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
计算机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
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地理教师应重视开发和运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图文并茂、声像组合以及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有效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目前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人结合自己在高中地理教学方面的实践,谈谈关于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计算机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学科部分内容比较抽象,空间性较强,如靠单一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很难让空间概念较差或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相反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和逆反情绪。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形相结合的课件,以动听的音乐、优美的图案、直观的形象、逼真的视觉效果再现地理事物,渲染课堂气氛,创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课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虚拟演示,如山脉的漫长形成过程在短时间内形象展现,而火山爆发的瞬间状态缓缓地以“慢镜头”逼真还原,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深化过程理解
地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原理和规律,如地球的运动、地表形态的演变、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季风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水循环的过程和洋流的形成等,如果只通过教师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即使配以挂图和板图,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和仿真模拟功能,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可以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3.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扩大信息容量,提高学习能力
获取、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未来能力的组成。网络上有大量的素材性资源,地理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资料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计算机多媒体能把大量的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整合在一起,所以在辅助地理课堂教学中增加了信息传递通道,在单位时间内呈现了更多信息。对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地理信息的积累、加工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并拓宽了学生的地理视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形象地演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既便于学生快速接受与理解,也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从而使地理课堂成为学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高效平台。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的反思
1.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应与学生发展需求密切结合
目前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时,部分地理教师过于追求扩大课堂容量,主要表现为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过大、节奏过快,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节奏。学生缺少了必要的课堂阅读、思考、讨论和巩固的时间,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使得多媒体教学从传统的教师灌输知识变成新型的机器灌输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运用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那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所以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应与学生发展需求密切结合,把重点放在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和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方面。地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注意把握好上课进度和节奏,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对课件的反应情况适时调整,真正把学生要获得的必要信息通过最有效的途径进行展示和输出,必要时可对演示内容进行顺序调整或者回放。
2.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应与传统教育手段有机融合
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只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事实上,在很多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课例中,地理教师上课过度依赖课件,完全代替了教师的板书和板图以及学生的上黑板活动,教师仅仅扮演着操作员和演讲员角色,按照原先设计的环节一步步演示下去,当使用的现代教学手段出现意外情况时,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数量、形式、时间要因课堂内容、学生学情而定,加强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融合,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保持饱满的热情,以弥补多媒体教学“过于冷漠”的缺陷。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师生交流、生生讨论、教师适时板书板图以及学生绘制简易图形、自我消化整理等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动口、动手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