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答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答
一、高中历史新课程对教学的新要求
1、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
新的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体现素质教育理念,高扬时代和人文大旗,倡导教学方式的改善。新课程标准向我们展示出了教育由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轨迹,要真正教好书。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
(1)让学生学会创造
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针对个性差异,进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例如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表演,从编剧、排练到服装设计化妆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兴趣、思维、创造能力)。
(2)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就是能够自主学习:①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善于创设情境,调动积极性,引起共鸣;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的探讨中得到发展;③尽量开阔学生视野,充分体现“生活即课堂”,“社会即课程”理念,把学生目光引向课本以外,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3)让学生学会生存
新课程根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健康发展”,“人文主义”是其重要的价值追求,教师要树立明确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生存价值观;较强的竞争能力;良好的合作精神。
2、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思想者;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组织学生合作的引导者;与同学平等相待的大朋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角色越成功,教学成效也就越大。
(1)由照本宣科的“领唱人”变为无所不知的“故事大王”。
(2)由上帝化身的“传教士”变为引领学生品尝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大厨师”。
(3)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
3、更新教学原则、方式和方法
(1)更新教学原则
传统教学以教师“教”为中心,学生一切活动围绕教师“教”展开。教学方法基本是单纯“讲”,教师是主讲,学生是主听,新课程应形成以下教学原则:
①让学生情感动起来
教师学会“燃情”,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心甘情愿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②让学生嘴巴动起来
让学生敢说、能说、会说;让学生讨论问题、争论观点、发表演讲、表演历史剧等。
③让学生双手动起来
知识同生活、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创办历史手抄报、漫画、历史剧、制作历史文物。
④让学生双腿动起来
投身社会实践中去,历史调查、参观访问、走进社区等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⑴自学互论法;⑵情境模拟法;⑶专题研究法;⑷多方辩论法;⑸参观日记法;⑹调查报告法;⑺历史小报法;⑻教师互换法;⑼自由论坛法;
二、高中历史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高中历史新课程在我校实施已经半年了,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有许多困惑,我们历史教研室全体老师经过讨论,普遍认为目前历史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1:初、高中衔接难,教学难度大。
现行的高中新课程是建立在初中已经学过且扎实地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对高中阶段提出新的要求,而事实上初中阶段基本作为“副”课应付。而高中新课程一下子多了很多新概念,并改变了教材体系,学生的理解很难达到要求。
方法:高一时应抽取一定时间讲解专题学习方法;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案,按照课程标准,简化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有耐心,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实在太难理解的也不要急于求成,先把概念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再体会。
问题2:新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因而课时显得紧张。
方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教本”变为“学本”,大幅减少“灌输”行为,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在实践中摸索、体会课改理念;“教”不仅仅是为了“考”,而是为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降低教学难度,注重基础知识。
问题3:因为课时短、时间紧,课堂上学生很难“动”起来,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仍存在。
对于高中历史新课程而言,教材变化大,课标、教参的要求也不一致,教师一方面觉得学生初中历史学得不够理想;另一方面觉得教材这种专题性讲述需要补充交代许多内容才能讲清,学生才能理解。故而,在实际教学中,按课时计划上课,常常一节课内容一节课讲不完,为赶进度,只好“一言堂”、“满堂灌”了。至于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建构”等很难在教学中实践。
方法:教师要大胆让学生“动起来”,从教材、理论、实践操作等方面,尽可能推出一些“样板”,“典型示范,全面推广”,在模仿中探究、创新,寻求“个性”的突破。教师尽量做到:订好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案,落实学生预习;多在课堂问题设计上下功夫;选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注意在课堂教学过渡上节约时间;课件制作要简单、精练;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减少废话;
问题4:知识、能力层次较低的学生跟不上新课程,产生了厌学情绪。
方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对这部分学生,多采用引导、鼓励的方法,循序渐进;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真正达到变“我不学”为“我要学”、“我喜欢学”的效果;降低教学难度,实行分层次要求,平时考试尽量降低难度,适当兼顾后进生;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联络“感情”,尤其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不能使他们过早掉队,更不能落后太多。
问题5:新课程版本多,教材很难把握,担心学生将来考不好。
方法: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教师要深刻理解、研究“课程标准”,捕捉、落实不同版本教材的共同点,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并为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赢得宝贵的时间;依照“课标”或对照不同版本,对教材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删减;切实“设计”好每一节课,改革过去那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法。
问题6: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部分学生对探究式学习不适应,甚至不感兴趣。
方法: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新课程意义、目标、方案等内容的宣传,真正让学生了解新课程,认识新课程;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狠下力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