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开课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8年秋入学的高一年级始,我市的高中学校统一使用了人教版的高中教材。到2009年秋季结束,2008届学生都进行完了人教版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从2010年春开始,这一届学生都开始了选修模块的学习(有的上学期就开始了),然而,在选修模块的学习上,却出现了混乱的情况,虽然大多数学校能够按照省教育厅教学指导意见开课,但仍有极个别学校我行我素,想当然的开课,表现出了一定的随意性,结果选修课有开选修一、四的,有开选修一、四、六的,有开一、二、四的,有开一、三、四的,等等。
二、教师使用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使用教材中感觉到的问题
1、在听课评课和与教师座谈中,老师们普遍反映新教材必修模块课本编得简略,看起来书上内容很少,没有多少字,但这些文字的知识背景很多,如果不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背景,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这样教师讲起来就非常困难,增加了教师讲课的难度。相比较而言,老师们觉得选修课就不存在这些问题,老师们普遍认为,选修课教材编得较好,上课容易处理,讲起来容易。不存在我们原来认为的选修课不好讲的问题。
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初中所学内容大都没有印象,高中一入学就采用专题模式讲,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老师讲起来也有很大难度,直接影响了课堂进度。
3、学校硬件跟不上,一些学校老师没有电脑或有电脑没有网线上不去网,教室里没有电脑操作平台,老师想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用不上,直接影响了一些课堂内容的教学,使一些需要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无法用多媒体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一些学校领导没有课改意识,使一些老师的课改课或采用意识的课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肯定评价,甚至受到指责,影响了教师进行新课改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实施教学还采用老办法的现象还很普遍,许多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拿着新教材,采用老办法,不管什么课型,都是采用老办法,上课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先提问旧课再导入新课,板书标题逐目讲解,一讲到底,老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可见,教师陈旧的教学理念依然存在,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
2、教学手段落后???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法,没有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意识,置身边的电脑等教学仪器于一旁而不顾,不会制作辅助教学的课件,这给实施新课程理念、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带来困难。
3.教学资源的开发不够?? 一些教师没有教学资源意识,只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没有把学生、图书馆、历史遗存,特别是互联网作为教学资源,缺乏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不能够多视觉、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无法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使学生更加资助地学习,探究地学习。
三、对策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改的前提。新的《课程标准》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跟《课程标准》的发展新思路,更新教育理念。
1.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传统教学手段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待灌的“容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获得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在新的课改中教师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的判断。如: 在教学中对于著名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唐太宗、李鸿章等,我们不只是简单的介绍事迹,而是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整理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或小组中介绍这些事迹,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为人处世的启发等。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真正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触动。
2.由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转变。传统的以教定学,教师包办代替——“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做法,学生习惯被动学习,为学而学、为考而学,缺乏主动性、创造力。新教学理念倡导的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研究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掌握方法。为此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民主教学,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我们的一位教师在讲“分封制”“雅典的民主政治”“美国的三权分立”时,让几名学生提前预习教材,编历史短剧,学习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展示,展示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以及语言组织、表演才能都出乎意料的好,其他同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也较好地掌握了教材内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由重结果到重过程转变。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弊端,其结果是走到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的死胡同里。而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来源、这些新知识的产生方式,因而它更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特别尊重学生亲自体验与感受的权利,并正视学生这种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性,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与启发的作用,尽量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不断塑造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家园。
(二)、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理念,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传统的学习方式“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主要的教学方法有:
1.课堂讨论。这是课堂中使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为了使讨论的方法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较好的效果,教师们还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将讨论分为全班、小组、四人小组和两人小组讨论,并对四种讨论形式所产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2.情感体验活动。情感体验是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们发挥自己的创造热情,设计出倾心引情、设境激情、游戏激情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体验。
3.口头或书面短文。如果说主动性学习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而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打破旧的学习方式,焕发出思维的活力。
4.开发多种教学资源。教师要有开发教学资源意识,有意识、有目的的开发多种教学资源,要知道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用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它包括教材、学校和家庭图书、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和文物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发多种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体验历史,发展自己,实现课程目标。
(三)创设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外部环境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创设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外部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只有创设了这样的环境,才能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加强对学校管理者,尤其是学校校长的培训。学校管理者、特别是学校校长对教师上课的评价,直接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手段起着引导作用,如果学校采用新课改的手段上课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正面评价,甚至受到领导批评的话,很难设想教师能够正确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这样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所以,加强对学校管理者的培训,更新其教学理念,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2、加强对学校硬件建设的投入。这里的硬件包括教师备课用的电脑,上网查找资料的网络,教室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多媒体仪器,供教师、学生查找资料用的图书馆、阅览室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校既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又没有图书资料,想让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是不可想象的。
3、完善对新教材的修订。针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反映的教材问题,作为教材的出版部门,也应该完善对新教材的修订。认真倾听教师们的意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争取编出便于教师操作的教材,并争取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就较好的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学生的课内外活动,引导教师采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编好教师用书,做好教师跟进培训,为新课程教学的推行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