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3:47阅读:
字号:|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将德育,即思想教育,包括思想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首位,作为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首要内容,它是在21世纪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和具有广泛联系性的学科。中学地理课的科学内容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中学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文明健康的情趣。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容

  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和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结合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1)中国地理国情教育

  我国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但也有多发性自然灾害;我国资源虽较丰富,但利用还不尽合理,人均资源少,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

  (2)民族团结教育

  要发挥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沿边地区的地缘优势,促进民族的共同繁荣;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或城市,有责任帮助目前经济、文化相对后进的地区和民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发挥地理环境的优势,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要进一步实行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与发展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促进全国经济布局的合理化。

  (3)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要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致力于祖国和家乡建设。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世界观教育

  (1)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遵循客观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

  (2)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保护有限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搞好国土整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科学世界观教育

  懂得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敢于抵制各种形式的封建迷信活动。

  3.国际主义和全球观念教育

  (1)国际主义教育

  要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尤其是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要坚持我国政府一贯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国与国之间的霸权主义,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

  (2)全球观念教育

  环境问题是人类的共同问题,要建立环境问题的全球观念,增强关心与保护世界资源及环境的责任感,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内容,大致可以包括以上三个部分;但它们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时很难完全划分开来。

  (二)建立多层次目标体系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想教育的目标可从观念、情感、意志行为三个方面衡量,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和特点,高中地理新教材注重深化人地关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依据新大纲的要求,其目标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进行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其树立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地理作为一门科学,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从自然与人文等诸多地理要素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出发,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论证。所以,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从地理角度认识国情,即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我国人地关系的基本状况。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反映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关系,及如何正确解决这些矛盾等问题。在国情教育中,除了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外,坚持以知国—爱国—报国为教学目标的正面教育,讲清我国国情的优势: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同时,又要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等国情劣势。既使学生明确国情优势,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又使他们了解了国情劣势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通过教育活动,逐步把学生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责任感,铸造他们的报国志。

  2.在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研究自然科学的理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思想教育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认识人类、资源、环境、社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能够更好地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观点的教育: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陆地环境的物质组成”、“自然资源的物质属性”等;运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等;联系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资源”、“自然灾害及其防御”、“工业、农业、交通和商业的区位选择”、“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等;发展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天体演化”、“气象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工业、农业、交通、商贸、旅游等的发展”、“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点,抓住时机,画龙点睛,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以传授知识为契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中获取的有关自然现象和生产活动的信息相结合。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都收看电视台的天气形势预报和天气预报,记录下本地一个月以来每天的天气预报内容,在讲天气时,就可以利用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图”,让学生说出图中反映的天气状况,并说出天气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活动的关系。在讲课时,从感性到理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以上三个内容是高中地理思想教育的总体目标,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具体操作,教师还有必要将其深化细化为要素目标和课程目标,才能保证各部分知识在各级目标的控制下,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想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必需有正确的实施途径,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

  1.端正教育思想,强化思想教育意识

  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最根本的是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思想教育意识。首先,教师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只教书,不教人”的传统教育观念,真正明确思想教育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时刻都不应忘记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其智力,而且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光荣责任。其次,教师要彻底转变那种将思想教育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搞所谓“油水分离”、“穿靴戴帽”、简单说教式的传统教育方法。要采取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的方法,在认识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经过自身情感体验,将原有的思想认识转化为新的观念,并且通过实践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做到课上与课下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

  学科思想教育同学校德育不同,它要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教育。课堂教学是中学各学科教学的基本形式,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思想教育,能够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完整的内容,也能够保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体现思想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又可以体现学科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是高中地理学科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地理教师要善于把思想教育同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以及智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恰当地选择思想教育结合点,适时适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地理教师也要重视通过开展各种课外与校外地理实践活动,如举办各种专题讲座、组织各种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出地理板报、搞地理知识竞赛、进行参观访问、做地理乡土调查,开展地理宣传活动,等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这些地理实践活动,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并从中受到教育。这种思想教育活动,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更加生动活泼,效果也更为显著。

  3.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促进观念的形成和情感的不断加深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投影、录相、计算机等现代化电教手段,有着直观、生动、形象和感人致深等优点,因而它们不仅有利于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有利于智能的培养,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今天强调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的情况下,它可以起到“请进来”解决学生不易“走出去”的难题。因此,充分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这对于加速和完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爱国主义情感的不断加深,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手段可以随堂进行,也可以专题进行。

  (四)新时期地理思想教育的特点

  1.时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环境与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主题,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如何协调人地关系,以保证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这一时代背景正好为地理思想教育提供了最佳的时机和广阔的空间。因此,新时期地理思想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

  2.全球性生态环境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新时期地理思想教育也具有鲜明的全球性特点。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把增强环境意识作为当今地理教育的最主要内容。许多国家在地理教科书中更加突出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并着手进行地理教育的国际合作。例如:目前正在实施的全球环境教育计划,旨在促进世界各国的青少年都来关心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环境。

  3.现实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华大地百业兴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因此,在结合地理教学进行思想教育时,就要不断更新和增加新内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此外,还应及时向学生宣传国家经济改革的措施和重大决策,增强爱国意识和时代责任感。“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江泽民总书记一再强调“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要求把耕地问题作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来抓。总之,突出教育内容现实性特点是地理思想教育的重要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有必要加强。

上一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教学中的引导...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