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 苏教版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作为首要目标。地图作为学习地理的一门工具,掌握了有关地图的阅读方法,对学习地理有很大的帮助。利用地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地图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也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在此与大家共勉:
一、识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课堂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在地理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阅读地图,让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再次引导学生阅读图名,明确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然后辨别图例,懂得地图中的各种符号、颜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最后,将书本文字论述的知识一一落实在图上,做到图文结合。上课时要尽量要求学生先不要看课本上的文字,先看课本上的图,要求他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从这幅地图中你可以提取什么地理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这样尽量把主要的观点从地图上得出,他们如能通过读图能总结出结论,就有学习的成就感,对地理也就感兴趣了,这样,也就能慢慢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例如,为认识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在阅读“中国降水分布图”可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教学过程得出结论。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名,明确阅读主题。其次,引导学生阅读图例、注记,理解图例、注记之后,通过从图中读出的年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了解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变化幅度;观察每一条等降水量线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和延伸方向,对其特征及相互关糸进行分析、归纳,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各条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都是东北-西南走向,东部地区更为明显。各条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大小也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这说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受海陆分布和季风的影响显著,明确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及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通过读图、析图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我国降水空间状况及其规律的理解,建立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糸、空间组合的空间概念,而且在阅读地图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和记忆地图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能熟悉读图步骤,掌握读图技能,养成读图、析图、用图的习惯,形成地图思维。同时,在读图、析图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从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的乐趣,激发了学生阅读地图的积极性。
二、加强图文互换和图图转换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的加强图文互换和图图转换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灵活地、全面地掌握知识,达到图与文、图与图之间的融会贯通。有时候文字的表述过于累赘,用图形来表示会清晰很多,有时候图的表达不够详细,要文字的补充说明。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就必修要进行图图转换。但是,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学生则是习惯文字的表达方式,不习惯利用图来表达地理现象,更不用说在这两者之间转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训练学生的图文和图图转换能力。方法如下:
1、文转图: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地理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网络化、直观化和形象化,教师授课时可将教材中抽象的文字叙述转换成简明形象的图表。
2、图转图:对教材中复杂的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简化处理,只突出其主要内容,重新绘制成新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识图和记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新颖又比较抽象的图形,可以换个角度去观察,将其转化为熟悉和直观的图,化难为易。
三、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很发达,但是一些传统的地理技能是不可缺少的,现在很多学生或者说老师都很缺的一种能力就是画图能力,其实在画图的时候就是知识再现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思地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例如:在讲到冷锋和暖锋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两种锋的认识和理解,我在最后的时候让学生到黑板画出冷锋和暖锋的简单示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绘图对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的综合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再如,在讲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文字描述画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这样的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地理事物生动直观的勾画,加深认识,印记牢固,便于掌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态描述表达能力,发挥绘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意识;活动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注意力欠佳、初学地理感觉枯燥无味的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开发智力,效果更好。
总之,地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应用和反复练习。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将地图教学始终贯穿于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