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我的课我做主-探究性学习的尝试和探索 湘教版
我 的 课 堂 我 做 主-探究性学习的尝试和探索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习惯于从地理概念出发,注重对地理结论的识记,而忽视对知识发生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探究,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缺乏对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尊重与发挥,缺乏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严重地束缚了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合作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我县有效课堂达标教学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着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实践,反复探究,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学习过程。长期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探究式学习首先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教育的气氛中,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我们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实践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以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消除学生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议论,能放开心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也和他人一样的有地位、一样的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和情感结合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学习的成功。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性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佳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有需要才能有追求,有了对地理事物认知的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内驱力能把学生的心理内部的精神力量充分地调动起来,有效而持久地投入学习。有了这种力量,学生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去追求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这种希望获取知识,希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成功的内在需求,积极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获取知识,并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尽可能的各种条件,以学生的这种内需感得到充分的满足。
(二)、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养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就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在这一方面,我坚持让学生轮流画地理简图,每节课上课前,我所教的班级每班都推选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去画,课上先集体评价,我并在学生所画基础上加以修改,课上学生结合简图和学案自主学习,学生能自己去感知教材,自己去寻找关于地理问题的切入点。。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适合发挥他们自己聪明才智的条件,达到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三)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现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共同体”在协作的过程中完成任务的,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良好的教学场景,启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助产士”。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情感调动”、“民主交流”、“兴趣激发”、“成功体验”等方面创设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
(1)营造爱的氛围。 “没有爱的教育是贫乏无力的。”从我们步入课堂开始,就应该精神焕发,情绪饱满,从言语到动作都要充满对学科知识的热爱,充满对学生的信任,让学生融入这一氛围。我们还应重视平时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感悟到我们的关爱,自然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2)营造民主的氛围。 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在师生交流中营造民主的氛围。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具有自己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平等、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宽松的融洽心理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营造兴趣氛围。长期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例如我们在学习世界地理第二册《日本》一节时,先让学生课前在黑板上画出日本轮廓简图,课上让学生通过学案导学,先结合学案阅读有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找出本节所介绍的地理要素,小组交流讨论提取每个地理要素的相关信息,再结合版图学生通过指图、析图、填图、等方式进行学习,最后把地理要素全落实到图上。做到心中有图,图文结合。掌握了这一学习方法,为以后国家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4)营造成功的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成功是发展之母”,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部力量,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在我的地理课堂上,我就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回答一次问题,让每个同学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营造了成功的氛围。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布鲁纳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只有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才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地理教学要优化教学过程,其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大胆地放开手脚,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的作用,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让他们多有机会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情感参与: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有情感参与的地理课堂才是多彩的。
(1)以知育情: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获得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后请学生说出有关中国自然中与人民生活区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让学生感知中国自然资源的很多方面在世界上都是居于领先地位的,但是一旦说到平均值就处于世界的较后位置,“总量居前,人均居后”的实际状况使学生认识了中国自然资源的实际国情,使学生感到这样的比较贴近生活的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也使学生认识到了中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激发了学生奋发学习,立志报国的热情。
(2)以趣激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调节学生的情绪。我们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注意趣味性。如在教学《长江》一课时,结合葛洲坝、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结合长江水力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自行进行资料搜集,开展以《话说长江》为题的主题班会,这时,学生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积极地搜集资料,看有关的光盘录象,查找有关的图书,为报告会作着充分的准备。这实际上已使他们在有趣的氛围里进行了新知识的学习。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沉浸于快乐的情趣之中,就是在这有趣的活动当中,他们知道了若干个关于长江的故事,了解了若干个关于长江的数字,知道了关于长江的的过去和长江的今天,也进一步知道了关于长江的未来。师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3)以境生情: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激动感人的情境能够唤起人的激情,使人快速地进入状态,所以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要认真选择那些能够唤起学生激情的背景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尽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二)、行为参与。行为参与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外显行为对教与学的师生交流过程的直接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地理学习活动中,学生行为参与的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地理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对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地理图片的观察获得的。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的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以足够的观察机会。应对学生的观察在方法上给与必要的指导。
(2)操作:地理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内容,如在地图上指认地形、河流、山地、城市、交通线等;有的时候还需要在自己绘制地图、填充地图、绘制统计图;有时要制作地理模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一动手,自己亲自操作,有利于他们在操作中思考问题并掌握方法。
(3)讨论: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学生自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开放型的学习方法。为了提高讨论的实效性,教师在设计讨论题目时要力求准确具体,要有针对性,尽可能的避免海阔天空,不着边际。
(4)评价:在探究过程中,拓展学生参加评价的渠道,在学习态度上要启发和鼓励学生勤动脑、多想问题多提问题。在认知环节上,通过学生自评、互评,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我们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个体的观察能力、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表述地理原理的能力、空间概念的描述能力等进行有意识的测查和训练,引导他们自觉地用目标加以对照,不断地强化正确的方面,纠正错误的方面,通过多方面的强化与训练,在促使人人达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三)、思维参与。思维活动虽然是在学生的大脑中悄悄进行的,但是同样可以通过外显的形式表露出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说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在说话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增长才智。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本特征,结合地理教材的内容,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条件,在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参与中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建立人际互动的学习机制是探究性学习的保证。
探究性学习不仅强调学习是个体的自主的探究,自主的建构的过程,也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与他人、与社会、与群休之间相互作用的双向构建过程,这也是学生的认识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人际互动的学习机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形成师生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使整个共同体在共同的协作中共同完成对所学的知识的探究发现。
(一)、资源共享,知识互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的教学设备条件,将教具、器材等物尽其用,实现小组共享,将新知识、新信息通过合作小组这个特定学习形式进行高速度、大密度、快节奏地传递,做到资源共享;由于学生接受问题的能力的差异,我们在进行学习小组划分时应将学生按兴趣爱好、研究专长混合分组,这样有利于形象思维型和逻辑思维型的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优势互补,也有利于知识密集型和操作应用型的学生相互间的“知”、“技”互补,有利于优秀的学生对后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帮带。
(二)、体验交流,统筹运作。合作学习是学习者积极参与,高密度交往过程。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探究环境,使学生间能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可以让学生在互敬、互爱、互帮、互动下学习。合作学习的合力在就在于把每个人的能量凝聚为团队精神,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不断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自主为本,合作协作。合作学习不是帮助学习,而是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等活动,通过合作和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总之,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是一种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知识发生过程的创造性学习。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不断倡导探究性学习,我们一定能够形成高效地理课堂。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