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浅谈高中地理学案的编制与实施策略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6阅读:
字号:|

  浅谈高中地理学案的编制与实施策略

  摘要: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而学案教学正符合这一课程理念。本文概括地从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学案编写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四个维度阐述学案教学特性,从师生间的互动合作、教师间合作、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等角度,表述提高教学实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案??编制与实施??策略

  学案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教学而提出的教学模式。所谓“学案”,是教师在充分调查了解学情、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与学习者共同设计的,拟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方案。

  学案和教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和教案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同。由教案向学案转变,实行教案学案一体化,不仅仅是备课形式的变化,更是教育教学观念的飞跃。因为这一转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回归,学习活动充满探究性;因为这一转变,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动态的过程;因为这一转变,课堂的开放性成为现实。这一转变的有形载体是学案,无形表现就是贯穿其中的主导性、主体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观念。

  一、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学案教学应致力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教与学得到真正的优化组合,这是学案教学实施策略的指导思想。其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着手研究教法和学法思想,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着手研究教法和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沟通。教师在实施学案教学过程中,应编写好导学方案,在导思、导练等方面下功夫,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自学、自思、自练的方法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一)认真编写导学方案

  导学方案是学案教学的依据,编写好导学方案是有效实施学案教学的前提。导学方案的编写可采用要点提示、知识纲要、问题探究等形式,从而提示学习的难点、重点、学法及技能要求等。通过导学方案促使并指导学生进行目的性学习,需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有一个基本认识,对将要学习知识的重点、难点、方法和技能有一个准确把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共同发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积极进行导思导练

  教师进行导思导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并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掌握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并得到必需的技能和思维方法训练。在整个导思及导练过程中,要遵循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突出“导”的作用和效果。

  (1)注意诱导。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学习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和技能水平设计知识学习过程和问题,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旧知识的迁移过渡,顺利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2)注重引导。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认真细致地设计好探究学习的方案。让学生切身经历探究、发展的学习过程,开拓思路,使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样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知识,科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知识,学会与他人合作。

  (3)加强疏导。学案要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一是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思维障碍进行疏导或建立“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自己动手解决,使学生既尝试到成功又扩展了思维;二是教师要把自己的思维放到学生的思维水平上,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习惯和方法去体验,设计问题时,教师要从高的悬念向低的悬念过渡,逐步找到接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力求保证教与学双方思维活动达到同步协调。

  (4)深化指导。学案的深层次的意义就是使学生在知识系统中学习和理解知识,实现“变教师提问为学生发问”、“变教师点名回答为学生主动回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衔接,可促使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和规律,从而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当然在实施学案导学过程中,教师应机智地把握好反馈这一环节,特别要关注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进行有层次的辅导。问题设计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让他们探索一些层次较高的思考题,使他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个别学习困难学生,应注重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并适时进行个别指导,使他们也能消化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及时赶上。

  二、回归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可以说学案教学的备课,也就改变了传统备课方式。学案教学在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为学生谋划自主学习的策略,为学生设计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增强了备课的实用性。

  学案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学生依据学案完全独立自主的学习研究,熟练掌握知识技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如何用学案教学,回归学生的主体性?

  1.用预习性学案上好预习课,给学生直观示范预习的过程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学会圈点批注,学会思考分析归纳问题。

  2.学案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在阅读教材中能把握重点,质疑思考,并引导学生作简单的尝试练习。

  3.教师用学案作自学检测,暴露学生自学中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展开讨论辅导,深入训练。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在自学实践中不断提升。

  学案教学,是通过学生自学--讨论--自练--总结--反馈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学生也就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三、增强师生的探索性和探究性

  探索性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获得科学概念,掌握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注重自主、探究、观察等科学方法,更强调科学概念的掌握、探究能力的形成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在探究过程中的统一,其特点是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其目的是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存和创新。

  很显然,只有教师转变观念,开展探索性教学,才能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二者相辅相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科学发现表现为探究过程。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学科教学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为此编写学案应致力于知识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多角度多层面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的提高。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又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地理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少有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这使得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变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地理知识及结论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因而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当然也就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了。因此,可以说地理学科实施学案式教学是非常适宜和必要的,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案探究式学习活动,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有些知识内容,用学案探究的方式效率太低,效果不一定很好。那么,哪些类型的地理知识内容适合用学案探究式学习呢?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来考察,可把地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这类地理知识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或记忆,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如“世界大洋的分布和面积”。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如有关操作、程度、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等。策略性知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它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不过,一般程序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而策略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主要涉及对地理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后两类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参与、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或内化。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这类知识是内隐的、个人化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为学生所掌握。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这类地理知识更适合通过学案探究这种方式来学习。可见,学案探究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的,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用。

  四、形成学与教的开放性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活动应与时代相适应。教学活动的对象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无论作为主体还是客体,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教材虽是教学中的客体,同样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所谓的稳定只能是相对的。与之相适应,学案从形式到内容、从拟定到实施、从时间到空间、从主体到客体都应该是,也只能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生成系统。

  所以,好的导学学案必然有层次感,有时代感,使正在发生的事实顺畅地进入,并预留学生参与的空间。好的学案整个体系是开放的,主要表现为:学案内容的开放性、学习方法的开放性和学案实施的开放性。

  (一)学案内容的开放性

  学案内容尤其是问题探究内容首先源于课本的内容,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就是一个封闭的体系。问题探究模块在编写时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加入鲜活的内容,为学生预留出通向现实熟悉的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作用。有鉴于此,我们编写的探究性问题要从课本之外的学生生活经验中获取新鲜的资讯,促使学生以更浓厚的兴趣和诚挚的热情去学习地理。如地理教材中涉及到“全球变暖”问题,就教材本身素材寥寥无几,如果在编写问题探究过程中提供青藏高原冰雪融化、水循环更加活跃、生物多样性锐减、热带岛国的变迁、马尔代夫水下会议等素材,创设更多鲜活的问题情境,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以此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地理活动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产生尝试探究的欲望,在新的探究中取得新的成功,感到我能探究,探究能成功。

  (二)学案形式的开放性

  所谓学案形式上的开放性是指学案编写不要力图穷尽一切的可能性,而要有意识地为学生留下可发现的破绽,留下未解问题,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有事可做”。下列问题就是经常出现的:你对课本的××结论是否认同?有人持有××观点,你赞成吗?为什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值得提出的问题或见解?你的看法呢?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讨论的?有观点和同学交流吗?你的学习心得是什么?对于你来说难点和重点是什么…,在编写“城市交通建设”学案时,就预留了这样一个问题:解决好交通问题是保证2010年上海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举措,如果你是政府的职能部门的决策者,将如何应对?谈谈你的理论依据,请列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并试作详细说明。

  (三)学案实施的开放性

  学案实施的开放性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是统一的。集中表现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性。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事实上,岂止是儿童,只有努力使所有的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主体的参与性一方面可以事先预设,即在学案编写时有预谋地加以安排。如: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指导;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创设学习情景;设定讨论题课前准备;拟定共同关注的话题;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等等。目的是使课堂教学“动”起来,即思维的跃动,主体的互动,知识和智慧的流动。课堂的“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动”起来课堂才有活力,教学才有生命力。这种“动”不是表面上的热闹,也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学生课堂上的动“口”动“手”。而是本质地表现为“动脑”,即思想的碰撞、交流、互动。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并不是一切都能在课前预设周密的,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新的教学理念。还需要随机应变智慧,需要日积月累的反复磨炼。另外,在学案编写时,可以适当吸收学生参与,集学生和教师的智慧,让学案更鲜活,更贴切。

  学案教学应该说改变了老师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规范而有序,学案在引导学生自学逼迫学生自学,不再依赖老师,而靠自己自学自练,总结学习经验。学生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实施学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以学为本”思想指导下,把握好教材、教法与学法三者的关系,编写出能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案,与教案同步,贯串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之间也应加强协作,由于学案是从学习者的角度编写的指导学生自学的材料,是对知识和问题情境的创造性设计,具有较高的客观性。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知识的呈现方式提出自己的探究性设计,使学案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发展规律。

上一篇: 浅谈高中地理学案教学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