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冈中07届高三作文系列训练材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33阅读:
字号:小|大
省冈中07届高三作文系列训练材料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吴建刚 wujiangang908@sohu.com
总动员:
作文是高考试卷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占了语文试卷的近半壁江山,对我们高考的总分有较大影响,所以有“成也作文,败也作文”的说法,请同学们一定要谨慎对待。
对于喜欢语文的人来说,会喊出:何以解忧,唯有作文!他们阅读兴趣广泛,并且拥有厚厚的摘抄本,喜欢写日记、随笔,经常产生创作的冲动,喜欢投稿,喜欢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油墨飘香的铅字。兴趣、爱好需要你我共同培养,暂时对母语没感情的同学也不必过分责备自己,为了高考总分,请你跟我们一起训练,相信高三的作文课会激发你的兴趣,会让你爱上作文,会让你快乐作文,会让你在作文中找到成功的快乐,找到一份久违的轻松!
作文理念:
1、要让不同的阅卷老师在我的作文里面都要找到他的兴趣点,取悦阅卷老师,投其所好地写作。
2、“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厚积方能薄发,不求甚解式的阅读、信马由缰式的涂鸦、别有用心的识记、如痴如醉的琢磨、无缘无故地寻愁觅恨……你说,哪样准备能少?
3、文如其人,一说文面就是我的脸面,所以,树要皮,人要脸,文面事关作文的成败;字不好的同学请抓紧时间练好字。
4、文如其人,二说文章的境界就能反映我的人品,我不能因为文章坏了我的名声,更不能让阅卷老师看扁了我,所以,充满大爱、朝气、快乐、智慧等应成为我们文章的主旋律。
5、真实是记叙文的基石,有情有义是记叙文的生命,细节是记叙文的亮点,情节波澜曲折、人物形象丰满是记叙文的特征。结合论据、多层面地说理是议论文的特征,论据的新鲜、切入角度的巧妙、说理的充分且深刻才能吸引阅卷老师。
6深刻、成熟是高考作文区别中考作文的唯一特征。幼稚的记叙文、肤浅的议论文都不应该出自高中生笔端。
7、文体规范好比是强调我们男女性别规范一样重要,切不可写得男不男、女不女。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和议论文中的叙述都不应该超过全文的三分之一。
8、作文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的工作,坚持非常重要,恒心最可贵;同时,限时作文训练是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八百字的作文坚决控制在50分钟内。
9、考场作文尤其强调“立片言以居要”、“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扣题的作文永远不会被埋没;入题要快、巧,扣题有明扣和暗扣,有表层扣和深层扣,我们需要明扣、深层扣。千万要将文章中心浓缩成一句话的主旨句,在开头、中间、结尾都巧妙呈现。
10、用足5分钟时间审题,避免盲人骑瞎马;作文之前,提纲先行。
11、有生活才有分数,自己的经历、生活是最好的材料仓库。写自己的生活最能凸现个性,有自己思想的作文才最有价值。
记叙文系列训练㈠ 写亲历之事 抒真情实感
训练要求:
1、从自己的经历中取材,让作文中有“我”。
2、学会设置动情点,凭着真情实感打动阅卷老师。
3、为了高考,从现在开始就要积累素材、积淀思想和情感。
作前指导:
武林竞技,想要取胜,或“一把枪舞得风雨不透”,或有独门绝技,三招之内,挑敌于马下。你写记叙文有取胜的毒招吗?写真实的经历最容易做到感情真挚,最易打动别人。
一、作文不可无“我”!
“我”的见闻、“我”的经历、“我”的体验、“我”的见解、“我”的构思、“我”的语言、“我”的情感。文中有“我”,个性自出,何愁与别人文章“撞车”。
二、记叙文的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经历。
1、写自己的生活。
写自己的所作所为,写自己经历过的事,写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写好自我审视。自己做的的事,自己想的问题,自己的心路历程,素材必须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比如写好成长中的烦恼:生动地描写个人的烦恼,进而向社会发出正义的呼吁;或者,再现自己对烦恼的超越,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写熟悉的人和事。写自己身边的人,写自己身边的事。认真审视熟悉的人、事中的价值,用独特的眼光搜寻有新意的素材。比如写亲情故事、友情故事。
3、写他人,写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根据生活,把储藏在自己脑海中的材料进行加工,进行提炼,进行整合,使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文章写得像小说一样。
三、记叙文的选材角度要小、新、深、奇。
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俗话说得好,文章不是无情物。如果你的文章能感染读者,震撼读者的心灵,你的文章就成功了。
1、写好感情认识的转变。
⑴以感情认识的转变为线索 ⑵转变要有层次 ⑶转变要有动力
2、写好瞬间的顿悟。
可着力写好下列瞬间的顿悟:需要自我牺牲的瞬间,与人竞争的瞬间,身处逆境的瞬间,错过某一机遇的瞬间,感到被欺骗的瞬间,遭到意外不幸的瞬间,追求虚荣的瞬间,指责别人的瞬间,取得成功的瞬间,产生自卑的瞬间,产生报复念头的瞬间,遭到别人拒绝的瞬间,产生依赖心理的瞬间,感到孤立无援的瞬间,挫折面前动摇的瞬间,无端苦恼的瞬间,遭到诬陷的瞬间,遭到误解的瞬间,无端猜疑别人的瞬间,失信于人的瞬间……
注意:
⑴要有铺陈蓄势,做到水到渠成;⑵顿悟要有触发点;⑶顿悟点要有高度和深度
五、设置动情点的方法。
1、巧择材料 尽显真情。
哪些题材适宜发掘动情点呢?自我、亲情、友情、乡土情等类题材都可以。真情缘于真人真事,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最容易做到感情真挚,最易写出动情点。
2004年云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父亲,我爱你!》之所以能获得高分,就是因为它选择了有关的亲情材料:昔日勇于面对艰难困苦、战胜挫折的父亲,一个能为妻儿遮风挡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竟在妻子病故之后,放大痛苦,精神崩溃,很快地沉沦下去。女儿为此伤透了心,她采用书信的形式哭诉往事,祈望能唤起父亲面对挫折时的坚毅与勇气,再度坚强地站起来,顶起生活的蓝天。这是一篇饱含着父女深情的优秀散文,读来令人感叹嘘唏,热泪盈眶。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叙述艰辛的生活、至深的感情经历、细腻的心情故事来表达自己对身边人和物的感恩、赞美、歉疚、追悔等感情。李密的《陈情表》向我们讲述他出生才六个月父亲就不幸去世,四岁时母亲又改嫁,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生活遭遇。文章写得悲恻动人,作者对祖母的孝情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作者冯梦龙抓住了情节的动情点:遭受欺凌的杜十娘追求美好爱情的梦想被李甲之流无情地破灭。
2004年高考甘肃省优秀作文《父亲的布底鞋》写“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没有好衣服穿,还吃不饱肚子,但是父亲学习很刻苦,肯下功夫,老在班里拿第一名。”“爷爷用他宽阔的肩膀和晶莹的汗滴硬是供完了初中,而家里也因此穷得一无所有了。”在父亲“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重点”后乡亲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一方面因为这篇作文的材料选得好,另一方面因为铺垫、渲染得法,写出了动情点,所以才能感动我们。
在具体写作时还应该倡导大家选写自我审视方面的材料。要让学生明白:没有真情的袒露,没有对自己毫无保留的披露和剖析,就没有感人的艺术效果。对自己当初的错误情感予以反思、自责、忏悔,写出自己的歉意;写出自己如何在情感的激流里洗净灵魂上的污点。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是这样的一篇勇于作自我解剖的好文章。
2、浓缩生活,细节传情
从生活中挖掘动情点,必须学会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去浅存深,要经过提炼、浓缩才能有具体感人的细节。通过鲜活的细节来传情是在作文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煽情技巧。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就运用了这种方法:父亲臃肿的身躯爬过月台为儿子买桔子的背影打动了多少儿女的心。
2003河南优秀高考作文《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也善用精要的细节描写来渲染感情。文章把人写成了“驴”,“俺”“累得死去活来,活来死去”,“俺那兄弟”“却在一旁闲站着,嘴里叼着几根草”“嘴里哼着小曲”,通过细节描写形成鲜明对比;“俺”强烈要求念书时,“俺大沉默着拉着磨盘,一圈,两圈……”这一处细节描写刻画出了“大”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和极大的痛苦,精要传神,同时也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巧妙自然的铺垫。这些细节描写传达着人间真情——对不是亲养的爱胜过亲养的。
3、设置环境,营造动情的氛围
台湾作家陈启佑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相当感人,小说主要表现“我”失去恋人樱子后的伤痛、悔恨之情。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串全文。交代“雨”是悲剧的起因,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较好地烘托了失去恋人的痛苦、凄凉的心境。因为有这样的动情氛围,所以小说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我国古代诗歌非常重视借景写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我们应该借鉴这种传情达意的方法。2004年高考江苏考生的《山明水秀》就是一篇借对山、水之景的描写,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写出了作者从山水变化中获得的感悟。
4、议论抒情,升华情感。
如果同学们能对朴实的生活情感进行升华、提纯,让情感的热流中闪耀出高尚的理性之光,那无疑会把文章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不少同学在作文中仅满足于叙事,而不是先叙后议,夹叙夹议,这样就很难将一种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我们可以在叙述材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使真情得到深化和拓展。
湖北一考生的《给班主任的一封信》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高考前,这位考生很希望自己尊敬的老师给自己以鼓励与安慰,然而,由于老师的偏心和不守信用,使得她非常失望和伤心,于是借“这静谧的考场,在蝉鸣与风声的陪伴下”向自己的老师“吐一吐心中的话”。作者通过议论、抒情写出了感情认识的转变,深深地感染了阅卷老师,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
当然,这种论述和抒情是有感而发的、有新意、有诚意的。比如可以突出写感情认识的转变,尤其要写好瞬间的感情升华。我们可以感情认识的转变为线索 ,当然转变得有层次,有动力,感情升华要有触发点,感情升华还应有高度和深度。
5、以错写情,情会更浓。
记叙文大多注重写情,以“错”相衬,情会更浓。下面是《飘香的生命》中的一段话:
我想起了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上自习后11点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里过了一夜,才知道学校大门是10点钟就关的,而原来看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溘然长逝了……
这里的“错”,是那名中学生的误认,以为大门是要到11点才关的,其实是老大爷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老大爷一直都没有挑明,“错”在漫长的岁月中,缓缓前行,情在重复的细节中,渐渐积淀,一旦分明,便形成震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以“错”衬出来的“情”,格外浓郁,催人泪下。
还有一篇文章写战场上绝境中的两位战友,约定活下来的一定要替对方照料家中的老人,结果真的一存一亡。活下来的每月都以儿子的身份给亡友老母写信、寄钱,从部队转业之后仍然坚持着,亡友老母一直都在“错”中,在“错”中获得幸福、获得孝敬,也获得老人最需要的安稳与平静。
这样的人间真情,不是比挑明之后的慰抚更打动人心么?亡友老母在临终前极盼见“儿子”一面,战友又装扮成她的儿子,了了她最后的心愿,文章一“错”贯穿,读来让人感慨万千。
这样的“错”,在文章中大多起着一种映衬的作用,但它比一般的映衬显得更有力度,对情感的展示往往能够达到极致。
佳作导航: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的喊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200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户,他每天要爬18000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作风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起早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说不定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手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这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了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腼腆地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点评:感人!同样是高三毕业后等录取通知书,送报少年与儿子差距太大了,这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里司马迁用得纯熟的对比烘托手法。直到结尾才抖包袱,前面有伏笔、交代吗?找找看。
牵着母亲走过马路 方 戈
当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母亲说:“你们别拦妈了,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听她诉说,像个长者。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哪怕装也要装出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送我,一直把我送过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 “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己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掠不去爱子的情肠。而她的儿子,却对她日渐淡漠,即使几月半载回来看她,也是出于一种义务,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忘恩负义,不只缺乏诚意,更带着私心。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妈,您腿脚不灵便,车多人又挤,过马路时千万要前后左右看一看,别跟车抢时间。啥时家里有什么难事,只要需要,不管多忙多远,我们都会来的。我是您一泡屎一泡尿带大的儿子呀,您还客气啥?”母亲便背过头去揩泪。
牵着母亲过马路,心里有几许感激、几许心疼、几许爱意,还有几许感叹我们能够爱幼,但我们却时常忘了像爱幼一样尊老。尊老吧,就在日常生活中。
点评:那个动作感动了你吗?你有类似的感动吗?
第一次抱母亲 张炜月
母亲病了,住进医院。我们兄弟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恰逢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起身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竟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护士扑哧一笑,她说:“你妈这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九十斤。”母亲说:“你真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是八十九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一阵难过。护士取笑我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望着瘦小的母亲,我愧疚地说:“妈,我对不起你啊!”
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母亲笑一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做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坐在椅子上看着我抱母亲。
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里流了出来。
阅读提醒:你抱过母亲吗?你给母亲洗过脚吗?尽孝要趁早!
父爱如山
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阅读提醒: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主要描写了儿时几个生活片断:①要我唱歌(或唱戏曲);②要我喝茶;③带我看庙画。
永 远 的 蝴 蝶 (台)陈启佑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象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了,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阅读提醒: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交代“雨”是悲剧的起因;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小说最后再次描写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这样写,既使樱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更能表达“我”对樱子的深切怀念和爱恋。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镜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 溅到眼镜上,两个细节基本一致,但前一个细节无感情色彩,后一个看似写景,实是写情,写“我”的内心痛苦。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文中最能够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秋深了”,表现了“我”失去恋人的痛苦、凄凉的心境。小说最后交代给母亲信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操练材料:
亲情如一杯清茶,滋润你干渴的喉咙;亲情如一缕阳光,温暖你疲倦的身躯;亲情如一湾雨水,濯洗你困惑的心灵。
亲情是一堵墙,为你挡住外面的狂风暴雨;亲情是一把伞,为你撑起晴朗的天空;亲情是一把熊熊的火焰,为你照亮前面的路。
亲情也好像一个避风的港湾,让迷航的舢板能有一个喘息的地方!
沐浴在亲情的世界里,是最有滋味的事。
请以“沐浴在亲情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吴建刚 wujiangang908@sohu.com
总动员:
作文是高考试卷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占了语文试卷的近半壁江山,对我们高考的总分有较大影响,所以有“成也作文,败也作文”的说法,请同学们一定要谨慎对待。
对于喜欢语文的人来说,会喊出:何以解忧,唯有作文!他们阅读兴趣广泛,并且拥有厚厚的摘抄本,喜欢写日记、随笔,经常产生创作的冲动,喜欢投稿,喜欢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油墨飘香的铅字。兴趣、爱好需要你我共同培养,暂时对母语没感情的同学也不必过分责备自己,为了高考总分,请你跟我们一起训练,相信高三的作文课会激发你的兴趣,会让你爱上作文,会让你快乐作文,会让你在作文中找到成功的快乐,找到一份久违的轻松!
作文理念:
1、要让不同的阅卷老师在我的作文里面都要找到他的兴趣点,取悦阅卷老师,投其所好地写作。
2、“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厚积方能薄发,不求甚解式的阅读、信马由缰式的涂鸦、别有用心的识记、如痴如醉的琢磨、无缘无故地寻愁觅恨……你说,哪样准备能少?
3、文如其人,一说文面就是我的脸面,所以,树要皮,人要脸,文面事关作文的成败;字不好的同学请抓紧时间练好字。
4、文如其人,二说文章的境界就能反映我的人品,我不能因为文章坏了我的名声,更不能让阅卷老师看扁了我,所以,充满大爱、朝气、快乐、智慧等应成为我们文章的主旋律。
5、真实是记叙文的基石,有情有义是记叙文的生命,细节是记叙文的亮点,情节波澜曲折、人物形象丰满是记叙文的特征。结合论据、多层面地说理是议论文的特征,论据的新鲜、切入角度的巧妙、说理的充分且深刻才能吸引阅卷老师。
6深刻、成熟是高考作文区别中考作文的唯一特征。幼稚的记叙文、肤浅的议论文都不应该出自高中生笔端。
7、文体规范好比是强调我们男女性别规范一样重要,切不可写得男不男、女不女。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和议论文中的叙述都不应该超过全文的三分之一。
8、作文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的工作,坚持非常重要,恒心最可贵;同时,限时作文训练是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八百字的作文坚决控制在50分钟内。
9、考场作文尤其强调“立片言以居要”、“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扣题的作文永远不会被埋没;入题要快、巧,扣题有明扣和暗扣,有表层扣和深层扣,我们需要明扣、深层扣。千万要将文章中心浓缩成一句话的主旨句,在开头、中间、结尾都巧妙呈现。
10、用足5分钟时间审题,避免盲人骑瞎马;作文之前,提纲先行。
11、有生活才有分数,自己的经历、生活是最好的材料仓库。写自己的生活最能凸现个性,有自己思想的作文才最有价值。
记叙文系列训练㈠ 写亲历之事 抒真情实感
训练要求:
1、从自己的经历中取材,让作文中有“我”。
2、学会设置动情点,凭着真情实感打动阅卷老师。
3、为了高考,从现在开始就要积累素材、积淀思想和情感。
作前指导:
武林竞技,想要取胜,或“一把枪舞得风雨不透”,或有独门绝技,三招之内,挑敌于马下。你写记叙文有取胜的毒招吗?写真实的经历最容易做到感情真挚,最易打动别人。
一、作文不可无“我”!
“我”的见闻、“我”的经历、“我”的体验、“我”的见解、“我”的构思、“我”的语言、“我”的情感。文中有“我”,个性自出,何愁与别人文章“撞车”。
二、记叙文的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经历。
1、写自己的生活。
写自己的所作所为,写自己经历过的事,写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写好自我审视。自己做的的事,自己想的问题,自己的心路历程,素材必须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比如写好成长中的烦恼:生动地描写个人的烦恼,进而向社会发出正义的呼吁;或者,再现自己对烦恼的超越,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写熟悉的人和事。写自己身边的人,写自己身边的事。认真审视熟悉的人、事中的价值,用独特的眼光搜寻有新意的素材。比如写亲情故事、友情故事。
3、写他人,写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根据生活,把储藏在自己脑海中的材料进行加工,进行提炼,进行整合,使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文章写得像小说一样。
三、记叙文的选材角度要小、新、深、奇。
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俗话说得好,文章不是无情物。如果你的文章能感染读者,震撼读者的心灵,你的文章就成功了。
1、写好感情认识的转变。
⑴以感情认识的转变为线索 ⑵转变要有层次 ⑶转变要有动力
2、写好瞬间的顿悟。
可着力写好下列瞬间的顿悟:需要自我牺牲的瞬间,与人竞争的瞬间,身处逆境的瞬间,错过某一机遇的瞬间,感到被欺骗的瞬间,遭到意外不幸的瞬间,追求虚荣的瞬间,指责别人的瞬间,取得成功的瞬间,产生自卑的瞬间,产生报复念头的瞬间,遭到别人拒绝的瞬间,产生依赖心理的瞬间,感到孤立无援的瞬间,挫折面前动摇的瞬间,无端苦恼的瞬间,遭到诬陷的瞬间,遭到误解的瞬间,无端猜疑别人的瞬间,失信于人的瞬间……
注意:
⑴要有铺陈蓄势,做到水到渠成;⑵顿悟要有触发点;⑶顿悟点要有高度和深度
五、设置动情点的方法。
1、巧择材料 尽显真情。
哪些题材适宜发掘动情点呢?自我、亲情、友情、乡土情等类题材都可以。真情缘于真人真事,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最容易做到感情真挚,最易写出动情点。
2004年云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父亲,我爱你!》之所以能获得高分,就是因为它选择了有关的亲情材料:昔日勇于面对艰难困苦、战胜挫折的父亲,一个能为妻儿遮风挡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竟在妻子病故之后,放大痛苦,精神崩溃,很快地沉沦下去。女儿为此伤透了心,她采用书信的形式哭诉往事,祈望能唤起父亲面对挫折时的坚毅与勇气,再度坚强地站起来,顶起生活的蓝天。这是一篇饱含着父女深情的优秀散文,读来令人感叹嘘唏,热泪盈眶。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叙述艰辛的生活、至深的感情经历、细腻的心情故事来表达自己对身边人和物的感恩、赞美、歉疚、追悔等感情。李密的《陈情表》向我们讲述他出生才六个月父亲就不幸去世,四岁时母亲又改嫁,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生活遭遇。文章写得悲恻动人,作者对祖母的孝情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作者冯梦龙抓住了情节的动情点:遭受欺凌的杜十娘追求美好爱情的梦想被李甲之流无情地破灭。
2004年高考甘肃省优秀作文《父亲的布底鞋》写“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没有好衣服穿,还吃不饱肚子,但是父亲学习很刻苦,肯下功夫,老在班里拿第一名。”“爷爷用他宽阔的肩膀和晶莹的汗滴硬是供完了初中,而家里也因此穷得一无所有了。”在父亲“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重点”后乡亲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一方面因为这篇作文的材料选得好,另一方面因为铺垫、渲染得法,写出了动情点,所以才能感动我们。
在具体写作时还应该倡导大家选写自我审视方面的材料。要让学生明白:没有真情的袒露,没有对自己毫无保留的披露和剖析,就没有感人的艺术效果。对自己当初的错误情感予以反思、自责、忏悔,写出自己的歉意;写出自己如何在情感的激流里洗净灵魂上的污点。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是这样的一篇勇于作自我解剖的好文章。
2、浓缩生活,细节传情
从生活中挖掘动情点,必须学会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去浅存深,要经过提炼、浓缩才能有具体感人的细节。通过鲜活的细节来传情是在作文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煽情技巧。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就运用了这种方法:父亲臃肿的身躯爬过月台为儿子买桔子的背影打动了多少儿女的心。
2003河南优秀高考作文《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也善用精要的细节描写来渲染感情。文章把人写成了“驴”,“俺”“累得死去活来,活来死去”,“俺那兄弟”“却在一旁闲站着,嘴里叼着几根草”“嘴里哼着小曲”,通过细节描写形成鲜明对比;“俺”强烈要求念书时,“俺大沉默着拉着磨盘,一圈,两圈……”这一处细节描写刻画出了“大”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和极大的痛苦,精要传神,同时也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巧妙自然的铺垫。这些细节描写传达着人间真情——对不是亲养的爱胜过亲养的。
3、设置环境,营造动情的氛围
台湾作家陈启佑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相当感人,小说主要表现“我”失去恋人樱子后的伤痛、悔恨之情。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串全文。交代“雨”是悲剧的起因,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较好地烘托了失去恋人的痛苦、凄凉的心境。因为有这样的动情氛围,所以小说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我国古代诗歌非常重视借景写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我们应该借鉴这种传情达意的方法。2004年高考江苏考生的《山明水秀》就是一篇借对山、水之景的描写,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写出了作者从山水变化中获得的感悟。
4、议论抒情,升华情感。
如果同学们能对朴实的生活情感进行升华、提纯,让情感的热流中闪耀出高尚的理性之光,那无疑会把文章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不少同学在作文中仅满足于叙事,而不是先叙后议,夹叙夹议,这样就很难将一种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我们可以在叙述材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使真情得到深化和拓展。
湖北一考生的《给班主任的一封信》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高考前,这位考生很希望自己尊敬的老师给自己以鼓励与安慰,然而,由于老师的偏心和不守信用,使得她非常失望和伤心,于是借“这静谧的考场,在蝉鸣与风声的陪伴下”向自己的老师“吐一吐心中的话”。作者通过议论、抒情写出了感情认识的转变,深深地感染了阅卷老师,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
当然,这种论述和抒情是有感而发的、有新意、有诚意的。比如可以突出写感情认识的转变,尤其要写好瞬间的感情升华。我们可以感情认识的转变为线索 ,当然转变得有层次,有动力,感情升华要有触发点,感情升华还应有高度和深度。
5、以错写情,情会更浓。
记叙文大多注重写情,以“错”相衬,情会更浓。下面是《飘香的生命》中的一段话:
我想起了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上自习后11点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里过了一夜,才知道学校大门是10点钟就关的,而原来看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溘然长逝了……
这里的“错”,是那名中学生的误认,以为大门是要到11点才关的,其实是老大爷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老大爷一直都没有挑明,“错”在漫长的岁月中,缓缓前行,情在重复的细节中,渐渐积淀,一旦分明,便形成震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以“错”衬出来的“情”,格外浓郁,催人泪下。
还有一篇文章写战场上绝境中的两位战友,约定活下来的一定要替对方照料家中的老人,结果真的一存一亡。活下来的每月都以儿子的身份给亡友老母写信、寄钱,从部队转业之后仍然坚持着,亡友老母一直都在“错”中,在“错”中获得幸福、获得孝敬,也获得老人最需要的安稳与平静。
这样的人间真情,不是比挑明之后的慰抚更打动人心么?亡友老母在临终前极盼见“儿子”一面,战友又装扮成她的儿子,了了她最后的心愿,文章一“错”贯穿,读来让人感慨万千。
这样的“错”,在文章中大多起着一种映衬的作用,但它比一般的映衬显得更有力度,对情感的展示往往能够达到极致。
佳作导航: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的喊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200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户,他每天要爬18000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作风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起早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说不定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手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这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了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腼腆地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点评:感人!同样是高三毕业后等录取通知书,送报少年与儿子差距太大了,这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里司马迁用得纯熟的对比烘托手法。直到结尾才抖包袱,前面有伏笔、交代吗?找找看。
牵着母亲走过马路 方 戈
当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母亲说:“你们别拦妈了,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听她诉说,像个长者。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哪怕装也要装出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送我,一直把我送过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 “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己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掠不去爱子的情肠。而她的儿子,却对她日渐淡漠,即使几月半载回来看她,也是出于一种义务,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忘恩负义,不只缺乏诚意,更带着私心。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妈,您腿脚不灵便,车多人又挤,过马路时千万要前后左右看一看,别跟车抢时间。啥时家里有什么难事,只要需要,不管多忙多远,我们都会来的。我是您一泡屎一泡尿带大的儿子呀,您还客气啥?”母亲便背过头去揩泪。
牵着母亲过马路,心里有几许感激、几许心疼、几许爱意,还有几许感叹我们能够爱幼,但我们却时常忘了像爱幼一样尊老。尊老吧,就在日常生活中。
点评:那个动作感动了你吗?你有类似的感动吗?
第一次抱母亲 张炜月
母亲病了,住进医院。我们兄弟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恰逢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起身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竟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护士扑哧一笑,她说:“你妈这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九十斤。”母亲说:“你真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是八十九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一阵难过。护士取笑我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望着瘦小的母亲,我愧疚地说:“妈,我对不起你啊!”
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母亲笑一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做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坐在椅子上看着我抱母亲。
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里流了出来。
阅读提醒:你抱过母亲吗?你给母亲洗过脚吗?尽孝要趁早!
父爱如山
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阅读提醒: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主要描写了儿时几个生活片断:①要我唱歌(或唱戏曲);②要我喝茶;③带我看庙画。
永 远 的 蝴 蝶 (台)陈启佑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象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了,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阅读提醒: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交代“雨”是悲剧的起因;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小说最后再次描写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这样写,既使樱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更能表达“我”对樱子的深切怀念和爱恋。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镜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 溅到眼镜上,两个细节基本一致,但前一个细节无感情色彩,后一个看似写景,实是写情,写“我”的内心痛苦。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文中最能够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秋深了”,表现了“我”失去恋人的痛苦、凄凉的心境。小说最后交代给母亲信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操练材料:
亲情如一杯清茶,滋润你干渴的喉咙;亲情如一缕阳光,温暖你疲倦的身躯;亲情如一湾雨水,濯洗你困惑的心灵。
亲情是一堵墙,为你挡住外面的狂风暴雨;亲情是一把伞,为你撑起晴朗的天空;亲情是一把熊熊的火焰,为你照亮前面的路。
亲情也好像一个避风的港湾,让迷航的舢板能有一个喘息的地方!
沐浴在亲情的世界里,是最有滋味的事。
请以“沐浴在亲情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