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直以来,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形容为:一根粉笔教到底,一堂课灌到底,缺乏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教学内容程式化,从分析背景、概括过程到总结意义,生硬刻板。历史老师苦心钻研教材,呕心沥血,一节课下来声嘶力竭,但吃力不讨好;学生在分数的压力下,埋头苦记,被动地咀嚼一切知识,吞咽费劲,苦不堪言!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很多教师为改变这种状况进行了不断的探索钻研。笔者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把历史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历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离不开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的摸索和总结。本文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阐述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方法和益处。
一、把课前交给学生
把课前交给学生,是指通过课前活动,让学生先活动起来,打开一节课的大门。笔者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开展历史博览活动,二是进行课前探究活动。
1.历史博览活动
历史博览活动,是指在历史课上,利用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进行一项历史专题的多媒体汇报和展示。全班学生按照座位顺序轮流进行,内容可以涉及和历史有关的方方面面。
历史博览活动的开展可以分为制作、展示、点评、整理四个环节。历史博览活动对于师生共同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拓展视野、锻炼思维、提高能力、提高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增长见识,增加备课资料、增长教学能力、增进师生关系、积累素材,提高教研水平。
2.进行课前探究活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探究”活动,涉及到本课的重要内容,有史实、图表、材料分析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进行课前探索活动,对于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能力培养很有裨益。
课前探索活动往往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补充、改编、创作一些新材料、新问题,使之更切合当堂课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一节,我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结合当今世界局势,谈谈美国发生“9.11事件”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这个探究问题既贴近生活又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了起来,像这样,课前轻轻松松的进行一段充满挑战的探究活动,既可以融汇一节课的重要内容,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由此进入课堂,既打开了知识的窗户,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占用时间不多,效率高,效果好。
二、把课中交给学生
把课中交给学生,把是指通过课堂设计,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的主体时间交给学生,把教学的主体任务交给学生,把课堂的主体话语权交给学生,并借此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学习方式,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统一。笔者常用的方式有四种:
1.设计提纲,引导自学
阅读,并且学会总结、归纳,提取信息,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培养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并尝试总结、归纳。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可以给出导学问题或知识目标,然后解答问题或分组汇报。导学问题的设计不强调探究性,而强调基础性,重在知识的梳理,让学生的自学过程有理有序。
2.设计问题,引发探究
把探究引入日常教学,是新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最大的特色。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和导学问题的设计截然不同,强调问题的可探究性,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的迁移运用。
探究问题可分为课堂问题、课后问题两类。不需要其他资料辅助,根据教材上和学生已有知识可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课堂上探究,和当堂教学内容结合非常紧密的问题,适合当堂探究。需要学生到室外动手,或者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解决的问题,就放到课后去探究。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我设计了几个探究问题,其中“如果没有秦始皇中国会不会建立统一的中央集制度国家”、“假如晁错不上《削藩策》还会发生“七国之乱”么?,这两个问题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能解答所以更适合课堂上去做。而“比较中西文化异同”、“为什么东西方民族性格有这么大差异?”,这两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所以更适合适合课后探究。
两年多的新课程改革使各地老师创造了各种形式探究活动,例如:材料分析、问题探讨、辩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竞猜抢答、小品、采访、调查、课题结果展示等,可以说是形式多样,异彩纷呈。但哪些形式更适合高中历史教学要看具体情况。笔者以为,比较适合高中课堂上使用的是:材料分析、问题探讨:
材料分析: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处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个人体验-小组讨论-指导分析。运用这种方法时老师的任务主要是:搜集材料,设计问题,点评、归纳学生结论。问题探讨:例如“假如你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在外交部,那么,你认为外交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如果你是外交部长,你觉得中国最近急需解决的有哪些事情?你将如何办理?”运用这种方法时老师的任务主要是给提问题、点评、归纳学生发言。
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真正是课堂的主人,一直在思考,在研究,在合作,在表达,也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则成为组织者、聆听者、评价者、激励者,实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3.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
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同学组成的小组合作解决,或者整个班共同讨论解决,课堂上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由于由独立思考拓宽到集体思考,许多争辩就在这当中产生,当学生的思考被激发后,往往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有时学生在小组里解决不了问题,甚至离开座位,到其他组中去寻求答案,大家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胆提出反对意见,洋溢着集体的智慧,其乐融融。
这样的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深化学生的认识。“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往往能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可以培养全班合作精神。社会发展使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合作、自主解决问题的极好方式。
一名学生这样来评价小组讨论,他说:我认为,一块钱和一块钱交换,你也只能有一块钱;但一个思维和一个思维交流,你就有两个思维!
4.让学生自己主持上课
我们经常在公开课中见到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课件,讲授部分教学内容。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并不在传递知识本身,而是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和培养能力的空间。给学生一个机会,她会还你一个惊喜!
下面展示的是我班张智慧同学的教学设计:
什么是公社?P79页知识连接
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第二帝国被推翻,第三共和国成立
导火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派军队偷袭巴黎市内国民自卫军妄图解散自卫军的武装
英国君主立宪制:
保留君主,议会掌权,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革命开始:1871年3月18日
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政权
革命措施:①选举产生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利机关
巴黎公社②公社在艰苦的条件下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实践)③其他改革法令: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
实行义务教育
失败原因:成立之初,一直处于反动军队的包围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俾斯麦勾结发动进攻:
巴黎公社力量弱小寡不敌众:缺少同盟军
影响: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成为国际运动的宝贵经验。
(注:巴黎公社的背景、失败原因,教材没有完全是学生自己总结。)
通过让学生讲课,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以便于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水平作为起点来分析问题,缩小师生之间的差距。学生讲课,时间和内容方面应该有所选择,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过难。可以在每一单元或者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选择一小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提前准备。
以上从四个方面,介绍把课中交给学生的方式,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会起到提高教学活力,活跃课堂气氛,构建生动课堂的作用。可以说,所谓“生动”,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才会生动。
三、把课后交给学生
把课后交给学生,就是通过活动布置让思维的触角继续延伸,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让知识和能力得到应用。笔者常用方式有三种:
1.留问题
让学生做课后探究:上面提到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分为课堂问题和课后问题两类,需要课后动手或查阅资料的问题就交给学生课后解决。例如在学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节后,我留下的课后探究一是调查沈阳市清朝时期的文物古迹,哪些能够体现专制皇权的加强?这个问题都需要实地考察、借助网络和其他书籍,并且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解决。
2.给课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让课堂上学到的历史知识闪耀在学生身边。例如,我们曾经做过的课题有“中西方民族性格的比较”、“九.一八事件全过程”、“盛京的兴衰”、“沈阳市的清代遗迹”等等,都能把课堂延伸社会、延伸到生活。
3.定主题
让学生制作历时手抄报、主题班会:结合主要的主题日,例如“五四运动”“七.七事变”、“八一南昌起义”、“九.一八”、“一二.九”等,让学生制作主题板报、手抄报,或者制作一节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紧紧跟上时代的脉搏。
4.学生自己出书或给学生出书
让学生自己出书,这是历史课堂的迁移和延伸。希望通过出书让学生更爱书,爱写,给学生出书让学生有表达的冲动,有表达的成就感。
在学期开始时我就布置,每学期出一本书,书的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可以是历史论文、历史感悟、历史反思、历史故事等,但要求书的主题相对统一。出版的形式多样,可以电脑打印,可以手抄。书收上来以后全班进行评奖,然后展览。给学生出书就是把学生上课时的教学设计编辑成册,然后在全班展出。学生看着自己创作、自己编辑、自己排版、自己设计封面的书,有着非同一般的成就感。
我把课后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以致用,注意身边的历史现象,用历史知识去阐释生活中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想着历史,用着历史,对于历史思维和历史兴趣的培养都有助益。
把课前、课中、课后教给学生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历史综合素质。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