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该大力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3:47阅读:
字号:|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该大力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摘要:如何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创新素质正好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笔者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意义、内容和活动,以及培养学生正确“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的阐述,指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十分必要和紧迫,地理教学是在中学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的主阵地和核心。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大力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而且也为地理科学在21世纪的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地理学科、中学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

  自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 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之后,2002年8月26日~9月4日期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由联合国主办的,有104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会议内容:一是评估《21世纪议程》的落实情况,二是讨论全球环境与贫困问题。在这次大会上,中国总理朱镕基提出: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

  以此为契机,中学各门学科纷纷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而地理学科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

  一、???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意义

  1.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纵观历史,一门学科是否能够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社会需求。我国的地理学发展也曾经历了许多曲折,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之一的高考也一度取消了选考地理课目,每到“减负”之时,地理学科往往首当其冲,成为“减负”的对象。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全球变暖、人口爆炸、资源日益枯竭,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如何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而协调人地关系一向是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在地理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创新素质正好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不但十分必要,而且还非常迫切。

  2. 地理学科是在中学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的主阵地和核心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就中学课程设置而言,其它学科也会涉及到一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更多的则列入地理教学的内容。地理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强调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它不仅涉及自然科学领域,还涉及到人文科学领域方面的内容。现行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求学生通过地理课的学习,了解人类各种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产生的重大问题,相应人文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实施途径;增强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全球和未来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负责的观念和行为。”依照此大纲而编写的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涉及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自然综合体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环境、资源、区位、人口、发展等所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和观念。加之地理学所独具的综合性,因此,通过中学地理教学可使学生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某个地方、某个区域乃至全球的各类事象,使学生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素质。所以说,地理学科是在中学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的主阵地和核心。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的内容和活动

  1.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的内容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通过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应对措施。了解环境自净能力、绿色食品、白色污染、清洁生产的概念。通过该单元中《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内容的介绍,可使学生得知,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在选修教材中,又可通过对具体案例如三峡工程的建设,西北荒漠化地区的防治的分析,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分析能力。

  2.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的实践活动

  地理科学是最富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以外,更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观察。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把中学地理教学的阵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来实现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这类研究性的课题非常多,如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笔者曾组织学生对位于南京长江大桥附近的家乐福购物中心门口的交通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活动中,学生通过探究、实地观察,自己测量单位时间内的车流量,向行人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向专家请教,走访交警队,进行组内讨论等活动,向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应在该购物中心门口设立红绿灯标志,以使行人有序流动,保障行人的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交通管理部门的采纳并实行。

  再如,学生在研究“阅江楼景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课题时,就用到了从中学地理教材中所学到的理论、方法,所撰写的研究报告和地理小论文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通过这些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但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所要求的思维品质,而且还锻炼了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我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正确处理好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保护自然环境,保证生态持续发展,促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那种认为“先污染,后治理”,走发达国家老路的发展观和为实现可持续,单纯地保护环境、资源的发展观都是不正确的。

  从全球看,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技术水平较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问题发生后,往往不能及时、充分地解决。第三,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老路,那种教训是惨痛的。

  同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为了实现可持续,单纯地去保护环境、资源,其结果不仅不能保护而且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害。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强调发展。因此,消除社会贫困,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教育、健康水平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把发展放在首位,通过发展来达到可持续。消除贫困、解决环境污染的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才有可能使本国人民的社会、生态持续发展。

  第二,要正确分清环境问题的责任问题。全球的环境问题严重,特别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因此,发达国家常常找出很多借口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产品作出种种限制,“绿色贸易壁垒”不断扩大。实际上,正是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疯狂掠夺殖民地的资源,才造成了今天许多地方生态环境破坏加剧,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的局面。即使在现在,发达国家仍然以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消耗了世界能源的四分之三,排放着世界温室气体的四分之三。所以,在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大力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而且也为地理科学在21世纪的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唤起-激发学生...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