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障碍”排除初探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障碍”排除初探
摘要: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精心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查找、分析、思考和应用地图,逐步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合理恰当地使用地图册,以它的直观性确切的地域空间概念与课本相互配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老师主导下进行的读图教学应该是融合师生共同心智的学习方略,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教师由教学主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沉浸在地图阅读的教学氛围中。
关键词:读图能力;探究;障碍;排除
地理学的特点之一是区域性、空间性,这决定了地理知识的呈现方式离不开地图。地图被形象地比喻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具有很强的空间表现力和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作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之一,有多处具体明确的要求。新出版的高中地理教材为我们呈现出众多鲜活、生动的反映时代气息、贴近生活的地理插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使繁杂的地理事物化为简单的直观图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直接地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完整的地理图像。
由于我校是美术专业特色高中,这些美术专业的学生一般都非常惧怕背诵记忆,而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容易记忆与展现,通过图像建立起来的地理知识对他们具有特殊的意义,应该说他们非常乐意“读图”。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由于学生过分依赖手上的地图册和书本上的图,读图能力出现了障碍。他们只会“依样画葫芦”,并没有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完整的地理图像,很难想象学生带着这种障碍去开展新课标所要求的地理观察、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让高中学生真正的读懂地图,决不能停留在“查找地图”阶段,所以尝试探究帮助高中学生排除地理读图能力障碍是极其重要的。?
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在传授地理知识时需要高度关注学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所谓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指在认识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时,运用地图、略图、脑中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相关的解释与结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乌申斯基说:“聪明的孩子,读完课文就把书本合上,力求凭借记忆把课文说出来,激励大脑建立更多的联系机会”。所以只有当学生“脑中有图”后才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脑中的地图作相应的推理,建立相关的地理知识结构。因此我尝试在读图过程中针对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研究学生“学”的规律。因为“学”是“教”的基础,特别是要注重学生“学”的过程。通过初步探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地图,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图像结构,必须注重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
科学实验表明:“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牢;动手做,理解得深。”教师在课堂上精心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查找、分析、思考和应用地图,逐步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合理恰当地使用地图册,以它的直观性确切的地域空间概念与课本相互配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决不是“和盘托出”,因为如果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图时,总是耐心地逐字逐句的细讲,惟恐漏掉了一个细节。这种读图方式看起来学生是接受了,教师的任务也完成了,但其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得到思维的锻炼,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好比给学生聪明伶俐的大脑作催眠术,使它变得迟钝起来”。
因此我考虑到应该充分发挥我校美术专业学生特点,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地图知识和技能,自己绘制地图,以图的形式表达所学的地理知识。这样,既给学生的创造力发挥提供了驰骋的空间,也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如果只是冥思苦想是难以建立空间坐标系的,而运用图示法则可以轻松破解,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粗略的线条,勾画出所要表达的地理事物,借助图形解决难点问题不仅直观而且易懂。
例如在东南亚地理位置教学时,引导学生确定东南亚的相关位置和海陆位置,让学生绘制形象表示东南亚这一位置特点的示意图。这样学生绘制完成后就很容易依据日本的地理位置推理:日本处在世界两大板块的交接地带→多山的地形、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是亚欧大陆东部四面环海的岛国→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沿海大陆架宽广,寒暖流在此交汇→渔业发达;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海湾良港,工业多分布在沿海地带等等。
通过自己画图的方式,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地理空间概念,始终把握善于绘图、学不忘图,最后一定能做到“脑中有图”。
同时良好的地理绘图能力使他们在专业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05年的美术专业高考联考设计题是让学生画出有创意的中国版图,加一科目选地理的几位学生凭借平时地理绘图能力的训练和充分发挥想象,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其次,要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直接观察了解大自然中的地理事物、现象、过程,研究其因果关系。
让学生触摸感受自然地理风光,提高实践能力。每年9月中旬我校都会组织高二学生下乡写生,而高二地理一般也正好上到《月球》这一节,当我作为班主任带学生下乡时就会在晴朗的夜晚,评画结束后指导学生观察月面和月相,也会观察一些星座,学生躺在漫天星斗的坡地上,惊喜的观赏着,畅谈着,遐想着……
两届学生对比,在写生其间观察夜空的学生普遍比没有观察的要理解得清晰、全面。所以说真正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在宽松、自由中可以各抒己见,在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中不断探索、深入,使未知领域对学生充满吸引力,这样使学生感到自己可以不断前进。
第三,引导学生读图还应该注意变换角度,不能只从原来的角度机械地记忆,而要适当变换,这样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对于地方时的学习,除了充分利用书本地图册上的“世界时区图”外,我发现新教材把“日界线”放在中间的时区图虽然有利于讲清日界线知识点,却不利于计算时差,而把中时区放在中间的地图会更适合。所以我就鼓励学生通过“裁剪”制作“中时区中心时区图”。
从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读图分析中变换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各有特点,有些还非常有独创性,效率提高了,考虑问题更全面了。这证明注重引导学生变换角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有创见地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也是我们培养高中学生读图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
总之,帮助高中学生排除读图能力障碍的关键在于教师给学生创造读图、析图、绘图、用图的机会,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实践,真正做到课堂内外的信息交流。兴趣是入门的钥匙,是成功的良师,只有当学生排除了读图能力障碍,对地理课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产生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在“二期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培养学生正确全面的读图能力,排除障碍,在“读图绘图”、“自然观察”、“变换角度”上下功夫,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活跃,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积极探究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方式初步形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