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激励评价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激励评价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 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哪怕有一点点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勉励。同时教学评价要因人而异,面向全体,立足过程,关注差异,分层激励,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
[关键词]?? 地理?? 新课程?? 激励?? 评价?????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在这一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我尝试运用激励评价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努力让激励评价成为学生地理学习的动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抓住契机,及时勉励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从多方面多角度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从而逐步走向成功之路。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叫谢宝山的学生,是每个课任教师一听到这个名字都摇头的问题生。几乎每节课都要出点状况,上课从来没有安静过,经常不带书,不做作业,课本和作业本几乎就是他的图画本,上课讲话做小动作是家常便饭。有一次,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还旁若无人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在教室后面学青蛙跳,从教室的一边跳到另一边,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没少批评他,但总不奏效。因为听惯了批评的他,批评已经不起作用了。但就是这样的学生,一次很偶然的地理课外作业,却使他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上“天气与气候”这部分内容时,我布置了一道地理课外作业,让学生去收集厦门过去一个多月(一年更好)以来的天气资料,并做简单分析看能否发现有什么规律,或者利用卡纸做几个常见的天气符号。因为有点难度,我没有硬性规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只是说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动手。没想到第二节课前,谢宝山手里拿着一叠用卡纸做的天气符号的卡片跑到我面前,很期待地说:“老师,你看我做的天气符号是不是很漂亮?”我拿过来一看,很是吃了一惊,不仅天气符号图画得准确漂亮,还涂上相应的色彩,真是美极了。说真的,我很惊讶,象他这样调皮捣蛋的学生居然可以做出这么好的天气符号卡片来。很快地,我由衷地对他说:“你做得真好,老师真的没有想到你把天气符号图画得这么漂亮!”的确,以往几届的学生也做过这样的卡片,但都没有他做得好。听完我对他的评价,他的眼里放出异样的光,一蹦一跳地回到自己的位子上。上课的时候,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还把他制作的天气符号图当教具,并展示给其他同学看。这节地理课,他听得特别认真。快下课时,我又针对他这节课的认真表现再次表扬了他,并告诉他以后可以做得更好。在这之后,上课虽然仍有讲话,但已收敛了许多。我了解到他对画画感兴趣,就经常让他画一些简单的地图和示意图等,并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慢慢地,他对地理逐渐产生了兴趣,上课不再让我感到头疼了。在期末考试中,地理还考了67分(其他课都不及格)。我想,正是他从制作天气符号这一事件中,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找到了自信,从而对地理课产生了兴趣,变得乐学和爱学地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鲁姆斯说:“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尊重。” 《地理课程标准》也指出: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注重评价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和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注重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和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这一理论和要求,学生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哪怕有一点点微小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热情地给予赞扬和肯定。一向害羞内向的女生终于鼓起勇气举手回答问题了,给她一个赞许的目光;学生在地理课上回答问题比以前大声一些,回答的准确率高一些,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查阅地理资料多一些,地理课件制作得精美一些,小组活动过程中表现得更积极一些,地理图表画得准确一些等等,都要及时勉励。因为老师的肯定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进步以及教师对他们的欣赏与期待。在这种欣赏与期待中,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这种自我认同感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进而内化为学生地理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更进一步发展。
二、关注差异,分层激励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地理教学评价的启示是,教学评价要因人而异,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分层激励。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这部分内容时,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一学习重点。在教学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益。对学习水平高一点的学生,给的问题难一点;对学习水平低一点的学生,提的问题简单些。具体而言,可以分层次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读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回答:
1、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哪个半球?
2、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哪个半球?
3、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
4、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哪一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
5、我国的纬度位置对气候和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6、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与日本、蒙古和美国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些问题,有的相对简单,只要看图就可以得出结论,有的需要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和综合。有的则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提问时,就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果子”。
关注学生差异的设计与提问,分层激励,可以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自信,让他们不断地从最近发展区提升到现有发展水平。
三、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过程激励的作用。每学期初,我都会给学生设计一张“地理学习过程评价表”,评价表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学习的点滴进步都记录在这张表上。无论是谁,只要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如积极准备地理课前三分钟演讲,积极收集地理资料和制作地理课件,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漂亮,好动脑筋,爱提问题,合作学习态度好等等,都可以盖一个学习章。小组四人相互监督,每个月末由教师进行一次总结表彰,被表彰的同学荣获“地理之星”荣誉称号,并发给一张小奖状以资鼓励。获得“地理之星”奖章的同学期末可以加分。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我常听班主任说,我们班的学生很爱上你的地理课。我问学生为什么爱上地理,学生说因为地理老师有给我们加分。
这种立足过程的评价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进步以及教师对他们的欣赏与期待。它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动机,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促进的能力,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