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校本课程实施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校本课程实施初探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而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实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方式之一。
我校目前正从事省级课题“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利用这机会和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笔者与同事积极开展地理校本课程的研究和探索。下面以笔者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奉化市县江污染情况调查》为例,谈谈地理校本课程“学生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的一些成果。
一、指导学生确定研究步骤和注意事项
研究步骤:
1、指导老师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辅导
2、讨论选题,确定调查对象、内容、目的、方法和任务分配
3、实地考察范围、任务确定;居民采访问题设置
4、具体行动,实地调查实践和居民
5、整理资料、分析及撰写报告
注意事项:
1、各个过程都需要有相关文字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讨论内容、照片及影像记录等。
2、每个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讨论意见,和参与照片,在过程得到实践和锻炼。
3、在采访过程中注意请求时的仪态和礼貌,同时尽量让对象认真配合你的调查。
4、在实地考察、调查中,要不怕苦、不怕脏,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5、实地调查和居民采访中注意安全。
二、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体会
1、选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确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很重要。探求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在思维过程中疑问迭出的悬念、逻辑严密的推理和豁然开朗的顿悟等直接的成功体验,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地理校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地理学科所进行的系统研究,也来源于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注意与生活实际联系,取材于生活实际,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地理本身的实用性也才能够显示出来,学生乐于学习地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才有可能进行下去。
由于县江本身就在学校旁边,具有真实性,更易使学生顺利进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实现思维与情景的交融。调查县江的污染情况,这类研究性学习内容关于环境和资源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实践性、启发性,以使学生都在进行调查与思考,都有机会参与分析、讨论。并且能通过揭示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导致学生认知心理上的不平衡,进而产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2、? 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综合思维能力
经过学生多次反复讨论,确定了以下的调查内容和目的。内容:县江以前的状况是怎样的,目前的状况又怎样;县江的污染程度如何,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污染;县江的污染原因是什么;从我们入手怎样能改善县江的状况。目的:了解奉化县江的污染情况,提高我们自己对环境污染认识;通过调查也能引起我们身边一部分人的重视,倡导保护环境的观念;从我们学生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和社会交际能力;训练我们的思维、增加课外的知识。
从确定的过程、内容和目的以及后来实施的调查来看,说明了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多种学习也有迫切需求,能反映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探究过程来看,教师教的作用逐渐减少,越来越多地依靠学生的独立性。我们在指导的同时,更多地应考虑学生的学,应注重通过对地理事物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即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战略的以及立体的思维方式。在指导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生疑、发问,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观察、处理问题,在求解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这种既需要学生亲身体验,经过深思熟虑,又力所能及的调查活动,起到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的作用。
(2)、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确定的调查方法是采访居民、实地考察和到相关单位收集资料。居民采访主要是了解县江过去的情况以及居民对目前县江情况的看法和建议,主要对象也确定为居住在县江两侧的居民,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并事先确定采访的问题,问题设置详细、全面,回收的答案也多方面。实地考察由于流域广只截取流经奉化市区的河段,并根据具体污染和自然状况分五段考察,从后来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考察相当细致。在多个相关单位学生收集到了丰富的资料,主要是地图、数据,内容广泛、详尽。
通过考察,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依照自己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电视、报纸、网络中听到、看到以及亲身收集、体验、感受到的信息,将逐一分析的单项自然、社会要素串联起来,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综合考虑,整体认识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密切联系性。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大大增强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对各种地理问题的把握程度和评价力度都会不断提高。
(3)、交流、沟通能力
学生在收集资料、实地考察过程中,必须与各种身份的居民、单位联系,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各种交流沟通能力。在事先讨论的注意事项3、4、5三点内容中说明学生也在注意培养自己的这些交流沟通能力。这也从各个单位收集到资料、图片和数据,回收的居民调查问卷,以及居民当面回答问题的答案中得以充分体现。
(4)、综合实践能力
地理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要具有实践性,有助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问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获取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撰写的调查报告正文,学生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分为三部分:污染现状的描述;污染原因的分析;建议和想法。报告内容充实,分析详细,数据充分,建议合理,想法周到,并配有地图和实地照片。整个实践过程和最后的调查报告已经很充分地说明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3、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不管是地理课本内容,还是课本内容拓展的地理校本课程,学习地理知识目的在于“用”。“用”应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释和解决一些地理现象和问题;能够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继续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在参与分析、讨论、实践和总结中,不仅仅局限于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还学会客观、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逐渐形成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蓝色国土、防灾减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等观念。
利用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展的锲机,挖掘和整合本地的地理课程资源,实施地理校本课程,不仅拓宽了高中地理人与环境、资源的有关课程内容,而且发展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校园、家乡的情感。通过组织这种探究活动,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不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也可以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