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的重中之重
转化后进生的重中之重
【摘 要】 后进生被人认为是点不化的顽石,而爱心是打开这些“顽石"心灵的唯一钥匙,教师应该用纯真无私的爱不断浸润他们弱小的心田;在和风细雨中使差生接受教育,选择适当的地点和时间用谈话式批评法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在学习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把握好“五度",逐步改变他们,相信没有点不化的顽石!【关键词】 后进生 五度 爱心
一个班集体的整体素质如何,主要看学生个体的素质,学生素质高,往往班风正,学风浓,纪律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心应手。但是“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一个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后进生,他们的存在常使班级产生波澜。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转化后进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一位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会遇到一些后进生。有许多班主任花在后进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却往往收效甚微。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有人常常把后进生比作顽石,对他们失去信心,后进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不仅失去了爱,而且失去了信心。后进生往往遭到来自各方面的训斥和挖苦,他们经常处于爱的饥饿之中。我做班主任工作已经十几年了,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后进生,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在转化后进生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要转化那些屡教不改、常常惹事生非的后进生,我认为班主任要把握好以下“五度”,逐步改变他们,相信没有点不化的顽石。
1 认真观察,选择好入手的角度
后进生之所以被称为“后进生”是因为他们身上存在许多缺点,而他们往往毫不在意,但是对于后进生不要认为他们是铁板一块,不可救药,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他们身上有一些不被人注意的闪光点,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找准入手的角度,以便拿到开启他们的心灵、矫正他们行为的金钥匙。爱心,是转变后进生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试想,如果老师对后进生冷嘲热讽、无情打击,他们怎么会不产生逆反心理?那还能产生多少教育效果?只有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心,感受到老师在思想、学习、身体乃至生活等方面的关怀,老师才能逐步树立威信并最终赢得他们的信任。这样,师生之间才有可能交流思想,沟通心灵。大凡后进生都存有消极的心理和防御机制,他们对社会的舆论,家长的压力和学校师生的歧视等不公平的待遇,十分敏感,象惊弓之鸟,整天惶恐不安。因此,我们作为老师的如果再冷言冷语,挖苦嘲讽,冷眼相待,无疑是给学生的伤口加盐,雪上加霜。如我班的后进生黄建国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问题学生,经常惹事生非,但是我在班级管理中发现,他比较有责任心,而且能写会画,我抓住这一点,安排他出班级墙报,并利用这些时问多与他沟通,以慈母之心循循善诱,并不断鼓励与鞭策,在这个过程中使其逐渐转变。
2 遵循制度,掌握好奖、罚的尺度
奖励和惩罚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管理学生的必要和有效的手段,也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手段,但在遵循班规校纪对后进生实施奖罚时一定要掌握好尺度,过多的奖励和惩罚对后进生的转化都是不利的。一般来讲,后进生违纪行为较多,因此受惩罚的次数也比较多,但过多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为逃避惩罚带来的痛苦而学会说谎、欺骗,以此来保护自己,在行为上造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养成虚伪的不良性格,或者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这些对转化后进生都有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还有一些老师为了转化后进生,对他们的一点点好的表现就一味的表扬,而对他们的违纪行为置之不理,这同样也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当然,这并不是说对后进生的奖罚都是不对的,关键在于掌握奖与罚的尺度。
3 经常家访,加强与家长联系的强度
多方协作,形成教育转化的网络。①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②教师要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做到课堂上不冷落后进生,课外活动时多关心他们,用真诚的帮助促其转化。③开好家长会,让家长科学地对待子女的转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的发展状况与家庭坏境和家庭教育关系十分密切。有的对子女伤失信心,听之任之;有的则急躁苛求,严厉无度;有的则或冷火热,反复无常;还有的娇生惯养,百般迁就。所以,要开好家长会要科学的对待子女的转化。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的、有的放矢的教育,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思想观念。在转化后进生时要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依靠家长的帮助来转化后进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和思想动态,根据学生个性,依靠家长的帮助,双管齐下,力争转化后生。例如:我班后进生顾金宝同常行为散漫,经常两边欺骗,在家中骗家长的钱,在校又欺骗老师,但通过家访,家庭、学校双方相互联系,控制了他的日常行为,在他的转化过程中家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 正确认识后进生转化的程度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件十分细致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后进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旦有人有意无意地触及他们的痛点,便会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此时如你认为“孺子不可教也”而撒手不管,那他们则会破罐破摔,终至一发不可收拾。教师要建立以“爱”为前提的转化机制。首先,教师要弃“嫌”为爱。后进生一般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毛病,做为班主任对其学生不要冷落、指责、嘲讽,如果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在思想上与班主任产生隔阂,甚至对立。从而产生“敬而远之”的距离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以真诚的心去热爱和关心他们,班主任只有动之以真情,才能打动后进生的心。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理想效果。其次,要尊重和信任后进生,消除他们的自卑感;第三,抓住闪光点,重视激励性。所以转化后进生除了有良好的愿望和有效的方法之外,还要正确认识后进生转化的过程,认清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不断地按可行的方法教育他们,相信他们终会有让你满意的一天。
5 加深注入感情的浓度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所以教师教育学生要从情入手,以自己亲切、和善的师者风范感染激励学生,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对待后进生更要加大投入情感的浓度,因为后进生在多数人眼中是问题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可能会使他们造成一种畸形心理,不自觉地抵抗外来的意见,所以转化后进生要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以爱为转化的力量源泉,对待后进生要有“五心”,即“信心、关心、诚心、耐心、爱心”。依靠集体、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完成后进生的转化。
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后进生往往有两种矛盾心理:一是认为别人看不起他们,即使他们有优点也不会被别人发现,所以容易产生自卑感,失去上进的信心。二是他们也有自尊心,也想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和信任,在集体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针对后进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班主任首先要亲近他们并随时随地去观察他们。掌握他们过去的思想发展变化过程;掌握他们不易被人发现的种种心态和表现;掌握他现实的内心思想状况;掌握家庭教育的情况。在了解后进生的同时,决不能歧视他们,而要主动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对他们多尊重,多增加“感情投资”,促进后进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增强转化的信心,打好转化的起点。如有一位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一直不佳,久而久之,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于是我主动多接近她、关心她,和她一起分析学习成绩的原因,当我们的心理相互沟通后,她向我吐露了心中的“秘密”:由于家长对她的期望过高,给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听课时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有时一着急便头疼。我断定她是因思想负担过重,体质弱而导致神经衰弱。于是,我通过家访,向她的家长讲明了道理,帮她解除了来自家庭的压力。又让家长陪她去医院就诊,陪她锻炼身体。这些做法使她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听课时精神振奋起来。半个学期后,她的学习成绩明显的提高。
正如陶行知说的“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后进学生不是各方面都弱,有的是学习弱,有的是行为习惯弱。对他们要多偏爱一点,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为他们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在学习指导上适当优先,帮助他们进步。后进生多数基础知识弱,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信心不足。为了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进步,我在学习指导上对他们采取了适当优先的“倾斜政策”。课掌上分层次教学,努力做到每一课、每一个问题、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让后进生听懂理解,并采取“三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课后辅导优先)的做法。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请同学向他们介绍学习经验,定期组织全班性的“学习经验交流会”,要求学生留心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不断总结提高。对于有“瘸腿”科的,我采取帮的办法,让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对子”互相帮助。对于有“短腿”,几科成绩都偏下的,我帮他们先让个别科目领先,特别是他们喜欢的那一科。帮他们分析学习上不去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于组织纪律性松懈,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的学生,我对他们严格要求,注意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同自己的不良习惯作斗争,提高自制、自理能力。对于行为习惯弱的学生,主要是自我约束力弱。他们的心理一般都较为脆弱,遇到表扬敏感,遇到批评更敏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在生活中遇到理解他们的知音,并把他们引导到正确方向。为此,对于这些后进生,我尽量做到:在办公室不批评;无意做错事不批评;做错题或回答错问题不批评;早晨不批评;在家长面前不批评;需要个别教育的不到班上去批评。目的是尊重他们,而教育成功秘诀就在于尊重和信任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要瞧不起后进生,更不要放弃他们,只要我们遵循“尊重——亲近——感化——转化”的过程,以爱为前提,运用各种方法转化他们,相信后进生也一定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但只要我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耐心,多拿出一点时间和精力,就一定能够做好这项艰巨的工作。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