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无效教学表现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无效教学表现
新课改之后,学校一直要求所有的学科每周都要开一节公开课。但是看老师们的授课方式,再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我们不难发现,在热热闹闹的课堂背后,某些课堂效率依旧低下,学生的地理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升,这恐怕是与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每个学校教学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因而,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早已让人不容忽视。有的教师过于追求表面的形式,热闹而又轻松。可是,透过这些美丽的泡沫现象,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劳动的比例又有多少呢?通过观察和调查,我发现,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教学行为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为提问题而提问题
在“水圈与水循环”这节课上,老师在“导入新课”的这个环节中给学生展示了两幅图片,一幅是陆地水,一幅是海洋水,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表面上看上去是想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其实效果不大。两幅图片小学生都能看得出来,进行高中教学的老师还提这种问题,那真的是为提问题而提问题,浪费时间了。
教师提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就是想引起学生质疑。随着新课标的的出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老师们都喜欢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质疑环节”,特别是遇到有人来听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过程的“有的放矢”。然而,我在本学期的听课过程中发现所谓的质疑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质疑而质疑。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有的老师课堂提问太多,每讲一两句便问对不对、好不好,于是,学生跟着老师的话异口同声“对”、“好”。其实老师问得问题是什么,学生都没有时间经过大脑思考。一节课下来,问题提了一大堆,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或者有的提问设计太难,离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现实太远,学生摸不着头脑,而无从回答,使课堂气氛沉寂,如果老师再加以训斥,会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思考与对策: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新颖而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恰到好处的提问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形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钻研文本上下功夫,在课堂上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这样设计的问题才必定含有启发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特别要注意把握提问时机,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要深浅适中,适应不同的学生,只有这样,才可引导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为讨论而讨论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现在的许多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但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结果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要么讲闲话,要么无精打采的保持沉默;当然也有一些疑难是学生通过个体学习无法解决的,的确有合作解疑的必要。
很多时候,那种看似热热闹闹、生机勃勃的交流互动,其实却是一种无效教学。当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时,学生的思考是不外显的,这样的课堂难免让听课者觉得单调,沉闷。所以, 许多 老师不约而同地“爱”上了小组讨论这样的交流互动。不管问题是难还是易,是一个人可以解决还是需要协同合作完成,老师大手一挥,同桌,四人小组,一小组,一大组……你转身,我搬凳,你说我说他说,教室里嘈嘈杂杂,热闹非凡。你再仔细去听听,好多学生谈的根本不是你要他们讲的话题,更有一部分后进生睁着一双茫然的双眼,不知所措。
而有的时候有些合作,设计的问题很好,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可是,就在大家意犹未尽时,老师的计划时间到了,于是“啪、啪、啪”三击掌,合作学习告一段落,这时,许多人还未发言,学生思维的灵光随之熄灭。如此合作不仅费时低效,久而久之,还让学生对合作学习本身产生排斥心理。这种没有效果的教学方式,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似乎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实际上还是少数尖子学生独霸课堂,多数学生或闲聊、或陪坐、或是看客。这样的课堂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思考与对策:
使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优化整合。课前,老师要研究课本,找出相关学习方式的结合点、联系点,并深入思考适用于课堂教学有效时机的教学方法。老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小组的分配等方面要合理安排,尽量避免许多合作学习呈无序、无效状态。对一些学生闭着眼睛都能回答的问题设计成合作纯属多余。而应该给学生投放有“嚼头”的目标,但是也应该注意不要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那样只是在浪费时间,并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不管运用哪种学习方式,老师都应该给予科学合理的组织与指导,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当予以有效调整,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三、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今天,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教学方式在一些人眼里已成了落伍的代名词。多媒体这种集声音、颜色、图像、动画于一体的高科技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的确,多媒体课件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它以其本身的生动性、直观性、高效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庞大的信息承载量可以丰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服务。比如:代替板图。对于地理教学当中会遇到很多的比较复杂的地图,比如等高线地形图,图比较复杂,如果在黑板上板画,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果采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如果采用动画演示,就可以一目了然。而如果采用语言讲述,则显得很苍白,而且学生还可能根本就弄不明白。可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它犹如一把双刃剑,用得合理恰当,则能提高教学效率,反之,则会削弱学生注意力,替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也会降低教师个人魅力,使教师成为课堂上无所事事的“第三者” 。
思考与对策:
曾经听过一位老专家的课,尽管整堂课主要用讲述、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没有运用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但老师绘声绘色、出神入化的讲授,吸引住了所有的人包括听课老师的心。一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上得非常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掌握知识。因此,在面对多媒体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取舍,哪些内容适合用课件,适合用什么课件。只要我们选中最佳作用点与最佳作用时机,“该出手时才出手”,才能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教学中无效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刚才谈的教师的原因,还有整个社会、教育体制、教材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是难以改变的。但是,正是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更要努力探究教学中的无效现象及成因,现象很多,成因也很复杂,我们要善于寻找最关键的因素,以提高我们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