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
转化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
“普九”以后,差生面明显扩大,这与当前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造型人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来说,无疑是一个突出的矛盾。转化差生已是摆在许多学校面前重要的课题。
差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对学习普遍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和意志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无法完成学业任务。据分析,许多差生并非智力不好,而是情感、意志、毅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薄弱。积极的情感,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培养差生的非智力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培养非智力因素,在转化差生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1 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是转化差生的重要基础
1.1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爱生之心。差生往往远离老师和同学,对同学、对周围的事物态度冷漠,自卑感强,是常被人忽视和遗忘的一族。教师就要主动接近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充当好长者、师者、友者的角色,让差生感到老师可亲、可近、可信,克服差生自卑的心理。
1.2 让差生亲近老师,敬重老师。教师要作风正派,勤奋工作,方法灵活,身正学高,言而有信,差生才会心悦诚服,敞开尘封的心灵,向你倾述衷肠。初中语文第二册《我的老师》一文中,蔡芸芝老师深受学生的爱戴与崇敬,在学生的心目中,因为“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学生一旦产生爱师之情,就会爱屋及乌,把精力和兴趣集中到你教的学科上来。
1.3 在课堂教学中,设悬置疑,体现层次不同的梯度,兼顾差生。讲课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差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差生在课堂遇到挫折,也应多鼓励,少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漫骂体罚,逐步培养差生自尊自强心理,消除差生自卑自弃的心理。
2 激发差生学习兴趣是促使差生转化的根本动力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学问的兴趣。”寓教于乐是古今中外教育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如果对某种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就会达到“物我”两忘,废寝忘食的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重要一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内,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不同梯度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起他们的认识内驱力,增强差生的求知欲。如我在讲《宋定伯捉鬼》一文时,设置了三个不同梯度的问题:①让差生讲述课文故事梗概;②让中生划分课文层次,概括段意;③让优生归纳中心并指明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全班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差生在这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中,认知得到满足,心灵得到净化,精神振奋,情感升华。
2.2 目标激励,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目标管理,使转化差生的工作有了明显的方向性、计划性和科学性,可以克服转化差生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它主要包括差生的个人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个人目标的确定,可以让差生在班集体中寻找自己的竞争对手,展开竞赛;或是教师指定优生帮差生,结对子,建立“帮扶”小组。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根
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结合差生自身的特点,制定课堂达标计划。课堂教学目标对差生要适度降低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接近目标。课前要让差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加强个别指导,课后的作业要及时检查修正,加强师生教学的信息反馈,做到节节达标堂堂清。对差生的目标激励,还要建立差生学习档案,及时研究总结,从德智体美劳等
方面综合分析,客观评价。
2.3 开辟第二课堂,把差生的间接兴趣转化成直接兴趣,把短暂的兴趣引向稳定的乐趣、志趣,并且扩大差生的兴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在课外活动。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让差生根据自己志向和兴趣选择参加,发挥差生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在集体活动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增加成就感和自豪感,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以点为突破的契机,引发差生对学习的兴趣。
3 磨炼差生的意志是促使差生转化的重要保证
心理学认为,人的意志是在后天生活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磨炼意志的过程。对差生课前的预习,课后的作业,试卷的订正都必须严格要求,督促检查,可以采取自查,组织班干部查,老师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的提问,作业的布置,目标计划的制定,也要有一定的难度,让他们体会遇到困难,通过意志努力克服而带来成功的愉快心情,激励他们不断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样就可以使差生逐步形成自觉、果断、坚持和自制的优良品质。有一位从小学进入中学的差生,三年来,一直坚持认真写日记,到毕业时,语文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作文还多次在市级征文中获奖。另外,教师严于律己认真执教,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