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注意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3:47阅读:
字号:|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的培养

  注意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比如学生注意听课,他(她)的心理活动就指向、集中于老师的讲述;某种事物对我们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的认识活动就指向它,并集中心思去考察它、思考它,以提高我们对这种事物的感性上、理性上或行动上的积极性水平,这就是注意。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本身并没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它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当中,成为这些过程的一种共同的特性而与这些过程分不开。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注意都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起作用。我们平时常说“学生没有注意听”,这不是说学生听课时注意没有指向性,也不是说学生听课的心理过程对什么对象也没有指向,这只是说学生听课时的心理活动没有指向老师授课的内容、没有集中在当时应该集中的内容上,而是指向并集中于当时不应该注意的其它内容上去了。

  学生对事物的注意,有时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有时是有目的而又需要一定的努力。据此,我们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的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引起人们有意注意的事物常常是一些我们对之有间接兴趣的事件。有意注意是和学生认识学习目的、积极地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等方面分不开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常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个转化的条件就是要在地理的课堂学习中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她)们的注意自然而然地集中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上去。通过数量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去了解它、认识它、研究它,从而将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了解了注意的概念、类型,注意有哪些品质呢?首先它具有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或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在一定事物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与之相对立的是“分心”,这是要求学生上课时应该克服的。其次是注意的范围,即人们在同一时间内能够知觉到的对象的数量。注意的范围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重在打好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使学生的地理知识越来越丰富。再次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上。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或对知识内容不熟练,是不能做到注意分配的。最后是注意的转移。它是指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比如,上一节课上语文,下一节课上地理,上地理课时,有些学生还在做语文作业,没有把注意转移到地理课堂上来。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分心”的表现。

  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不理解,记不牢,在完成作业(文字题、图形题、计算题)时常出现错误。究其原因,常常是由于在课堂上注意或不够注意而引起的。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善于指导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学生集中注意时,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的兴奋中心。学生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时,大脑中就有几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会互相干扰,影响学习的效果。为此,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专心听课,不做与地理学习无关的事,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要求教师上课必须严格管理好课堂纪律,随时注意课堂的动向,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用普通话讲课,做到抑扬顿挫,语言富有感染力,。尽量减少方言和口头禅。适当地使用地理图表,做到读、填、绘、析相结合。在地理的文字讲述中,适当穿插一些地理故事于其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采取措施减少上课时的各种干扰,克服学生听课时分散注意力,同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单凭学生的无意注意是不够的。在高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节地理课堂上,我就把高中阶段要学习的地理内容告诉学生,并强调有两次重要的考试,一是省级会考,二是文科的高考。要求学生虽然不感兴趣,但又必须学习的地理知识,使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知识对未来学习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样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对地理科的学习目的和意义认识清楚了。上课的注意力就集中,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无意注意没有目的性,不持久,有意注意具有目的性,但学生容易困倦、疲劳,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努力集中自己的注意,另一方面也应该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本身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地理课堂的质量。

  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逻辑思维的辨证性、批判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地理教材的理论性提高了,学生要弄懂它,掌握它,就要求学生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要求更严密的逻辑思维推理。这就要求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学习中,要善于运用注意,并与“分心”作斗争。不只要求有安静的学习环境,还应该养成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有效地学习。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什么干扰的刺激下,保持镇静的态度。那些在这方面做的好的学生,一般是成绩较好,自制力强的学生。但有一部分学生做不到,往往是没有干扰、刺激的条件下,自己已“分心”。为此,老师应该加强注意目的性的教育、即老师应该制订课时教学目的、节次教学目的、单元教学目的、课本教学目的,以及整个高中阶段地理科的教学目的。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注意稳定的程度与地理知识本身的特点有关。这就要求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地理的感性知识,即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分布。而且还要讲授地理理性知识,即地理概念、地理特点、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单调的、乏味的地理感性知识,往往造成学生注意的不稳定。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适当穿插地理理性知识,使学生打开思维,动脑筋,引起学生比较稳定的和持久的注意,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多媒体优化组...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