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教材处理的三个层次
高中历史新教材处理的三个层次
教材处理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在新课程中,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和教材,还有大量的历史学、教育学专业术语,相当一部分教师感到有点无所适从。本文拟从教材处理这个环节入手,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如何处理“课程标准—教材—备课”三者的关系。
在近三年的听课和集体备课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目前高中历史教师的备课观念还存在着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基本上还停留在课程改革前的认识水平;第二个层次基本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第三个层次能够很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面就以《历史必修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为例,谈谈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教材。
层次一:单纯依据教材内容来处理教材
这种类型教师的特点是:完全抛开课程标准来备课;完全按教材的体系来设计授课线索;完全依据教材的内容来一字一句地进行讲授,并要求学生记住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这些教师往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太深,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两方面的变化:首先,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课程改革前的教材与教学大纲从体例到内容基本上都是一致的,这导致了许多熟悉教材的教师基本不参考教学大纲。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却不一样。新教材是编者按照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而非一一对应课程标准的体系来编撰的,这就导致了目前国内的四套高中新教材从体例到内容都存有很大差别。由此,在新教材的备课中,我们绝不能撇开课程标准来处理教材。其次,课程改革使得教材的性质发生了转变。课程改革以前,我们将教材的性质定位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而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把这种资源看做是“唯一的资源”。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下,师生都力求用足教材、学透教材,有的学生甚至可以做到背熟教材。而课程改革后,我们对教材性质的理解发生了转变,我们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教材的“资源性”没有改变,但绝不是唯一资源,而只是最重要的资源。此外,教材除了具有资源性,还具有“工具性”,它承担着提供学生学习方法的功能、方便学生随时查阅的功能等等。因此,那种认为教师必须一字一句地讲授教材、学生必须一字一句地背熟教材的观念是不可取的。
例如,某位教师在完全不看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照搬教材的体例结构来讲课,导致完全没有抓住课文的主题思想:
一、德意志的统一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三、魏玛共和国
四、希特勒的兴起
根据这样的板书结构,本节课的重点反而变成德国的统一和希特勒的兴起,这就完全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对德国代议制的表述很简单,只有一句话:“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因此,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核心要求就是《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性质,这是本节课授课的重点。而德意志的统一和希特勒的兴起反而是边缘内容。
层次二: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使用教材
该层次教师的特点是:能够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钻研教材,由此能够理清教材的思想脉络,并正确区分教材的重难点。以本课为例,本层次的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牢牢抓住“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这个核心来处理教材,从而把讲课的思路整理如下:
一、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背景
1.统一与民主—德国资产阶级的双重任务
2.铁与血—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二、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1.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3.德意志帝国代议制的性质
三、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
1.魏玛共和国的建立
2.魏玛宪法的制定
3.魏玛共和国代议制的性质
四、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灭亡
1.希特勒纳粹党合法上台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德国法西斯政权的毁灭
这样的教学思路清晰合理,较好地安排了教材现有内容。因此,在高中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发挥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正确把握教材的功能定位,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做到“抓住核心精神、大胆予以取舍”。
层次三:依据课程改革理念来整合教材
该层次教师的特点是:能够正确把握课程改革精神,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诠释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创生课程。
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要以课改主人的姿态参与到改革中来。教师可以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自主合理地整合教材、选择教法、积累资源、科学评价。因此,一名历史教师就有一门历史课。
以本单元为例,历史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整合教材。整合思路如下:
第一,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英、美、法、德四个国家,但在建立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的问题上,英美的道路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把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英国模式、法国模式和德国模式。依据范例教学法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们没有必要详细地分别讲述三种模式,只要挑其中的一种来帮助学生分析就可以了。鉴于法国的内容最复杂、线索最凌乱,可以考虑选择法国来讲授。
第二,关于英、美、德的内容,可考虑让学生依据教师讲授法国的思路来自学。自学前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第三,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总结英、法、德三种模式的特点。
第四,在了解三个国家建立代议制民主的道路后,进一步让学生探讨—这三种模式对国家自身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五,最后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三种模式的世界性影响,即有哪些国家是仿效这三种模式来发展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
第一课时:教师讲授“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第二课时:学生自学“英国、美国、德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
第三课时:师生共同探究“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
一、英国模式:渐进改革
二、法国模式:人民革命
三、德国模式:专制独裁
第四课时:师生共同探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模式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
一、英国:民主改革循序渐进
二、法国:政体演变循环反复
三、德国:专制主义借尸还魂
第五课时:师生共同探究“三种政治发展模式对世界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一、英国模式
1. 仿效英国模式的国家
2. 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
二、法国模式
1. 仿效法国模式的国家
2.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
3.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
三、德国模式
1. 仿效德国模式的国家
2. 日本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
本课例较全面地体现了本文前面所说的教师应该具有的三种能力:开发教学资源、调整课程结构和进行教学设计。参与高中课程改革的教师在处理教材上应基本能做到上述的第二层次,力求做到第三层次。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