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

  学生讲坛的开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无论是台上讲的学生还是台下的观众。上台的学生虽然有时紧张地忘词,或时不时地看看讲稿,但他们的勇气和精神是可佳的。有位矛盾了很久但最终走上讲坛的同学说:“虽然我这次有时紧张地结巴,也不敢多看下面的学生,讲得也不够好,但我战胜了自己,踏出了勇敢的第一步,以后就不怕有这么多人听了。”还有位学生讲到:“以前不知道老师站在讲台上为我们上课是什么感觉,现在知道了,当我在上面讲的时候看到下面这么多人认真听,我很有成就感。我想,我以前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上面的老师肯定比较不好受的。”说着难为情地笑了笑。作为观众的一位学生说:“看到我的同学也上了讲坛我觉得他真了不起,我要向他学习。”

  由于这个活动还是第一次开展,经验不够丰富,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我想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几个人为一组共同找资料,然后由其中一位学生上台,这样学生的准备可以更充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小组的合作意识。等以后条件再成熟一点,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活动定期长时间地开展下去。

  除了学生讲坛外,我们还组织了年级间的辩论赛,和文学社合作开展历史剧表演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体现出了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兴趣、灵感、兴致积极参与,给校园文化带来了不少生机与活力。

  三、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李岚清在探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时明确指出“实践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的全面铺开,“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创造的才干,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是大势所趋。如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在新形势下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

  课堂教学虽然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但要提高历史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必须延伸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这样构成一个立体开放的教学体系,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

  案例1:出历史小报及展示

  背景:我们学校是一所有美术特色班的省二级重点中学,为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以及创新和合作意识,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普通生与美术生合作完成历史小报,版面设计及内容自定。

  这个活动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没什么难度系数,因而上交的速度比较快。有些小报报头采用立体的艺术字体,而且用的是钢笔,匠心独具,让人一看便知道是花了不少功夫。由于合作完成,因而把字写得好的、有美术特长的、想像力比较丰富的等等资源进行了有效组合,小报的质量也较高,很难分出伯仲。

  学生看到展示在橱窗的小报都啧啧称赞,佩服他们的想像力与动手能力。

  案例2: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背景:湖州是一个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城市,历史名人、湖笔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文物古迹、古镇等都在省内外占有一席之地,作为湖州人,有必要了解一下家乡的历史。

  因而我们春秋社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研究调查,以同一地方的3—5人为一组开展活动。活动结果以文章、照片等形式展示。

  假期上来,大家把研究成果上交到了社团:有些组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现了湖州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展历史;有些组将湖州某地的历史与现在的面貌用照片进行了对比展示;还有南浔的一组同学在拍下了古镇的风貌后,还附上了一首自创的诗歌——《水晶晶的南浔》来表达家乡的可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接下来,我们春秋社筹划将与文学社合作进行征文比赛;等天气转暖些,我们老师还将和春秋社的学生一起去参观博物馆。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可以让学生立体式地感知历史,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体验,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了自我教育。

  丰富开放的社团文化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求知欲,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引导社团成员主动参加、主动策划、主动实施、主动思考,不断开发个人的潜能,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实践中受到教育,从而不断地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使校园社团活动成为历史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成为优化历史教育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之一。

上一篇: 试论新课标下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