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脆弱性 D. 连续性 2. 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 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 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 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3. 中央电视台对国内发现的唯一一艘沉入海底400多年的明代晚期商船——“南澳一号”水下考古发掘进行了连续大型直播,撩开了明代古沉船神秘面纱的一角。有关该船载有的物品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青花瓷及一些铜锣、算珠和漆器残片 B. 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C. 该船当时可能装载有丝帛和棉织品 D. 在沉船上发现破损的瓷制西餐用具 4. 有人从《辉煌繁荣的宋代商业》一书中,找出三个错误,其中不包括( ) A. 汉阳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四大商业名镇 B. 市坊界限被打破,开封城内出现“草市”和夜市 C. 南宋时期通过朝贡贸易扩大了国库财政来源 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但重农抑商思想仍占主流 5. 下图是CCTV2“鉴宝”节目的一位收藏爱好者的藏品,它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一样。假如你是“鉴宝”节目的现场观众,请正确说出该瓷器出自( ) A. 唐 B. 宋 C. 元 D. 清 6. 近年来,有关商帮的电视电影层出不穷,轮流登台。从《大染坊》到《大宅门》,从《乔家大院》到《徽商传奇》等一系列电视剧在国内掀起了“商帮文化热”。商帮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 ①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②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 ④政府不再推行专卖制度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 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 A. 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B. 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 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8. 据清代史书记:“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描述的现象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B. 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9.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 汉代江南地区 B. 唐代关中地区 C. 宋代太湖地区 D. 明代苏杭地区 10. 明政府明文规定:“贡船者,法所许,市舶之所司,乃贸易之公也;海商者,王法之所不许,市舶之所不经,乃贸易之所私也。”(邓钟《筹海重编》)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明政府全面禁止对外贸易 B. 明政府严格限制官民对外贸易 C. 明政府允许朝贡贸易,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D. 明政府鼓励有组织的对外贸易,打击私自出海贸易 11. 18世纪,欧洲流行一句格言:只有他们中国人拥有双眼,欧洲人是独眼,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居民均是瞎子。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中国人素来有远见,长期领先世界 B. 世界各地彼此隔绝,了解困难 C. 中国闭关锁国,中国人盲目自大 D. 中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12.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3.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之前,虽然早已有人到过美洲,但是,“只有哥伦布的航行及其‘发现’才……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的作用”。这一观点( )。 A.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视角 B.点明了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C.夸大了哥伦布的历史功绩 D.否认了哥伦布远航的野蛮性 14. 西班牙皇家造币厂发行了一枚12欧元纪念银币(如图),以纪念历史性旅程——发现美洲大陆之旅。马克思认为这次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这是因为( ) A.新航路的开辟使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殖民扩张活动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殖民地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新航路的开辟使近代商品交易产生 15.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灾难 B.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 C.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扩展到美洲 D.美洲的传统社会随着哥伦布的到来遭到灭顶之灾 16.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17.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18.1839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我们调查发现,大面积的犯罪,其根源在于财产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任何可考虑到的抢劫财物的犯罪,其根源在于万恶的贫困和匮乏。”又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从1805年到1848年,英格兰因盗窃和抢劫财产等犯罪交付法庭审判的人数从4 605人增加至27 816人。有历史学家说,19世纪上半叶是英格兰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导致当时英国犯罪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拜金主义盛行 B.工业革命迅速推进 C.法律制度不健全 D.城市化进程加速 19.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20.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1. 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时 间 英 国 美 国 德 国 1860年 27.5 9.1 6 1900年 19 13 12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交通运输的改进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2. 清末洋务运动首领张之洞也是一位联语大家,其联语收入《联语存录》。其中一对联为“经纶天下,衣被群生”。题此对联的对象是( ) A. 汉阳铁厂 B. 湖北织布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继昌隆缫丝厂 23.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渝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 A. 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 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4.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 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 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 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25. 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写道:“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无效”的原因是( ) A. 科技落后的制约 B. 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 官僚资本的垄断 D. 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26. 下列诗句最能恰当地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 A. 小荷才露尖尖角 B. 忽如一夜春风来 C. 千呼万唤始出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27. 下图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图中J-K处民族工业第三个发展高峰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支持 C.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 D.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28.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C.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9.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0. 下图《公告》反映了( ) A. 国民政府苛捐杂税增多 B. 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 C. 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 D. 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在广东佛山罗定)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20余板则利嬴,得8、9板则缩。 ——摘自屈大钧《广东新语卷·15》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四大城市繁荣与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2)你认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生产状态属于什么性质?说说你的理由。(2分) (3)结合材料一、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2分)
(4)材料三中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分析他的论据是什么?除此以外,你认为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最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每年生产200万码棉布……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材料三 (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的大于穷人……拿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早期年代境况不错,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材料四 铁路集中了工业革命的多项成果。铁路旅行的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五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状况。请从中概括提炼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关信息(不得摘抄原文)。(6分) (2)依据从材料中概括提炼出的信息,谈一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6分) 33.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办了6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6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月平均指数增长表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状况的示意图 , (注:图示小树代表民族资本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2分) (2)材料三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及其根本原因。它说明了什么?(6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