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放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下)
学校开放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下)
四、开放性教学的设计
开放性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环节,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教师在设计开放性教学时,既要设计教师的活动,还要设计学生的活动,更要设计知识、技能、认知、情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1.教师活动的设计
(1).教师应具有开放的意识
在教育“全球化,开放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教育的执行者----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改变那种教师给出条件学生求解结论的刺激反应式的教学方式,要创设一种伙伴式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经历教学的全过程,真正让学生登台亮相,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起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和评判的作用,并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最清晰最敏锐的指导。放下师道尊严,听任学生的各种思维,各种方法自由发展,听取并接纳反对意见,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当然,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认真备好学生,尽可能多地猜测出学生的想法,以备即时之需,偶尔遇到意料之外的问题与想法,一时解决不了,也可坦诚相告,对其创造性大加赞赏,并邀请学生共同解决。
教师应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开放性教学并不是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的教学,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调控组织能力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还要求教师具有更加精深和广博的知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教师不仅培养不出创造性的学生,而且也搞不好开放性教学。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不仅要学习与本行业有关的东西,还要学习本行业之外的知识,学习一些电脑、外语、法律等,随时关注学生中的时尚话题。
(2).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教师应树立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不能一本教案,一个讲法终生享用,更不应该照本宣科,应对旧有的知识不断挖掘,重新体会教材内容结构,自觉接受教学思想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等。以开拓进取的观念抛弃那种封闭的,因循守旧的思维模式,善于吸收、分辨和运用新的信息,较快地认识和接受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规律。
例如,对初一代数中的“同类项”这个概念,一般采用启发式的方法,给出一个类似于7a2b-5a2b+8a2b+7a2b的多项式,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个多项式各项具有什么特点,从而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这种给出几个同类项,让学生归纳它们的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的特点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校数学组老师尝试了开放性引入的方法,让学生在分类中学习“同类项”的概念,下面是本校教师教学实例中的一段:
T:请把多项式7a2b+6ab2-8a2bc-5ba2中的四项分成两类,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S1:7a2b,6ab2,-5ba2为一类,-8a2bc单独为一类。按字母不同分类。
T:还有其它分类的方法吗?(暂停)既然没有,就请将第一类再细分成两类。
S2:7a2b、6ab2为同一类,-5ba2为另一类。按字母顺序不同分类。
S3:7a2b、-5ba2为同一类,6ab2为另一类。7a2b、-5ba2除了数字不同以外,其余的均相同。
T:请把你说的“数字”,“其余的均相同”作进一步解释。
S3:不对,应叫“系数”,“其余的均相同”是指字母和系数都相同。
S4:我认为“其余的均相同”的准确意思是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T:以上两位同学的分类你赞成谁的?
S4:我赞成s2的分类法。比较好判断。
S5:我赞成s3的分类法。根据乘法交换律,-5ba2就等于-5a2b。单项式中的字母的顺序可以交换,而不能交换指数的位置把6ab2写成6a2b。
T:我也赞成s3同学的分类,因为除了系数不同以外,所含字母与相同字母的指数均相同,而这个多项式中其余任何两项都不具有这种特殊关系,具有这种特殊关系的项就叫“同类项”。
(3).教师的点评
在开放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组织、促进、调节学生的活动,还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最后还要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点评。在开放性教学中,缺少了老师权威性的结论,学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答案和解法。如果没有教师的集中点评,学生就会获得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甚至是一个错误的或不科学的东西。如上面的第二个例子,教师最后应说明,虽然前两种定义都对,但是第一种定义与课本一致,所以我们应该使用第一种定义。当然,在集中点评时,除了肯定正确的结果和方法,纠正错误的方法以外,还要比较各种策略方法的优劣。不仅让学生获得一个确定性的答案,而且获得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有时侯,还可留有余地,给学生留下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并尽量延伸课题,鼓励学生进一步超越已知的东西。
2.学生活动的设计
为了设计好学生的活动,就必须真正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水平,还要了解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个性差异以及他们之间的伙伴关系,这样就便于搭配学生,并及时帮助困难的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另外,教师还要根据课的具体内容,选择一种或多种学生活动的方式。一些理解性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口答,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修正;对一些比较直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来动手操作体会之后,再要求学生用具体语言来描述。例如,数学中讲授二面角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二面角的形状、大小,可以让学生动手折纸,折出尽可能多的二面角,并让学生自己估计自己所折二面角的大小,思考如何来定义二面角的平面角。对一些智力综合性较强的内容,可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讲解。另外,对一些大型调查之类的活动,可留给学生课后或假期完成。
3.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包括“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和身体诸方面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课程内容、大纲、社会发展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等各方面都影响到教学目标的确定。开放性的教学应设置综合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既要设置具体的可供观察的行为技能与认知技能目标,又要设置促进学生认知策略发展的目标,还要设置情感、兴趣、价值观念个性化的目标。既要设置本节课、本单元、本学科的当前目标,还要设置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目标。当前的时代是终生学习的时代,需要学校教育也改变那种以学生升学为标志的封闭式教育,应着重进行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打好基础的开放性教育。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方法;不仅要让学生接受前人的经验,还要形成应用的意识,应用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4.课堂管理的设计
“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是指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换句话说,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Productive)学习环境以及减少行为问题,而采取某些方法来组织课堂活动、教学、自然环境等诸方面因素”(可参阅[1])。可见课堂管理的目的是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时间,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学习中来。
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普遍感觉到学生会越来越不好管理,开放性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课堂管理更有难度。在开放性教学中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方式,无异于放羊式教学,教学效果可能连传统教学都不如。如果以维持课堂秩序为目标,使学生保持安静和驯服,又没有开放性教学的气氛,妨碍学生的主体参与而最终回到传统教学中来。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本课题认为开放性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抓:
(1)日常管理的开放性
课堂管理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内部,应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行开放性管理。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他们有主见,有理想,会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作为班级管理者的教师如果采取专制式的高压政策,学生只能是口服心不服,怎能在这样的教师的课堂上主动参与?教师应采取民主、开放性的管理,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气氛,班集体的一些诸如值日、卫生、作业收发之类的日常工作应让学生自我管理,并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集体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可以让全体同学来讨论班级管理的思想,目标。尽可能给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利,甚至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应勇于承担责任,起指导、协调、评价与督促的作用。
(2)课堂管理应有整体性
课堂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的系统,应保持这个系统的整体性和前后一致性。教师应制定出学期、学年计划,并逐步实施。教师把所期望的学生行为告诉学生,并以具体的程序和规则来推进维持教师的期望,并始终如一地予以强化,避免前后采用不同的标准。
(3)给学生以适当的自由
课堂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压制学生,体现教师的尊严,而是为了鼓励和维持教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气氛搞得死气沉沉,就会压制学生的积极性,违背了开放性的原则。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只要是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随时可以质疑,即使偶尔有个别不经意的出格之举,也不要抓住不放,可以“视而不见”或以一笑略过,也可以用非言语的线索传递教师的信息,还可以通过表扬其他同学来激励该同学。
(4)建立必要的课堂行为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放性教学中,学生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没有课堂规则,课堂将变成菜市场。在设立课堂规则之前,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它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针对课堂自习、小组讨论、全班教学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制定相应的规则。例如。在他人讲话时安静倾听,尊重别人,不嘲笑他人;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一贯以这些规则管理课堂。另外,在制定规则的同时,也可制定一些奖励措施,运用小组或个人评分从正面激励学生。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不可能时时刻刻监督每个学生的行为,也没有这个必要。课堂管理必须维持团体的注意力,吸引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为最终目标。
五、开放性教学的具体形式
实施开放性教学,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并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课题给出以下几种具体教学形式:
(1).布置开放性应用问题的作业.
现实世界的许多问题大多数是开放的,不仅解题策略需要探索,就是问题本身的结论也是多种多样的,问题的已知条件并不是显然和完备的,需要人们去发现或假定;甚至问题不一定有答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开放性应用问题的作业,不必限制时间,也不必要求个人独立完成,允许请教别人或查阅资料。例如在进行完初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到工厂、商场、银行、彩票发售地去调查了解有关成本、利率、物价、打折等经济活动的意义,并编拟出应用题或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小论文。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开放意识,领悟问题的本质,另一方面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数学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来主讲
在学完某一章或某一个内容之后,可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让学生来主讲。可在课前指定或由学生自荐,也可以学习小组合作准备,推举一名代表来主讲;还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准备,逐个讲解,后面的学生纠正前面同学的错误或补充内容。当然,为了使课上得更精彩一些,教师可以在课前帮助学生做些准备。
(3).问题解决的形式
对问题有不同的解释,其中美国学者纽欧尔(Newell&.Siomn)认为: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可见,问题强调一种情景,能激发个体想要做某件事,但又不是靠熟练模仿就能完成的,需要进一步探索。“问题—解决”是学生无法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景中去,必须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以上可参阅[1])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创设一种问题情景,“启其心扉”,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然后启发学生回忆、联想,从已经掌握的知识或经验积累中,寻找可借鉴的方法或思路来进行尝试,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4)发现法的形式。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可参阅[6])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出课题和提供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出原理。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景的态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开放性教学的核心是具有开放性,不是指某一具体教学形式,也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应贯穿于课前、课上和课后。施良方在《智育》([15])一书中给出了利用开放性来促进学生成熟的一些策略,现摘录部分,供读者参考:
1.通过类比把熟悉的事物变成陌生的,把陌生的事物变成熟悉的。2.要求利用有限的信息来推测结果。3.鼓励进一步超越已知的东西。 4.鼓励创造性和建设性,不要嘲笑和限制。5.探索缺失的成分和几种可能性,使之系统而周到。6.保留开放性的结尾。7.鼓励把事物、地点或任务形象化。 8.仔细玩味歧义的或不明确的问题。9.鼓励突破表面,深入探索。10.通过制图,绘画,编故事,编戏剧等来阐明某一原理。11.鼓励寻求一些较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尽可能考虑到更多的解决方法)。12.鼓励设计未来。6.鼓励做多样的假设。13.要对信息重新组织或重新概念化。14.鼓励对不同类型的以及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六、开放性教学的具体活动
(一)、开放活动内容,满足学生内心需求
《课程标准》要求每一节课都应有相应的知识性目标、过程性目标与情感性目标。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规律及个人相关社会知识的积淀差异,这三个目标的达成度也会有所不同。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城乡有别的孩子,他们认识是不尽相同的。尤其是较为前沿的计算机,乡下的孩子可能只是通过影视、图书感知到它的外在形象,而城里的学生已经和电脑面对面了,其中一小部分的人甚至已经和电脑交上朋友了。同一课题,不同人知识储备是不一样的,如果只以一个原则、一种标准来衡量,恐怕是行不通的。那么,在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就必须根据自己的认知体验,因材施教,将活动内容开放,真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分别加以指引,促其上路。“追赶者”在认知上多深入,为“赶”打基础;“奔跑者”在行动中多指导,为“飞”作准备;“飞翔者”则需在情感上多体验,为正确地飞、迅速地飞翔全方位地提供方向、动力。这样开放性的活动内容,真正关注了每个主体的内心感受与需求,也才能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
(二)、开放活动过程,实现学生动态发展
开放性的活动过程是不断生成、动态发展的。随着活动的进程变化而变化。在教学活动中,除了问题解决、技能操作、情感发展的活动模式之外,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社会调查、主题实践活动等。
如初一社会“通信与生活”主题,首先组织学生搜集材料。收集材料途径多样,可以从家庭中、亲友间、邻里处收集相关信息;可以从街道、社区、乡村等范围来采集资料;还可以利用图书、报刊、网络等媒体搜寻相关内容。收集材料形式多样,一幅图,一件实物,一篇文章,乃至于一张照片。收集材料主题多元,了解通信发展史,研究社会与通信的关系,学习使用现代通信工具等。由于活动过程全方位开放,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张扬。其次是交流对话,在对所获的材料自我分析与加工并有所体验领悟的基础上,以开放性的物化成果展示学生创新实践的活动能力。在这开放性的社教学中,交流的对象可以同龄好友,同窗同学,也可以是老师家长,还可以是所访问的当事人,甚至可以是未曾谋面的网上诸家。这为学生拥有丰富的信息源提供了可能,较之传统的单一交流方式,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三)、开放活动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实践
活动空间的开放,说明了除课堂这一主阵地外,也可拓宽活动的时空,走出课堂,步入社会,亲近自然。如社会教材《点击家乡名人》一课,可以带领学生到“文化馆”去查阅相关史料,走进家乡历史名人的世界中去,也可以组织学生与现今的家乡科技文化界名人亲密接触,直接感受名人的“名点”。条件有限的学校,可组织学生看有关的记录片;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借助多媒体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地感悟名人的方方面面。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名人而自豪的情感,又极大调动了学生努力求知,向名人学习的热情。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