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化学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2016。5北京市i海淀区高三年级二模化学部分
文件大小 1.1MB
所属分类 高三化学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8/5 10:43:34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海淀区高三年级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2016.5

6. 下列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其主要成分对应正确的是

A

B

C

D





用品名称



煤炭

酚醛树脂手柄



明矾



手工肥皂



主要成分



C

碳单质



苯酚



Al2(SO4)3·12H2O

十二水合硫酸铝



C17H35COONa

硬脂酸钠





7. 海洋中的珊瑚虫经如下反应形成石灰石外壳,进而形成珊瑚:

Ca2+ + 2HCO3- CaCO3 + H2O + CO2。与珊瑚虫共生的藻类会消耗海洋中的CO2。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加剧干扰了珊瑚虫的生长,甚至致其死亡。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共生藻类消耗CO2,有利于珊瑚的形成

B. 海洋中CO2浓度升高,抑制了珊瑚的形成

C. 温度升高会增大CO2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抑制了珊瑚的形成

D. 将CO2转化为甲醇等化工原料,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8. 镓(Ga)与铝同主族,曾被称为“类铝”,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均为两性化合物。工业制备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Al、Ga均处于IIIA族 B. Ga2O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GaCl3

C. Ga(OH)3可与NaOH反应生成NaGaO2 D. 酸性:Al(OH)3 > Ga(OH)3

9.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硝酸型酸雨的形成:3NO2 + H2O === 2HNO3 + NO

B. 用Fe2(SO4)3做净水剂:Fe3+ + 3H2O Fe(OH)3 + 3H+

C. 水垢中的CaSO4用Na2CO3溶液处理:Ca2++ CO32- === CaCO3 ↓

D. 向5 mL 0.1 mol·L-1的K2Cr2O7溶液中滴加5滴浓硫酸,溶液橙色变深:

Cr2O72-(橙色)+H2O 2CrO42-(黄色)+2H+

10. 生物材料衍生物2,5-呋喃二甲酸()可以替代化石燃料衍生物对苯二甲

酸,与乙二醇合成材料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成PEF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 PEF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结构简式为

D. 通过红外光谱法测定PEF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11. 实验:

① 0.005 mol·L-1 FeCl3溶液和0.015 mol·L-1 KSCN溶液各1 mL混合得到红色溶液

a,均分溶液a置于b、c两支试管中;

② 向b中滴加3滴饱和FeCl3溶液,溶液颜色加深;

③ 再向上述b溶液中滴加3滴1 mol·L-1 NaOH溶液,溶液颜色变浅且出现浑浊;

④ 向c中逐渐滴加1mol·L-1 KSCN溶液2 mL,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②中增大Fe3+浓度使平衡Fe3+ + 3SCN- Fe(SCN)3正向移动

B. 实验③中发生反应:Fe3+ + 3OH- === Fe(OH)3↓

C. 实验③和④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相同

D. 实验②、③、④均可说明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12. 30℃时,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

a电极

b电极

电解质溶液

现象



I

Cu

Zn

稀H2SO4

检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II

Fe

Al

稀H2SO4

检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III

Fe

Al

浓H2SO4

检流计指针先向左偏转,后逐渐归零,a电极表面逐渐变黑,b电极表面逐渐变白



IV

Fe

Al

浓HNO3

检流计指针迅速向右偏转,a电极逐渐溶解,b电极表面逐渐变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I中Al为负极,其电极反应是:Al - 3e- === Al3+

B.III中的现象说明Fe和Al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电极反应的进行

C.IV中Fe为负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D.上述实验表明:相同条件下,Fe在浓HNO3中更稳定,Al在浓H2SO4中更稳定

25.(17分)

化合物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合成橡胶、香料等。用A合成香料F和J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i. 

ii. 

iii.

(R和R’表示烃基或氢)

(1)A的名称是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3)C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4)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反应①中还可能生成 b. 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c. D中的碳碳双键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 d. E与F互为同分异构体

(6)H属于炔烃,相对分子质量为26。G与H反应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7)化合物A在一定条件下可聚合生成顺式聚异戊二烯,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26. (14分)

从古至今,铁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 (填字母

序号)。

a. Fe b. FeO c. Fe3O4 d. Fe2O3

(2)现代利用铁的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气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整个过程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低于570℃时,Fe3O4(s)和CO(g)反应得到的产物是Fe(s)和CO2(g),阻碍循环反应的进行。

① 已知:Fe3O4(s) + CO(g)  3FeO(s) + CO2(g) ΔH1 == +19.3 kJ·mol-1

3FeO(s) + H2O(g)  Fe3O4(s) + H2(g) ΔH2 == -57.2 kJ·mol-1

C(s) + CO2(g)  2 CO(g) ΔH3 == +172.4 kJ·mol-1

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气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 下图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Fe3O4(s)和CO(g)反应达平衡时CO(g)的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i. 反应Fe3O4(s) + 4CO(g)  3Fe(s) + 4CO2(g) ΔH 0(填“>”、“<”或“=”),理

由是 。

ii. 随温度升高,反应Fe3O4(s) + CO(g)  3FeO(s) + CO2(g)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

是 ;104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是 。

(3)① 古老而神奇的蓝色染料普鲁士蓝的合成方法如下:



复分解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 如今基于普鲁士蓝合成原理可检测食品中CN-,方案如下:



若试纸变蓝则证明食品中含有CN-,请解释检测时试纸中FeSO4的作用 。

27. (12分)

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1)氨的制备与利用。

① 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氨的定量检测。

水体中氨气和铵根离子(统称氨氮)总量的检测备受关注。利用氨气传感器检测水体中氨氮含量的示意图如下:

① 利用平衡原理分析含氨氮水样中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 。

② 若利用氨气传感器将1 L水样中的氨氮完全转化为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6×10-4 mol·L-1,则水样中氨氮(以氨气计)含量为 mg·L-1。

(3)氨的转化与去除。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现代化氨氮去除技术。下图为MFC碳氮联合同时去除的

氮转化系统原理示意图。



① 已知A、B两极生成CO2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 2,写出A极的电极反应

式: 。

② 用化学用语简述NH4+去除的原理: 。

28. (15分)

甲乙两同学分别对含+4价硫元素的物质性质进行了探究。

(1)甲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已检验,加

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进行一段时间

后,C、D中都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经检

验均为BaSO4。

①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为探究SO2在D中所发生的反应,甲

进一步实验发现,出现白色沉淀的过程

中,D溶液中NO3-浓度几乎不变。

甲据此得出结论:D中出现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是 。

(2)乙用如下实验对含+4价硫元素的物质性质继续进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0.3 g 纯净Na2SO3固体,向其中加入10 mL 2 mol·L-1 盐酸,再滴入4滴BaCl2溶液

产生无色气泡;滴入BaCl2溶液后,开始无现象,4 min后,溶液变浑浊



2

取0.3 g 纯净Na2SO3固体,向其中加入10 mL 2 mol·L-1 HNO3,再滴入4滴BaCl2溶液

产生无色气泡;滴入BaCl2溶液后,开始无现象,2 h后,溶液变浑浊



3

取0.3 g 纯净Na2SO3固体,向其中加入10 mL 浓HNO3,再滴入4滴BaCl2溶液

产生红棕色气体;滴入BaCl2溶液后,溶液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① 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1中产生现象的原因: : 。

② 由实验1、2、3对比,可以得到推论: 。

③ 乙通过查阅资料发现,Na+对实验1和2中出现浑浊的时间无影响,于是进一步探究Cl-和NO3-对其的影响: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4

取 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 mL 2 mol·L-1 HNO3,再滴入4滴BaCl2溶液

产生无色气泡;滴入BaCl2溶液后,开始无现象,20 min后,溶液变浑浊



i. 实验2和4对比,乙获得推论:Cl-的存在可以加快溶液中+4价硫元素的氧化;

ii. 实验1和4对比,乙获得推论: 。

④ 通过以上实验,乙同学认为,确定某溶液中含有SO42-的实验方案:取待测液,向其中先滴加 (填字母序号)。

a. 2 mol·L-1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b. 2 mol·L-1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c. 2 mol·L-1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d. 2 mol·L-1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化学 参考答案 2016.5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共7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D

C

C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阅卷说明:

不出现0.5分,最低0分,不出现负分。

简答题中划线部分为给分点。

合理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25.(共17分,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2-甲基-1,3-丁二烯 (或异戊二烯)

(2) (或)

(3)  和 

(4)(或 )

(5)abd (3分)

(6)



(或 )(3分)

(7)(3分)

26.(共14分,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c

(2)① C(s) + H2O(g) === H2(g) + CO(g) ΔH == + 134.5 kJ·mol-1

② i. < (1分)

理由: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升高,CO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可逆反应

Fe3O4(s)+4CO(g)3Fe(s)+4CO2(g) 逆向移动,故ΔH < 0

ii. 增大(1分); 4

(3)① 3[Fe(CN)6]4- + 4Fe3+ === Fe4[Fe(CN)6]3↓

② 碱性条件下,Fe2+与CN-结合生成[Fe(CN)6]4-;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3+;

[Fe(CN)6]4- 与Fe3+反应生成普鲁士蓝使试纸显蓝色。

27.(共12分,每空2分)

(1)

① N2 + 3H2 2NH3

② 4NH3 + 5O2 ===== 4NO + 6H2O

(2)① c(OH-)增大,使NH4+ + OH-  NH3·H2O  NH3 + H2O平衡正向移动,利

于生成氨气,被空气吹出

② 3.4

(3)① CH3COO- - 8e- + 2H2O === 2CO2 + 7H+

② NH4+在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转化为NO3-:NH4+ + 2O2 === NO3- + 2H+ + H2O;

NO3-在MFC电池正极转化为N2:2NO3- +12H+ + 10e- === N2 + 6H2O

28.(共15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①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 2H2O

② 酸性条件下,含+4价硫元素物质(SO2或H2SO3)被O2氧化生成SO42-

(2)① 2H+ + SO32- === SO2 + H2O (1分);

2SO2 + O2 + 2Ba2+ + 2H2O === 2BaSO4↓ + 4H+

(或2H2SO3+O2+2Ba2+ === 2BaSO4↓+ 4H+)

② 含+4价硫元素物质可被O2和浓HNO3氧化

③ 0.3 g 纯净Na2SO3和 1.17 g NaCl

ii. NO3-的存在可以减慢溶液中+4价硫元素的氧化

④ bd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2016。4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年级一模化学部分
·2016。4北京市东城区高三年级一模化学部分(word)
·2016。4。13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理综化学部分
·2016。4 北京平谷区高三一模理综化学部分
·2016。3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2016。3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年级一模化学部分
·2016。3北京市延庆区高三年级一模化学部分(word)
·2016。3北京市丰台区高三年级一模化学部分
·2016.6海淀区高三化学查缺补漏反馈题
·2016.6海淀区高三化学二模反馈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