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高中历史合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47阅读:
字号:|

  高中历史合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陈汉忠先生的“高中历史合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是上海市崇明中学历史组五位青年教师的教改实验课题。从1995年秋季开始,至1998年夏季完成。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索一条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习惯的有效途径,从而为造就跨世纪合作型人才奠定基础。今刊登此文,旨在期望广大读者能借此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与实践,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合作教学模式实验依据

  1.理论依据。合作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本世纪70年兴起在美国,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国,它强调教学是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间的多边互动合作,充分调动教学中各动态因素间的密切合作性,构成一个全方位的合作运行体系,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从而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人个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环顾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大多数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情况和学生团体活动的情况还不为多见,占主流的仍然是竞争与个人的活动。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和合作观。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和民主化,需要我们培养能与别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时代公民。

  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然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卷、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可见,对高一学生进行合作教学是符合学生情感心理的。

  2.实际依据。上海新编高中历史教材,其体系结构的设计是“以社会的需求、学科的体系和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林丙义:“新编历史教材的体系结构”)的教育学模式为根据的。也就是说,新教材力求做到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三个基点的有机统一,而我们进行的合作教学实验,也是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社会需求),教学体系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接受水平(学生发展)这三个基点出发,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显而易见,这与新教材体系结构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新教材编者的思路,是把能力培养置于最突出的位置,所以师生普遍感觉要理解掌握新教材,实非易事。采用“合作教学”是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上海市崇明中学是一所县属重点高中,目前全校正在进行“自主教育”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合作教学”是“自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对高一学生而言,合作教学是完成从“教会”到“会学”转变必须经过的一个过渡阶段。从进入我校的高一学生情况来看,他们的初中历史知识结构是既肤浅又零乱,而缺乏初中历史的基础,要学会高中历史是相当困难的。但他们又是全县学业成绩的佼佼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训练,是能够进行全方位合作教学的。这些实际情况表明,高一年级进行历史合作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合作教学模式实验体系

  高中历史合作教学模式从1995年开始在三届高一年级学生中进行了实验。经过反复的实践和认识后,总结出下述实验体系。

  (一)实验的三种基本形式

  高中历史合作教学具体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师师合作三种形式进行实验。

  1.师生合作。在“合作教学”中,师生合作是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方法。它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各种历史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形成历史学习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三方面的合作。

  (1)讲授与自学指导相结合。教师讲授内容力求做到精、新、深。“精”即精讲,侧重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和疑点;“新”是指教师不断补充新内容,有选择地介绍新观点、新的研究成果;“深”指在学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讲授内容有一定深度,对学生设置一个学习“障碍”,驱动他们的“内部诱因”。为此,我们在课堂上认真指导学生自学,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的任务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还没有学会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给教师的建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读目录。明确章节目的关系,明确该课在全节或编章中的地位作用,明确课内各目的关系(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包含式等),明确孰史孰论。第二,找出本课的核心内容,即教学重点。第三,列出本课的知识重点和基本线索。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消化,加深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印象,使“教材”转化为“学材”。

  (2)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讨论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结合各章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疑问,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这些疑问必须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联结点和学生的兴奋点,它既要概括教材的知识点,更要切中教材重点难点,能唤起学生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感知新课的兴趣。疑问一定要有梯度,适用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具有典型性与示范性,使学生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如教材第十章《鸦片战争》,我们设计的疑问是:①有人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于“林则徐禁烟破坏了中英间的贸易伙伴关系。”你认为这个看法对吗?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你掌握的知识发表你的看法。②你见过鸦片吗?现行法律规定贩运多少克鸦片或制品就要判死刑?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为什么不是“烧烟”?二者有何区别?③在反击英军侵略中,清廷、官兵、人民分别持什么态度?实际行动有什么不同?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课堂讨论或以小组为单位,或以班级为单位,或设正方、反方辩论,或师生正面交锋等等,最后由教师评价或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和史实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颇有裨益。

  (3)讲授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为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等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尝试、探究等自主活动,在未知的知识海洋里去遨游。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问题——方法——结论这一公式,即有些问题在讲清基本要概念和观点后,让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可提出问题,介绍必要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结论;有时指定与某一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找问题、觅方法、得结论,教师只进行必要的辅导与质疑。如总结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19世纪晚期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等此类问题时,我们就是采用了上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尽管学生不能轻而易举地发现问题,找到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努力做了,并且经过独立思考和探寻有了“发现”,的确能大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让学生掌握到了学习历史、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在评价时,尤其鼓励那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学生,使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价值。

  2.生生合作。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这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业成绩,而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即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著名合作学习理论家约翰逊指出:“合作学习是这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情境,但目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从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Circles of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p.5)为此,我们这个课题组认真落实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具体方法和过程如下:

  (1)课前合作,消化教材。高中历史新教材较之于初中历史教材,更注重于理论和分析阐明,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在个人预习教材时,要想理解教材,均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合作预习来消化教材,具体要完成以下工作:①共同划出重要知识点;②在疑难处标记,协力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法和途径;③做好读书笔记并相互交流。

  (2)课上合作,解决难题。现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更倾向于学生“动”得怎么样。因此,教师应舍得“让位”,把课堂教学阵地更多地给予学生,放手让学生们去合作,来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教师只需指点迷津罢了。课上合作,学生所要解决的难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尽快地理解掌握教材,我们往往在每一节中就重点、难点和争论点上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授“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这一节时,我们设置的问题是:①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是如何侵华的?中国各政党各阶层分别采取什么对策?结果怎样?②有人说,如果蒋介石不去西安,就不会有西安事变,更不会有国共第二次合作,你认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两道题涉及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包含着“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基本史论,一般学生单独都不能很好地解答,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二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课堂合作讨论中运用辨别、概括、比较等去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概念,获得新的洞察力。这种自行发现并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大力倡导学生间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去发现课文中的重大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答案。经过反复训练,学生们大多能达到要求,而且愈来愈好。下面是经过三个月训练后一组学生(四位)就“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合作提出的问题:①19世纪末中国为什么必然会出现民族危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②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有那么多杰出的爱国将领,但为什么还是失败?③1899年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同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学生之所以能提出诸如此类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学生合作的结果,也是课堂反复训练的结果。学生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更是自觉地积极地去思考、讨论。加上教师的点拔引导,都较好地找到了问题的正确答案。

  (3)课后合作,探索未知。历史课堂教学囿于课时,教材上的许多问题不能作深入广泛地探讨,更不能使学生了解到教材外众多的新史料和新观点,导致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不全面。因此,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后广泛浏览历史书籍,多掌握史实,多了解理论,然后史实结合,合作探索一些理论问题,达到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懂得了一些学史治史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在整个生生合作过程中,我们遵循下述三原则。

  ①学生经常更换合作伙伴,教师鼓励优差学生合作和男女生合作。

  ②学生间广泛交流,取长补短。

  ③教师只当导游,少为教练,更不能做保姆。

  3.师师合作。崇中历史组五位青年教师年龄都在30岁上下,虽有一定的教学经历和教学风格,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为搞好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我们进行了师师合作,具体做法如下:

  (1)在每一学期初,由高中历史备课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备课计划,它包括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时间、内容、主备课人等项目。

  (2)按备课计划分单元间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备课时,先由主备课人提出课题,然后通过备课组的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目的、重难点、关键点、教法学法、教具学具等诸项内容。尤其是对如何运用合作教学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能力、训练思维等方面,备课组成员充分交换意见,最后统一认识。对于重大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敞开思想,各抒己见,统一观点和认识。

  (3)集体备课后,再相互听课(一学期每人不少于听课8次,被听2次),课后及时召开座谈会,并请3名听课班级学生参加,与会者逐一发言,畅谈成功,探讨不足,尤其让学生指出学习中的疑点和困惑,授课教师做好记录,会后依据正确建议,改进教法。

  (4)在各人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每学期召开两次学术理论交流会,各自交流自己了解的教学理论、学术观点,并谈感受、认识。使教师相互提高信息容量,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二)实验的三个基本阶段

  在实施合作教学过程中,我们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每学年的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期中前):由于学生历史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由于学生对合作教学具体方法的陌生,这一阶段我们主要以师生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师生的共同活动来熟悉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共同分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作为主要目标。

  第二阶段(期中后):通过第一阶段的尝试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这基础上我们采用以生生合作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来理清每一章节的基本线索,共同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类问题。

  第三阶段(第二学期):在教师讲明每章节总体教学目标后,完全由学生合作来完成各种教学要求。主要有:①归纳重点并说明理由。②提出难点,并说出自己的初步见解。③对史料进行分析,总结出对历史规律性和历史现象本质的认识。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阶段虽有各自的方法和目标,但因为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合作运行体系,为了更好地完成各章节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我们往往要突破三阶段不同方法和目标的限制,它仅仅是一个基本的界限。

  (三)实验的三个基本环节

  根据实验的三个基本阶段,我们设计了相应的三个基本环节,即培养、训练和运用。

  1.培养。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合作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阐明合作教学的意义,指出自我封闭的危害性。我们结合教材第二章教学内容,指出明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同样道理,一个人自我封闭也要落伍的。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进行合作的重要性。其次,在合作之初,教师一定要有信心、有耐心,一定要以加启发、引导和鼓励,使学生一步步迈上合作之路。再次,教师通过与能力较强学生的合作示范,给全班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和模式,然后再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把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培养起来。

  2.训练。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依据课本设置各类问题,不仅需要按知识体系提出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而且尤其以学生合作学习的角度设置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设置各种问题的变式,创造积极思考的课堂情境。按照问题的分类,我们主要设计以下三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是针对选择概括性和逻辑性的教学内容或材料提出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鸦片战争起因是为了鸦片而进行的战争吗?”这是涉及事件本质的概括性问题。第二类问题是针对进行发散、逆向、迁移的内容与材料提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对一则有关评价洋务运动的材料进行分析,教师不做任何解释,由学生写出分析结果。第三类问题是选择可以进行发散、变通、重新组合的教学内容与材料进行提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如对拿破仑、蒋介石之类历史人物的评价。在进行这些问题训练时,教师更注重于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

  3.运用。通过一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后,第二学期基本上是学生灵活运用的阶段,在预习、提问、解答、讨论等过程中,完全通过学生的合作活动来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而且在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起去进行史料分析、资料查寻、考古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与论文等等,使学生领悟感受历史专业方法的一般途径。

  (四)合作教学基本操作程序

  合作教学模式既是师生全方位的合作,又是师生无时无刻的合作,它强调师生课前课后的合作。这是完成课堂合作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该模式贯穿于课堂教学前后的所有合作过程之中,其程序如下:

  1.教学规划阶段。教师确定单元及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备好各类各系统的问题,并且指导学生预习。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了解课本知识概况,提出各类问题,尝试解答问题。

  2.教学实施阶段。包括情境创设、问题系统化、问题解决与能力训练四个过程。教师首先创设情境,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的目标。再通过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形式解决各类问题。最后教师提供变式(或材料、或观点)进行能力训练。学生间进行讨论、争论。

  3.教学总结阶段。教师提供学生进行反思的步骤、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合作全过程中的行为,并考虑如何修正、提高。同时教师创设新的情境激发学生再进行下一轮合作的兴趣。

  三、合作教学模式实验评价

  三年的高中历史合作教学模式实验的结果表明,我们进行的这项教改课题是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集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于一体,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具体有以下四方面的成果。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合作习惯。现有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对合作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却重视不足。这种指导思想下的教育往往只能养成学生片面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伴的利己行为,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不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经过合作教学初步实验后,我们发觉这一现象有了较大的转变,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关心同学,增进了同学友谊,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有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一位同学在学期末布置的“我对合作教学的看法”一文中这样写道:“历史课,在我原有的心目中,是一门微不足道的学科,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现在看来,我错了,我对历史课的认识太肤浅了。在这一年中,我们学得多愉快啊!大家取长补短,既学得轻松,学得活跃,又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增进了友谊。这都是‘合作’带给我们的益处,实非一个人所能达到。对我来说,是多么希望其他学科也采用合作教学啊!使我们早日逃脱激烈竞争的漩涡……”需要指出的是,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个体化的活动,而是将之纳入了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使它们融合统一,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尽其能”的格局,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合作群体的作用。这种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一定还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工作,因而顺应了教育社会化的需求,也使教育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2.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智力能力的发展。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合作教学中,学生都想使自己成为合作中的主动者,因而大家都积极地自觉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他们认真阅读教科书,查阅参考书,查找、搜集文献资料,写读书笔记,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因而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反过来,它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理解教材,解决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他人思想交流与合作,个体思维才能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可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自我中心状态”;而且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使其经常改变思维角度,能促进思维的灵活性。总之,课上课下的自由合作与交流,使全校高一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得到全面训练和不同程度的提高。

  3.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精神。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的重要作用。在合作教学中,由于我们十分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所以不论是获取知识,还是解决难题,学生都是亲自通过尝试、探究和交往来完成任务。它与接受式教学的根本区别就是变学生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区。这就使学生向会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教师科学而有启发性的设问为学生创造了积极思考的情境,激起了学生感知新知识、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在答疑和自主提问中,其对问题的正确回答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使学生因体验成功的愉悦而不断地探索,诚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布鲁纳语),并非轻而易举、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耐心,需要信心,需要毅力。实验开始时,有不少学生不适应,心理难以接受,但经耐心的点拨和帮助,半个学期后面貌全然改观,十分欢迎新教法。

  4.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的全方位合作,使课堂气氛始终处在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状态之中。大家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热烈讨论,激烈争论,使学生在愉悦中感知了新知识。况且,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方法灵活多变,学生在求知欲、成功欲和表现欲的驱使下,使其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易疲劳,学习效果好。

  通过合作教学,使我们五位教师受益匪浅,我们一致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收获。①多看了书,丰富了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②提高了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解决了个人不能圆满解决的疑难问题。④了解了更多的信息,活跃了教研、科研的气氛。⑤利用群体优势,取长补短,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奠定了一定基础。

  当然,高中历史合作教学模式实验,仅短短三年时间的实践和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理论都并不完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修正与提高。我们历史组五位同志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把此项实验深入持久下去,使她更趋于合理、趋于成熟、成果更加显著,成为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上一篇: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技巧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