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复习备考方法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3:49阅读:
字号:|

  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复习备考方法

  经过几年实践,文科综合测试卷(新课程卷)已形成突出能力立意、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强调主干知识、培养开放创新意识等较为稳定的特征。我们湖北省今年是第一次参加新课程高考模式,如何准确掌握高考的新动向、科学高效地组织第二轮地理复习备考工作,是高考成败的关键。下面根据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结合有关的考试信息和对近两年文科综合试卷分析,谈一谈第二轮复习策略及本人对跨学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理解。

  钻研考试说明,把握高考脉搏

  一、《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教师在复习时,首先应吃透《考试说明》,分析其在能力要求与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在复习时进行合理增减。今年考试说明的变化特点是:增加了一点、减少了一点、规范了一点。增加了部分新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如太阳系的概况,气温的日、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粮食问题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等,这些内容有的可能是我们平时复习时忽视了的,应及时补上;减少的内容主要是指本届学生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可能学过如月相、企业的空间发展、中心地理论等知识,这些内容在考试说明中没有(在最新版教材中已删除),因此复习时可大胆放弃或使用最新版教材;考试说明还对原来表述不准确或容易引起误解的内容在叙述方式上作了微调,这对考试内容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考试说明没有对初、高中地理以及高中地理必修与选修的分值比例作硬性规定,因此,对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选修课都应作系统复习。

  二、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

  就地理科而言,主要体现在:①考查地理主干知识,即考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因为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同时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②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如识记、理解、分析、归纳与综合等,其中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即思维过程与思维能力是考查重点;③用学科术语阐述、论证本学科问题的能力;④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⑤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原则。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地理思维的方法,掌握地理规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

  高考试题立意独特,情境设置新颖,设问灵活,多以教材上未见、教师未讲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具有不可预测性(不能猜题)。地理高考命题的材料多来自社会,图表可能来自近几年所做的研究工作,也可能来自国家的统计年鉴。所以,教师与学生都应关注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

  四、文科综合(新教材卷)三科的分值比例:

  史地政三科都是100分,1﹕1﹕1。这是基本框架,可能稍作变通,但变化幅度比较小。试题难度系数一般在0.55左右(0.5~0.6之间)。2003的难度系数是0.58。整个试卷的难易比例(由易到难)为2:5:3。从这个比例不难看出,在复习备考时要抓好基础,不追难题,力争不失分,少失分,争取拿下80%的分数。

  分析试卷结构,找准知能重点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结构及考试特点的分析,发现新课程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指导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将会有一定帮助:

  一、强调对主干性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相当高。

  地理试题中各考点主要集中在地图与空间定位、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工农业生产布局、人口与城市化、环境问题、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所考查的知识点均能反映学科主要面貌或基本的分析、研究方法,立足于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原理和规律。试题通过引用课本内外的知识和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万变不离其宗,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出在构成学科最基本的内容或理论主体范围内。有些具体的知识点在最近几年试卷中多次出现,如各种形式的日照图、等值线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相对高度的计算、逆温现象及其影响、酸雨危害、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径流的补给与变化、山地垂直自然带、中国的政区图、城市规划与布局、重点国家和重点区域特征的综合比较等等。

  二、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重点表现在思维能力与思维方法的考查上。

  学习能力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继续深造和创新的基础。在考查方法上,这种检测是通过获取信息、继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辨别、判断、推论、论证等思维过程实现的。这一过程因带有地理学特色而表现出地理学思维方法的特性。如2003年第37题,其实就是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两岸气候的影响,涉及的知识点有:①正常年份,太平洋表层洋流的分布;②热力环流的成因;③下垫面因素的变化对热力环流的影响;④气流的垂直运动与降水的关系等。学生必须在熟练地掌握上述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准确提炼出有用信息,并进行系列分析、推理、论证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三、充分利用地图,突显地理的学科特色。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经常以地图作为切入点,再设置与历史、地理、政治3门学科相关的问题。考生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这一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明显的体现,新课程卷中近两年每组题都用图。

  四、反映社会热点、焦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生存和发展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等是文科综合试题的目标之一。如地理学科内(或以地理学科为主)的热点知识可能有: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磁暴对电网造成影响)、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华西秋雨与渭河洪灾、江淮梅雨与淮河洪灾、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赤潮、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如石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入世与产业结构调整、三农问题、中国人口迁移、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不过,根据这些知识所设置的问题,都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所考查的知识与能力都没有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

  五、相对旧教材而言,区域地理有所减少,系统地理内容增加,人文地理的比重明显提高。

  重组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轮复习所用时间较长、知识较多、相关的知识点分散,学生不容易抓住重点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较高的应用能力。因此,第二轮复习应抓住重点,突出主干,形成网络,培养能力。

  一、根据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新整合地理知识

  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进行的专题复习,从本质上讲是将所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专题复习不应再追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能力的逻辑要求,应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这一线索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在复习策略上,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专题复习。具体可按照考试说明的分类进行安排,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对全部8册书的内容可作如下安排:

  类型自然地理与地图类人文地理类区域地理类

  内容融合①地球与地图②高中地理(必修上)①高中地理(必修下)②高中地理(选修一)③高中地理(选修二)①世界地理②中国地理

  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可打破章节限制,通过组合,形成知识主线,如:

  1、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重组:地球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季节变化——大气运动——洋流运动——不同气候类型的季节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生产活动;

  2、结合空间分布,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进行重组:

  如:大洲大洋地形特点——板块构造——全球地震火山带分布——年青褶皱山脉的分布——年青的高原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某些矿产资源的分布——人类的活动等;

  二、根据三类知识在结构上的差异,制订合理的复习策略

  1、自然地理,应讲透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宜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题例和变式图,或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原理的运用能力。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把握这些原理或规律的本质,而不能只重表象,一些资料上,就地理原理的记忆和“掌握”提供了很多形象或简便的记忆方法,有些方法只能有助于我们机械记忆,无益于对地理原理或规律本质的认识。在讲到复习等温线的水平分布规律时,有一个很有名的“高高低低”法则,因其有较大的“适用性”,很受学生的推崇,这一“法则”没错,但它只是反映了水平等温线分布特点,而无法揭示其弯曲的原因,其实质还在于:①在不考虑下垫面状况时,同一纬度处因所获的太阳辐射相同,气温应一样;②考虑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同一纬度处,吸收和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增温和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冬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夏季相反。不明白这一点,就不能真正懂得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

  2、人文地理,应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如在学过了鲁尔区后,不难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科技水平高、技术精良的新兴产业;防治污染,美化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善交通,完善交通网等等。

  3、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复习某个区域时,可按如下思路展开:先确定其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进一步分析其他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地理特征(河流、自然带、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等内容)。同时还应进行跨区域比较(就某一要素比较或综合比较),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这样,不仅能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学区域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使思路更为开阔。

  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任何一个地理事物的形成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不仅体现在自然地理当中,也体现在人文地理当中。因此,复习中一定要注意思考自然地理中各个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人文地理中各个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各要素与人文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

  三、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强化对各类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

  在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如地球的公转轨道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和区域地图(有时还会出现景观图和逻辑框图)等等。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异(如同一类图的各种变式),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逻辑联系等),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

  1、区域地图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世界地理中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中国地理中抓住领土四至及北回归线、30°N和40°N纬线和90°E、100°E、110°E、120°E所组成的经纬网格,记住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和重点地区、我国三大区域和主要地形区、重点区域和主要城市等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地图上的位置、分布(即经纬度范围),

  2、对于其它各类图,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类:

  ①是日照图,关键是掌握最基本的两种图,即极点俯视图和赤道侧视图,观察在这两类图上,经纬线、晨昏线、昼夜半球的位置、形状及相互关系,提炼有用信息,即可解决时间和太阳高度计算、昼夜长短、季节判断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熟悉在不同的图中,不同的季节经纬线、晨昏线的形状、位置、相互关系等特点,只要明白了这一点,与此有关的问题不难解决。

  ②是统计图,包括柱状统计图(有纵向的和横向的)、折线统计图、扇状统计图、饼状统计图、三角状统计图等。它们是地理事物“量”的表现,可表示地理要素间的关系或构成。通过观察图的形状、数值、比例等特征,总结地理事物间关系或地理演变规律。

  ③是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这类图用于反映同一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常考查数值计算,形状或走向描述及成因分析,图形绘制能力等。

  在做有图(表)题时,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先看图名,若是区域图,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计图,可知道其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观察图例和注记;最后观察图像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和图中信息,解决问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的形态特点或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内在规律)。

  总之,提高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乃至文科综合成绩至关重要的环节。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靠日积月累,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读图能力现在还比较弱的考生就要利用好考前最后三个月时间,重点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每天拿出一定时间投入到地图上,做到多见多看、多画多练、多思考,在自己的大脑里储存大量的图像信息。

  对跨学科综合题的认识

  一、跨学科综合题所占比例不大。文科综合试卷总分300分,三科各占100分。其中有35道单选题,共140分。非选择题共160分,通常有5至6道题,历史、地理、政治各占一题,剩下的是跨学科的试题。

  二、综合性试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地理、历史、政治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综合,内容首先定位于学科主干知识。考查的应该是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考生要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包括知识的迁移、转化等,构成新的知识系统,并经过判断、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完成对问题的回答。

  三、在选材上,体现出关注当代国内外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发展,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及国土开发和整治的问题的人文特色。在考试中,会将以上各方面的问题做为背景和试题的切入点来考查,为设置综合题的情境所选的材料必须能承载多个学科的学术信息,以使题目能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设问。因此,往往会对材料进行处理,使其内容延伸、触及到各学科的领域内;综合题如果偏离了学科主干知识,那么在试题中就应该提供充足的辅助知识去帮助学生理解答题;如关于“神舟五号”,综合程度和难度都比较大,从地理的角度更不好考,基本原则仍然是能综合就综合,不搞形式上的硬拼,要出题,也可能只是一个背景材料。

  四、在试题设计上,综合题多采用围绕一个主题,各学科分别提供材料进行设问,使各学科的题目设计都能有效地利用材料并符合主题意图。从近两年的高考来看,跨学科的比例不大,就算是跨学科的题目,一般也是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各科答各科的。

  五、在复习时,适当关注热点问题,注意联系实际、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

  例如弄清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八大关系:①东西关系;②城乡关系;③当前与长远的关系;④中外关系;⑤沿海与内地的关系;⑥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⑦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此外,还有①城市化问题与城市规划问题;②国企改革;③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④安全生产;⑤农村税费改革;⑥全面小康;⑦神舟五号;⑧资源调配;⑨东北老工业区等等。在复习这些知识时,应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如地理环境、历史条件、政治背景、人类活动等),能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更好,不能则不宜勉强。

上一篇: 高考地理课程复习探索:对初中地...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