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47阅读:
字号:|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新课程改革使中学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新教材同老教材相比,从编写体例到内容设置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新的教育形势下新的理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接踵而来,每一名历史教师都站在了崭新的教学起点上。可以说在这场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中,本人作为高中一线的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新奇、惶恐、困惑到逐步适应、反思提高的艰难过程。现将本人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的一些认识与感悟整理如下,与同仁交流。

  一、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材的新特点

  新课程改革宣告了“一纲一本一统天下”时代的结束,一标多本的局面让高中历史新课程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共有岳麓版、人民版、人教版、大象版四套教材。它们都严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尽管编写者的理解不同、编写风格各异,但从现行四种版本的新教材来看,它们都着力凸显现代教育理念,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在内容选择、编排设计方面力图突破传统历史教材编写的窠臼,使新教材充满时代气息。新教材大体有以下优点:

  第一 采用专题式教学的新模式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突出主题、脉络清晰。它不苛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不求面面俱到。这有助于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清晰的呈现给学生,以便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线索、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

  第二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每一节课在结构编排上都独具匠心。设置有情境导入、问题探究、学思之窗、历史纵横、本课要旨、本科测评、学习延伸等板块。这种编排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淡化了教师的一言堂;突出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改变了学生机械的记忆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历史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和终生受用的历史技能方法的形成。

  第三 运用新史学观来指导教学

  高中历史新课程处处渗透着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渗透着三大新史学观,即整体史观、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古今贯通、中外相连的专题学习,能较好地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全球史观和世界视野;有助于学生从纵向、横向的双重视角来观察和探究历史。在老教材中两册专门讲中国近代现代史,两册专门讲世界史,一册专门讲中国古代史,人为地割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导致学生没有一个整体世界的概念。比如1500年前后的中西方有何反差;180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东西方有哪些不同,近代中国社会屈辱与剧变是历史的偶然现象吗?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运用整体史观与现代化史观去研究分析。而新课程在结构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不仅弥补了老教材中没有世界古代史的缺陷,而且使世界史知识的总量上大幅上升。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树立“大历史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和宏观思维。

  第四 历史新课程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今天是昨天的继续、今天是明天的历史。现实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无不打上历史的深刻烙印。鉴往知来、借古鉴今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新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社会、感悟历史。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缺陷

  首先 历史新课程教材最大的缺憾是它隔断了历史的发展时序。历史是在时空中流动的,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是时序明显、前后承接。而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在便于选课和提升规律性的同时隔断了历史的发展顺序,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太大。专题史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对通史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而初中历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基础普遍差,这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不小的压力。

  其次 历史新课程教材为突出专题史教学,对事件大量的删除或者轻描淡写。例如对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这类重大历史事件要求一节课完成,其结果无论是知识性还是思想性都无法达到历史教学的客观要求。为弥补缺憾新课程要求学生广泛的收集史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对于基础设施较差的农村中学上网查阅资料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反思提高

  课程改革重在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课堂教学是课改实践的主要场地。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中,怎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新课改理念,又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中我是这样不断实践、探索、反思的。

  1.要领会新课程理念,转变观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①研读新课程有关书籍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②阅读专业杂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等;③上网浏览:如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等。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变化,关注高考试题中所渗透的新课程理念。

  2.依据课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融“三维”目标为一体。课标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是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依据,是考核学生的依据,也是评估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教学过程中尽量科学完整把握课标要求和精神,依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争做到“三个不讲”原则:学生已会的内容不讲;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同时贯彻“三个必讲”原则,即“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问题必讲”。同时每节课都依据课标要求,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4.要处理好通史与专题史的关系。由于新课程教材专题史体系跨度大,跳跃性强,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在不违背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对三个模块的内容进行整合处理,注意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选修模块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必修模块。

  新课程对于每一个高中历史老师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只有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才能够适应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上一篇: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