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9阅读:
字号:|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

  目前,我校使用的地理教材是商务印书馆和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专用的新版地理教材,教材由正文、图像、阅读、活动与思考等内容组成。教材中地理图像则由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和人物插图等组成。地图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语言”。一幅好的图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地理视野。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一、利用景观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景观图形象直观,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景观图适合创设问题情境,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探讨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景观图的阅读方法有:

  1 描述

  观察景观图片,让学生看景观图后用语言描述。如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黄土地貌分布广泛。

  2 回答

  观察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如传统民居和地理环境的图片。北方的四合院院落较阔、墙体厚、窗户小,土墙,室内有火炕(利于防寒保暖);而陕北窑洞则冬暖夏凉(节约土地和木材)。南方多用竹木、砖瓦材料,院落较小,墙体薄、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

  3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综合分析。如学习西北地区,让学生阅读西北地区地形剖面图及景观变化示意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后分组讨论:

  (1)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多少毫米?

  (2)自东向西年降水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3)自东向西植被是怎样变化的?

  并将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天山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像力与主动性被激发出来,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运用综合法和比较法,探究区域地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综合法一般是从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人手,逐项研究其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并将它们综合在一起。概括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区域各地理要素的对比、分析,了解区域间的差异。列表比较是比较法中最常用的形式。

  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对区域特征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加深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而且还要对差异性进行比较。例如在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可利用北方地区图和南方地区图来进行比较,包括在中国的位置,各区域所包括的省市区,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临海等来确定区域范围,明确南北方划分界线是秦岭一淮河。

  三、重视统计图表、示意图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有曲线图、柱状图、折线圈、饼状图、扇形图等。教师应重视技能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读图及动手能力。方法有:

  1 会读

  对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不仅要求学生能说出气温、降水的特点,而且能够分析总结气候类型。如北京和广州的气候图。北京冬冷少雨、夏热多雨,属温带季风气候;而广州冬暖少雨、夏热多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两者差异表现在冬季1月平均气温的不同,北方雨季短,南方雨季长,共同点为雨热同季。

  2 能绘图

  要求学生能根据所提供的数据绘制有关统计图。如

  学生先自己动手绘图,然后对统计图表进行分析,学生会发现该地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可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且1月为冬季,7月为夏季,再结合降水特点即可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这样就可得出相关的地理结论。通过绘图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创建了—个自主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平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展示、发展,从中体会了成功的快乐,进而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能力。

上一篇: 谈谈当前地理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