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式之初探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48阅读:
字号:|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式之初探

  【内容提要】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有效教学方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新课题。有效教学方式的研究,关键在于其实施方法。幽默化教学方式、问题探究化教学方式、情境化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化教学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在历史课堂中非常适用的教学方式。这对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教师主导性,提高教学效率性,拉近师生间距离,活跃课堂中气氛,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相信,伴随着对有效教学方式的深入研究,历史课堂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有效教学课堂。

  【关键词】有效教学方式 幽默 问题探究 情境 学生参与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式之初探

  【内容提要】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有效教学方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新课题。有效教学方式的研究,关键在于其实施方法。幽默化教学方式、问题探究化教学方式、情境化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化教学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方式,也是在历史课堂中非常适用的教学方式。这对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教师主导性,提高教学效率性,拉近师生间距离,活跃课堂中气氛,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相信,伴随着对有效教学方式的深入研究,历史课堂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有效教学课堂。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和“学”相贯穿,“讲”和“练”相结合,“30分钟”和“10分钟”相区分,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填鸭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创造出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让历史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无限色彩。

  实施有效教学方式,是指对传统教学方式加以改进,创造出多样化、综合化的教学方式,并且各种教学方式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使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独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尊重,教师的引导性、推动性得到充分体现,教学的艺术性、表演性得到充分展示;使历史课堂气氛更为融洽,节奏更为明晰,教学效率得到保证和提升。现就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方式进行初步的探索。

  首先,实施幽默化教学方式。

  幽默,是调节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的一味良方。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如其分的应用幽默,必定能使学生在笑过之后增强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讲,幽默教学的实施也有方法可循。

  第一,精心研究教材预设幽默。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识记性的知识,如何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掌握,可以适当的运用幽默的方式,这就能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负担,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真可谓一箭双雕。比如,在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时,英俄德法美日意奥这八个国家名字不好记,教师可将其顺序打乱变为“英法奥美日德意俄”,谐意为“英法奥每日得一鹅”,如此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八国的名称,而且不容易忘掉。

  第二,利用课堂情境创设幽默。

  课堂上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就需要捕捉住各种契机,运用各种方式及时进行情境的幽默化处理,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关系。有一次,我在班上叫一个张超同学起来回答问题,结果他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我并不急于叫他坐下,而是一本正经的说:“张超同学名字超过别人,但问题却回答的并不超过别人,希望以后再加把劲,使回答问题能跟名字一样超过别人。”同学们听我这样超来超去的,都忍不住笑了。

  第三,抓住突发事件巧设幽默。

  历史课堂往往比其他课堂要生动活泼,历史课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也比较多。教师如果能够抓住这一个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即兴发挥,加以一两句简短的幽默评语,则可带给学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增进教学效果。有一个学生,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还找人讲话,可那位学生不理睬他,他又去找另一位学生讲话。我发现后就把他喊了起来说:“你看外面什么落下来了?”他回答:“树叶。”我马上接着说:“你再不收敛自己的行为,我就会像秋风扫落叶那样把你也扫出教室去。”同学们听后都大笑起来,他自己也难为情的低下了头,再不敢吱声,以后上课也老实了许多。

  其次,采用问题探究化教学方式。

  问题探究是调动思维的有效方式,有效历史课堂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灵活批判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就必须在问题设计上掌握技巧,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来。

  第一,设计出发散式问题。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展开思考,以期寻求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也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把历史看做是有时间、空间、人类活动三维度组成的画卷。例如复习英、美、法、俄、日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设问:①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阐释原因。②从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原理分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各自特点和方式。③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角度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量变引起质变。

  第二,设计出辐射式问题。

  这类问题能调动学生的辐射式思维,以某个对象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将思维指向中心点,以达到解决核心问题的目的。例如香港问题从由来到解决涉及到许多知识点,那么可据此设计出一系列问题来。①香港、九龙是怎样被英国占领的?②我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什么,其意义何在?③结合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国情分析当时香港为什么被割占?现在为什么又能收回?说明了什么?

  第三,设计出变换式问题。

  通过变换设问的角度或方向,或通过增减问题的限制因素和条件,使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解答问题。该类问题能为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学会随问题的条件、角度的变化灵活的解答问题。例如,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入超的原因有A.中国封建生产方式落后B.英国工业革命完成C.大机器生产的商品占优势D.英美商人的鸦片走私。此题如果是多项选择,四个就全选。如果加上“根本原因”这个限定因素,则答案为A;若改为“直接原因”,那答案为D。这样变换问题的限定因素,使学生知道条件不同,结论就不同,从而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

  再次,创设情境化教学方式。

  创设教学情境,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情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情景和氛围中感知历史,从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情感和思绪的腾飞。同时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引起他们积极思考、积极动手,为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就成为我们一线历史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了。

  第一,直观展示静态情境。

  图片和地图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展现在学生面前,会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增强学生的时空概念,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实物和模型不仅能形象地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也是许多重要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在历史教学中有很高价值。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中关于其诞生的标志时,我把自己拥有的中国版《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带到班上来,给同学们相互传阅、浏览,从而得到直观认识:没有它的发表,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更没有后来的蓬勃发展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样,加深了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印象,有利于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多媒体再现动态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机、电脑、幻灯片、录音、录像、电影被大量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将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慷慨悲壮的历史人物、气势磅礴的历史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历史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尤其是电脑中的动画设计,把历史中的逻辑性知识通过动态画面展示出来,更利于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比如我在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时,就设计出一个动画效果,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的过程演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对这个过程有一个最初的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分析。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最后,设计学生参与化教学方式。

  历史课堂中,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学生的实践参与无比重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允许下,亲自去参与一项或多项实践活动,不管是独立完成还是分工合作,只要他们用心去摸索、去探究,就一定会品尝到胜利的果实,而且还会有很强的成就感,无形中又增添了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获得了相应的知识,逐渐培养出历史学科思维方法来。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满堂灌”,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也是现行的教学改革中需要大力提倡的。那么,历史教学中可以设计出哪些不同类型的活动,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探索和总结的。

  第一,个人参与大PK式。

  这种方式是指教师设计出适合个人参与、展现个人才智的课堂活动,需要参与的同学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查找相应的信息资料,形成大量的知识积累,到了课堂上才能把自己的成果展现出来。同时,还能考察同学的实际变通能力,当他的观点受到别人质疑的时候,他该如何辩驳;当他不同意别人的观点的时候,又该如何反驳。这对于参与同学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教师在实施时应尽量照顾到参与同学的广泛性。具体来讲,有历史知识辩论赛、历史知识竞赛、历史知识抢答等方式。比如,在上《洋务运动》前,我曾经安排过一位“洋务派”和一位“顽固派”的辩论赛,结果这场辩论非常成功,引得班上很多同学都表示支持洋务派,要参加洋务运动,不知不觉中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第二,分组合作大比拼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围绕重点难点,我事先布置了一些有探究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形成结论后,在课堂上每小组分别与大家交流。然后,由同学们评选出最突出、最优秀的合作小组,再由教师对当选小组予以精神奖励和简单的物质奖励。例如,我曾经让各组同学们合作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史”,同学们通过对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复习,归纳得都不错,我只需要在同学们所选出来的优秀组的结论中再添加少量内容即可了,这比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授要强多了,同学们更乐意接受。

  第三,全班响应大讨论式。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关注到每一个同学,因为他们都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份子,也有接受教育和受到重视的权利,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设计出让全班同学都有兴趣、都有话说、都愿意参与进来的大讨论活动,让同学们都在历史课堂上动起来。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时,我让全班同学讨论比较当今英国首相、美国总统、德国总理的产生方式、地位、权力。由于和时事政治有一定的联系,同学们都兴致盎然,热烈讨论,最后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种教学方式既有其适用性,又有其局限性,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选择、使用教学方式时应具有整体化、最优化的意识,注意各种教学方式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式体系的整体功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综合运用,逐渐走向成功教学之路。我们相信,随着有效教学改革的深入,一定会有更多富有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的教学方式出现。

上一篇: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反思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