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张强-5--情感的共鸣,教学的互动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5阅读:
字号:|

  情感的共鸣,教学的互动

  -------互动式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

  【内容提要】互动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本文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引进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从理论层面加以初探,并结合思想政治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观念 角色 自主 动态 氛围 影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终极目的。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较为灵活、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将教学活动视作教师与学生进行亲切、直接、自由、融洽的相互交往与沟通,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在动态进行中教与学合二为一的相互交替和影响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情感共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那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激起情感共鸣,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实践呢?

  一、? 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师进行一切教学行为的指导。当今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受旧教育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与艺术;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重学习成绩,轻学习的过程与参与;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统一要求,轻因材施教;重分科教学,轻综合科多元化教学活动灯等倾向。特别是高考指挥棒的诱导,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们都不曾主动过问学生想学些什么,而学生则从小学开始就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到期考就冲击期考,到学年考就冲击学年考,到高考就冲击高考,以致于把本来其味无穷、其乐无穷的学习活动变得枯燥无味,令人厌恶、恐惧,结果使学生离开了教师好像就不会学习。

  实质上我国的教育仍深深地陷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旧模式的巢臼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制度依然顽固地统治着政治教学课堂。它使教师于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将“以教师为主导”的主张扩展成为“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强制接受成了习惯,主动探索的棱角势必萎缩。教师的理解再深刻,终究替代不了学生在主动认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超越文本的认知收获。久而久之,有可能剥夺了学生主动认知的机会,因为一旦学生发觉自身认知水平总是不如真理化身的教师,历经多次失败的体验后,便会丧失主动求知的信心,放弃主动探索的努力,从而丧失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 转换学习角色

  真正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于学生的共同投入,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发现与相互撞击,绝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一种良好的双向运动。学生与教师的创造性潜力都在教学进程中得到激活与发挥,达到共同的精神愉悦与自由。皮亚杰提出要把学生看做一个发展中的个体,一个积极的学习主体。学生智能发展理论认为,学生应是主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人,而不是受外界所操纵的被动者。

  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关于学习行为的“人境交互决定”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机能是由人、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之间连续不断相互交往作用所致,三者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个体,相互间有一种的性能牵连、影响与作用,学生的学习心理机能亦即是认知、行为和环境这三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连续不断的交往作用。教师应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导向功能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导读”,通过精心设计阅读提纲,指导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提纲包括简要提示、教材基本线索和学习要求。二是“导思”,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潜能。问题的设计要立足教材,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拓展思维空间,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强化质疑环节,把教师设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与学生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过程最佳结合起来。三是“导学”,通过学法指导来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能力。积极采用“引、扶、放、评”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就是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评”就是收集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当然主体,教师不能妨碍或代替学生的主体能动学习角色。”教学过程中脱离学生学习能动性就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能动性的学习,便自然地求助于教师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与学生都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单一的主体,必须成为合二为一的互动统一体。

  三、?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

  从心理学层面上说,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造。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机会,表现是社会人发展的途径。积极参与应该为学习主体提供最广阔的交往空间,而且这种交往应该是多向性、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

  要落实学生学习主动性,必须在“我要学习”——“我能学习”——“我会学习”几个环节上下功夫。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意识。学习目的性明确,才能转化为自觉学习的行为。从终极目标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智力型人才,学生现在不通过学习来发展个性和提高各种能力,将来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从学科目标看,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是单纯地应付升学考试,政治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它能使人丰富知识,涵养品德,健全人格,发展特长。学好政治,发展自身整体素质,终身受益无穷。

  第二,培养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首先应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它是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前奏曲,预习要写出预习提要,通过感知教材,初步认识学习内容,才能延伸到深化理解的层面。其次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投入,善于参与到教学中来。再次要学会与他人交流,质疑问难,互问互议,各抒己见,教学相益得彰。例如:在学习《企业的兼并和破产》这内容时,教师提出了“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有百利而无一害。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争辩,一部分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认为:“从长远的整体利益看,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利大于弊。”有的学生认为:“但从短期的社会的稳定来说,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又是弊大于利。”他们对自己的观点展开充分的论述,形成多边互动。

  第三,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从实质而言,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程度和质量,取决于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教师的导向作用是催化剂,那么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则是内在动力。当学生具备了自习能力,自己获得信息的能力,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才能对教材知识有新的认识和体会,才能进一步探求新问题。

  四、? 实现灵活多变的动态性教学形式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风格不同的教学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很多年来,由于评价学生的指标单一,只看成绩,注重结果,不看过程。丰富活动的形式,拓展活动的时空,把单调紧张教学过程转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过程,变单一简单的课堂为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多手段的综合立体大课堂。开展研讨、交流、辩论、竞赛、对话、表演等活动来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或活动在小组,或活动在班级,获得更多竞争、合作的机会。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在讨论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以互相启发,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活学活用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境界,创新发明是活学活用的终极表现。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上狠下工夫。互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分析、引导,教师在把知识教“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把知识也用“活”。要自觉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加强对知识的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从而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使知识聚点成线,聚线成面,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进而使学生的智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都得到提高。

  五、? 创设民主性的宽松和谐氛围

  课堂教学的空间不是真空场所,它充满着无形的但又是最敏感的人为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涨的学习情绪,竟争的学习机制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平等和民主的教学氛围,构建富有挑战和竟争的教学机制,确立正常和密切的合作关系,已是“互动式”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尊师爱生风尚,相互理解和沟通。教师要关爱学生,宽容大度,摒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能勇于参与教学,乐于参与教学,教与学才能共融互促。

  应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通过调查意向卷,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爱思想政治课,更怕政治考试。其中有教学方法和考试压力的因素,也有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因素。重视学习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增强自信心,也显得十分重要。

  应体现愉快的学习过程。改变灌输式和填鸭式方法,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展示自我,施展才华,体验学习成果,学生必定爱学政治,乐学政治,学好政治。

  应引入竞争的学习机制。提供开放的又平等公正的学习机会,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把参与学习的程度作为学习成绩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把有创新性发言的情况作为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学习的气氛和学习的情绪将更加浓烈。

  六、互动式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互动式教学是教学活动中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一)互动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系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教”,而置学生的“学”于不顾,学生缺乏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而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以自身教学方式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又影响教师的情绪,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施教,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注重立足现实,能够及时对学生给予引导。由于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且抽象、空洞,对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及有争议的问题又较少提及,这就易脱离现实、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导致学生兴趣下降。互动式教学则坚持立足现实,立足社会热点、疑点问题,通过对现实科学、理性地分析,及时引导学生的思想,增强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互动式教学注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教学抑制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对内容理解少,提不出问题,既使个别学生在听课中提出问题教师也不解惑释疑,反而作为扰乱课堂秩序而加以谴责。互动式教学法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分析、引导,增强学生在讨论中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师生之间得以互相启发,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互动式教学营造了良好的互动环境。传统教学方法不注重课堂情景设置,因而学生的个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注重把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审美化,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角色的扮演者,成为道德价值的主体,在互动交流中启迪真、善、美,从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综上所述,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是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客观事物所涉及的问题往往不是针对书本上某一问题而发生的,要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寻找现成的答案是不大可能的。这就必然要求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将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组织、提炼,能够灵活运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成反方向关系进行:教师由教-引导-教会-评价-不教;学生由学-体验-学会-运用-会学-善学。教师由大向小递减教,以至不用教;学生则由小到大递增学,以至善学。

上一篇: 左手批评 右手赏识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