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914K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5-31 19:37:16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手工业纺织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3.解放前,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4.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文中的公田反映了(  )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5.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①封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  ②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

③土地兼并导致的必然结果  ④封建国家向农民强派劳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7.《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8.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9.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10.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下列现象不能反映这一结果的是 (  )

A.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B.大量农副产品投放市场

C.长途间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D.徽商等地域性商帮出现

11.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下列现象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吴郡“游手之徒,十室九空”

C.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12. 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下列各项中最能佐证其中“革命化”的是( )

A.将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到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B.清政府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13. 荣氏兄弟与友人1902年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起家……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据材料分析,荣氏企业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迅速?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企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D.主要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

14. 阅读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

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落后的重要根源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5. 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圜朝例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这表明政府主张

A.西学中源 B.中体西用 C.君民共主 D.道德救国

16.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7. 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

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18.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19. 下图为民国初年南洋烟草公司的营业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

④公司艰苦创业,经营有方

⑤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20.下图是中国《1956到1965年粮食生产变化曲线图》,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有( )



A.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21.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22.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主题词



“一五” (1953-1957)

自力更生、工业增速



“二五” (1958-1962)

大跃进、赶英超美



“六五” (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 (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 (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

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

②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③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23. 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24.某班学生讨论下面某时期的两幅宣传画时,形成这样四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图6

①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建设上的体现 ②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④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 )

A.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 B.减轻农民负担

C.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D.改革经济体制

26.下表反映了1978—198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变化(注:均以1978年为100)。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农业

工业





总产值

劳动投入

劳动生产率

总产值

劳动投入

劳动生产率



1978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979

108.8

100.8

107.7

108.5

104.9

103.4



1980

112.8

103.4

109.1

117.9

109.9

107.3



1981

120.2

106.2

113.2

122.8

115.2

106.6



1982

133.4

109.7

121.6

132.2

118.8

111. 3



A.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反映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提高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D.劳动投入不断增长,反映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27.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28.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人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29.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火企业盘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II卷(40分)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5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请回答:

(1)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每幅图的寓意。(3分)



(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吉祥”内容的诗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如:瑞雪兆丰年。(3分)

(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2分)

(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2分)

32.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抖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逆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送来,吊兄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怠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读图6、图7两幅图片信息



材料三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提到的威胁小农及小农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4分)

(2)读材料二回答:图6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图7反映的现象对图6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4分)

(3)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2分)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2分)

(4)用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3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分)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2分) 结果如何?(2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4分)



31、答案: (1)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6分)

(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和喜事多等。(6分)

(3)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6分)

(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寄托。(4分)

32答案(1)赋税过重、徭役频繁、疾病重大、人情往来、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答出其中四项即可得全分,4分) (2)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1分)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分) (3)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1分)(如答“交通便利”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给1分)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的限制工商业。(1分) (4)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经济、阶级基础;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社会基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和统治地位,全面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最好能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各答出一点,得3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河北省滦南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滦南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成安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周练历史试题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