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尊重本性,发展个性-高中地理小班化课堂教学初探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3:47阅读:
字号:|

  尊重本性,发展个性-高中地理小班化课堂教学初探

  摘??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成长与发展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其中,自我的充分发挥和实现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随着形势的需要,小班化教学日益普及。小班化教学指的是,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育主张创新精神和个性张扬。

  关键词:小班化???课堂教学???学习方式???个性?

  温州二中是一所浙江省一级重点的历史名校。2003年学校创办国际部,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为28人。由于人数减少,学生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了改善,小班化教学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大班授课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也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的大班授课促使教师倾向用面向全班的讲授为主,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由上对下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教师的教学比较方便,教育投入也比较少,但是对学生来说有以下几点不利:(1)大班授课只有少部分学生能配合讲述方式而受益,而其他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是无法全面兼顾;(2)大班授课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体验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易浮于表面,难于深入探究,也不利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3)对于管理上考虑,大班授课一般不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质疑的机会,长期下来,会抑制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动机。(4)很多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总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的分析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鲜有学生敢于提出新颖独到的看法或创新立异的见解。甚至课堂上出现两头差异大,发展不平衡。这种种现象清楚地表明,很多学生思路不开阔,思绪不活跃,缺少创新意识,缺乏个性发展。因此,革除这些弊端,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小班化教学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操作平台。

  这学期,我任教2004级国际部4个班级的高一地理。结合这学期的教学,谈谈自己比较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小班以后有段时间,我经常在琢磨一个问题,为什么课后与学生交流时会随心所欲,而到了课堂却非常不自在,经常将自己定位在教师这个框框里,怎么也跳不出来?于是,我做了一些尝试,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淡化自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教师的观念,努力消除“自我中心”意识,站在学生角度去看问题,创设适合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我尽量用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质疑的时候,我经常这样问学生:“你们有什么看法?”“那你又觉得……?”在学生讨论不出正确的答案时,我会故意说:“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这样回答……”全班反馈之后,我还会问:“你们还有不同的意见吗?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是的,使用这些语言后,我明显地看到,收到的效果远远大于说这几句话这么简单。学生的学习劲头明显提高,师生之间的讨论、谈话也更随意、自然。最主要的还是和谐宽松的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训练。教师都是课堂的牵引者,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善于思辨的学习习惯。

  我们都知道,民主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能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树立“课堂主人”意识。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的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在课堂提问中,应允许一部分学生暂时保留自己并不正确的意见,通过教学过程慢慢领会更为正确的见解,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在课堂中应该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

  二、????创设情趣、快乐的课堂生活。

  每当谈到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时,我们经常有许多的无奈。有人对此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永远无法强迫马饮水”。的确,学生是坐在课堂里了,学不学,主动权掌握在他自己手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反之则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怎样使学生怀着欢欣鼓舞的心情,轻松有趣的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学生的兴趣。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观,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演讲、自由辩论、知识竞赛等活动,既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合作精神;教具、模型、动手制作,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2、创设问题情景,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如在教“气候资源”时,我并没有按照教材进行理论讲述,而是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对“温州商品房开发的采光的问题和温州工业区布局是否合理进行”论证。同学们积极参与,借鉴教材的理论,结合温州的实际,展开了针锋相对、观点鲜明、有理有据的辩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观点对错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满怀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能运用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性评价。

  3、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产生“我要学”的内在需求。例如:在《海洋资源》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策略,从生活中情景导入(我们学校位于沿海地区,许多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海边):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我们东海有哪些海洋资源?我们是怎样加以利用?如何建设温州港?试对温州半岛工程谈谈你的高见?瓯江流向东海,也给东海带去很多有害物质。那么,通过瓯江排到东海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有什么危害?你有和对策?温州市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打造海洋经济强市的同时,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这些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有话可说,回答热烈,情绪高涨。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导入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思维,也保证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三、????给予自主、合作的学习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普遍采取的教学手段。所谓小组学习,是把全班的学生,按均衡组建的原则分为若干小组,课堂教学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为,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一包统揽,成了滔滔不绝地演讲者,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则成为了听众,甚至是“旁观者”、“局外人”。为切实提高小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尝试成功,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积累以下几方面经验:

  1、多样组合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差异、兴趣爱好、需求,大胆编组,有同质编组、异质编组、兴趣编组、自愿编组,充分发挥组内每个学生的作用,多交流、多发言的互动性目标。许多学生在开展小班化教学后感叹到:“小组学习既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发言的机会,又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学习伙伴,提高了同学们的合作能力。”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学生知识的摄取量也远大于“秧田式”教学。

  2、自培组长

  组长(主持人)在合作学习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一要落实教师的教学要求,二要保证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参与,三要掌握学习进程和时间,四要保证学习效率。因此,选择能力较强的学生堪为重要。这样,学生再合作学习时,不偏离教师的本意,而学生辅导学生时,领会各自的角色,双方获益,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3、教师点拨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指导犹为重要。教师适时的点拨会起到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作用。正如布卢坶的掌握教学论中所指出的,教师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25%的作用。

  例如:“陆地水和水循环”这一节课,教师首先对有关温州水的材料进行收集,用温州的水作为教学素材,对给定《陆地水和水循环》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采用“设疑导入——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学生表述——教师总结”教学思路。教师交代以下四小组的学习任务:第一小组(瓯江水):瓯江水的补给来源,分析流量变化过程曲线图,说明影响瓯江流量变化的因素(自然和人为因素)?第二小组(珊溪水库):珊溪水库水的补给来源,珊溪水库的功能,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小组(井水):井水的补给来源,潜水井与承压井的区别,影响井水的因素(自然和人为因素)?第四小组(东海水):东海水与陆地水怎样进行转化?其运动转化的主要有哪些环节?影响其水体转化的因素有哪些(自然和人为因素)?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带着问题上网学习,各学习小组内部讨论热烈,以最快速度从网上收集资料加工取舍解决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四、????构建开放、广阔的课堂教学。

  开放,应是全方位的。一是开放教学过程。教学没有指令性,完全由学生凭借学习和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教师也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而把一堂课的学习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二是开放教学内容。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课堂的唯一材料,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学生记住、背会了多少知识,而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教师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既要冲破教材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如报刊资料、影视传媒、网络信息等,引进必需的素材和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三是开放学习形式。传统课堂统一的教学模式,划定了学生统一的学习方式,富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学习伙伴,读、画、议、练自主采用,手、脑、耳、口、目充分地活动起来。

  例如“海水运动”是高一地理的重要章节,教材编写思路清晰,内容详实。采用问答法、讲授法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我想:学生能自己看懂的知识,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呢?只要给他们多一些学习思考的时间,学生是能自己独立解决许多问题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我决定采用:“呈现案例—自学讨论—引导点拨”的设计新思路。我用美国爱友松航运公司利用洋流,节约燃料,扭亏为盈的例子引入,展示了:郑和下西洋,漂流瓶的故事,奴隶贸易中的“三角航程”,“神出鬼没”的德国潜艇等四则材料,然后让学生针对材料,分小组自习讨论,派代表发言交流,其他同学补充,期间我只分析了难点“密度流”的形成原理。整堂课学生都在阅读思考、交流讨论,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直到下课的音乐声响起,也没有一个学生有离开座位的意思。我想,只要做一个有心人,还是能让马儿自愿去饮水的。

  总之,课堂氛围由专制变为民主,给学生以和谐的课堂氛围;学习体验由枯燥变为情趣,给学生以快乐的课堂生活;学习方式由接受变为发现,给学生以自主的学习权利;课堂教学由封闭变为开放,给学生以广阔的学习时空。建立起一种尊重学生天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灵性的教育模式,这样小班化地理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命活力。

上一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对新课改背景...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