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高中历史教材插图的作用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47阅读:
字号:|

  高中历史教材插图的作用

  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与传统的历史教材相比,有个突出特点:版面新颖,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教材中有地理图、场面图、文物图、人物图等近六百幅插图。历史插图揭示历史知识的某些片断、侧面、状态和情况,以其画面内容反映相应课文的主题,是历史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大纲中内容要点的具体化。因此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好这些插图进行历史教学,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历史内容繁杂,要记的年代、人名、史实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课后能认真复习,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通过指导学生阅读 《京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图,首先向学生介绍八国联军侵略我国并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让学生知道圆明园既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园林,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屈辱史,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这里我们可以设置几个问题:(1)图中建筑的名称是什么?它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2)它是在什么时候被毁坏的?(3)哪些国家联合起来侵略中国并烧毁该建筑?(4)从中你有什么感想?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注意力自然可以高度集中,积极思考,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陶冶学生情操,促进道德教育

  历史教材中的不少插图除了可以让学生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环境教育。例如,在学习《四大发明》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课本上有关火箭的插图,让学生认识到古代火箭原理在现代火箭中的应用,并了解到中国人首先发明的火药在改变中世纪的战争模式,促使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推动社会进步等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同时接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再如,在学习《日本侵华战争》时,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了解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及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可结合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接受一次道德的洗礼,心灵的升华,达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文字与图片相对照,挖掘隐性知识

  有些历史知识如果单独依靠文字的叙述并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这时如果适当配合插图就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述出史实。例如,看到《自由引导人民》这幅插图就可以令人想起法国的七月革命。也有不少插图隐含了不少历史知识在其中。例如,《元朝疆域图》和《漕运图》两幅插图就隐含着黄河改道入淮这一知识点。再如,《美国独立形势图》里隐含的知识点就有:美国独立时的领土是英国建立的13块殖民地,英国在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的条约中,就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阿巴拉契亚山以西、加拿大以南、佛罗里达半岛以北的广大地区的大片土地划归美国。这个知识点在2003年高考上海卷第8题中就体现出来,美国独立之初的疆域范围课本中并没有特别的文字说明。所以,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四、加强图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想象力人们不仅可以回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还能创造新的形象。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指导学生观察并复述插图内容来发展学生的历史想象力。例如,在教学《西安事变》这一内容之后,我们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1)如果张、杨二人当时把蒋介石杀掉,局势将如何发展?(2)何应钦是否真正掌握国民政府的实际权力?(3)假如让何应钦掌管国民政府,中国将走向何方?在这三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大量类似的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就可以大大提高。

  梁启超说过:“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掌握历史空间概念的重要性。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实际上是文字和言语的延续、补充和发展。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进一步认识历史事件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运用历史插图教学,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去学习,刺激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历史概念的形成、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

上一篇: 高中历史教学运用角色扮演的研究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