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论文“三步六环节”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人教版
“三步六环节”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品质和人格养成。山东省素质教育规定要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实践性学习,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的个性特长。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规定,创建高效课堂,本人对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三步六环节”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已在学校中逐步推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得到提高,成绩显著。现解读如下:
一、“三步”
第一步:预习
目标:小组互助合作探究预习新课,完成市编《新学案》
要求:
1.组员先独立完成。借助手中资料:教材、市编《新学案》、《新新学案》、《历史学习高手》等,亦可借助图书馆、网络等工具,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把剩下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2.组长收交市编《新学案》和附有疑难问题的纸条并给予督促检查。
3.小组讨论纸条问题,互助解决一部分,剩下的待收。
4.学科班长抽查一个小组的市编《新学案》和各小组待收的纸条上交老师。
阐释:
“学生的头脑不是可以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等待点燃的火把”。课前预习使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选择性地注入学生头脑,这就为“高效”课堂准备了随时可点燃的“火把”,急待照亮每一个求知者的“心灵”。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创新是课改的灵魂”。“新课标”要求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团队精神,所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最能落实以上要求。
“要求1”的完成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探究学习的精神,在逐步克服困难的学习实践中体会到了成功学习的乐趣,同时对新课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要求2”中,组长起到督促组员按时完成任务的作用,所以应该选择威信高、责任心强、有说服能力的同学担当。通过组长督促检查,既锻炼了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又培养了整个小组的责任心,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要求3”中,组长组织组员讨论本组疑难问题,加强了组员之间的合作,使小组成员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的意见,从而初步学会交流、合作,体会到合作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团队精神。
“要求4”中,学科班长起到督促每个小组按时完成任务的作用,同时把各小组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上交老师,使老师及时了解到学情,掌握了最集中的问题,能够有针对性的备课、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平台、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准备
目标:各小组在上课前5分钟明确展示任务,选出代言人,准备展示预习成果。
要求:
1、学科班长分配各小组具体展示任务,形式上分口头展示和黑板展示。一般知识梳理的内容用口头展示,思维拓展和自我测评的内容用黑板展示。
2、口头展示的小组要确定好本小组代言人,黑板展示的小组要派代表提前(课前3到5分钟)到黑板上简要写下预习成果。
阐释:这5分钟是链接“高效”课堂的桥梁,学生如同将要上前线的士兵,明确任务、整装等发,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无穷力量。
小组代言人被轮流选出,将在小组成员的协作下,代表本小组最高水平展示规定的预习成果,获得集体荣誉和个人成功的快乐。这既能锻炼个人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步:展示
目标:师生、生生合作展示、互助探究,走过“六环节”,走向“高效”课堂”。
要求:在课堂学习中师生通过“六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六环节”
环节一:情景导入?目标解读
(一)情景导入
导入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住,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为“高效课堂”开创氛围。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紧紧吸引住学生,把学生带入探索知识的海洋。创设特定情景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唤起强烈的情感体验,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
(二)目标解读
教学目标如同教学的“航标”,保证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航道航行。它是教学的核心、灵魂,教与学始终要围绕着它、服从于它。再现、解读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认定,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和学习动机,对学习起到引导、定向作用。
环节二:互助合作?展示成果
(一)口头展示:市编《新学案》的知识梳理部分。
形式:各小组代言人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讲解基础要点,其他小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或者进一步补充。经过师生认可双方均可得到奖励。
阐释: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小组代言人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知识梳理的内容。这不仅仅是把教材中的内容简单表述出来,而是用最简洁、最精炼的语言创作、拓展、交流、合作实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也可以采用戏剧表演、辩论、歌唱、小品、相声、舞蹈等小组展示形式,这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实现课堂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引燃学生学习激情、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既完成了知识目标又提高了整体素质。
(二)黑板展示:《新学案》的思维拓展和自我测评部分。
形式:
1.思维拓展和自我测评的答案要点由小组代言人于课前3-5分钟内,在黑板上写出。
2.知识梳理内容展示后允许各小组修改补充。
3.由写出该成果的本人到讲台讲解答题思路,允许其他小组提出不同意见和补充,经过师生认可双方均可得到奖励。
阐释:
通过了解学生板书的答案要点,教师能够及时规范学生的答题习惯,落实做材料题时的“四化”要求,即:“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规范化(语言规范、书写规范)”;通过学生亲自讲解答题思路,教师能够及时规范学生的答题技巧,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知识点的巧妙点拨,给其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同时允许其他组员提问、补充,这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知识、情感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到自己位置,获得自身价值的肯定,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评价他人观点,接受他人意见;还可以使每个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延伸学习过程,促进其学法在“求异”中再“求佳”。
环节三:质疑------评价------点拨
要求:
1.展示过程中,小组间相互质疑、补充、评价。
2.在生生补充、评价之后教师给予引导性评价、及时点拨遗留的疑难问题,并进行学法指导和奖励。
阐释:
本环节与各个环节是相互交融的,它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完成的,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推动着课堂的进程。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于小组展示的成果,教师、学生都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或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是学生之间相互提示、点拨,也可以是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点拨。在相互质疑、点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努力达到使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培育真正富有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师生、生生互评,教师确定最佳答案,并根据代言人和小组成员的表现,在左侧黑板的奖励栏内,为各小组奖励相应数量的“★”,优秀为两颗,良好为一颗。教师应以多元评价为途径,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说、演、展示中感知、感悟历史、实践历史;让学生在交流、合作、参与、竞赛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愉悦;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完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中取得教与学的双赢。
环节四:建构知识体系
目标:对本课知识进行系统小结。
形式:教师板书知识体系的同时,学生在作业本上建构知识体系,以相互借鉴。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到黑板前讲解知识体系。
阐释:系统小结,是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多而杂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之成为少而精的知识系统。只有把零乱的知识系统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财富。
系统小结有多种形式,如网络结构式、流程图式、大括号式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使之真正成为一节课的“眼睛”、“镜子”、“导游图”,起到科学总结的作用。
环节五:巩固提高
步骤:
1.教师出竞赛题(紧扣“课标要求”),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各小组发表对本课学习的心得体会。
3.相互提问知识要点。
4.评选最佳表现个人和最佳合作小组。
阐释:
竞赛、抢答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能力拔尖的同学提供展示的机会。
发表对本课的心得体会,能够使学生畅想的思维自由飞翔,形成情感的升华,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若组员抢答的答案正确、发表的心得体会合情合理,教师要分别奖励本组两颗“★”,这能进一步培养团队精神。
小组成员相互提问知识要点,即时巩固新知,在生生合作、相互提问中进一步巩固了知识。
最后教师依据各小组成员在课堂上的表现和黑板上各小组赢得的“★”数量,评选出最佳表现个人和最佳合作小组。并即时给予精神鼓励。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
环节六:预习指导
要求:
1.结合市编《新学案》中“课标要求”明确下一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2.结合市编《新学案》中“方法建议”突破重点、难点。
阐释:本环节是连接下节课的纽带。关键在于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如何预习新课,并强调预习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的预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会更加主动,通过迁移、内化、逐步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依据教材和学案,提出灵活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高效”课堂的实现起到保证作用。如学而善思的习惯、多种感官并用的习惯、学习行为规范化的习惯、善于自我总结、自我检查的习惯、加强与同学之间合作交流的习惯等。
预习指导,能够为学生的预习指明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克服困难的毅力。为下一课的“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三步六环节”的顺利实施需要以下两个保障:
一是组建高效自主学习小组。将班级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划分为A、B、C、D四个层级,按照AA、BB、CC、DD四个层次划分为7个小组,每组8人。每个小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要相当,层次要合理,以便于公平竞争,每个小组成员在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趣味特长等方面要相互搭配,性格性别要互补。每小组设组长1人,负责收交本组作业,填写每天的《课堂学习积分记录表》,积极主动地组织本组自学、讨论、展示。副组长1人,监督本组组员遵规守纪情况,配合组长完成各项任务。学科组长1人,具体负责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质量,充分调动激发组员学习的积极性,帮助C、D层组员完成学习任务。以上职务根据学习水平可兼任。每个小组均要有组名,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二是确立一个高效学习小组评价机制。
在“环节三”和“环节五”中,已对课堂评价办法作了详细说明。但是要想建立高效学习小组评价机制,形成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竞争氛围,还需要学科班长和班主任的积极配合。要求学科班长将本学科每节课的评价结果进行张榜公布,每周一次汇总,评选出每周的优秀小组、展示之星、助人之星等,班主任要利用班会,每周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并对优秀小组、展示之星、助人之星等进行表彰或表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学习循环系统,从而为高效课堂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总之,“教就是为了不教!”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普及实施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要适应新形势,深刻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既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又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