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2小题;其中1-12题每小题1分,13-52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2.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3.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4.《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 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5.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画必有意,意必吉祥”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6.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陈天华在《猛回头》中说:“须知要拒外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譬如与我有仇的人家,他办的事情很好,却因为有仇,不肯学他,这仇怎么能报呢?” 这实际是继承了 A.黄宗羲的思想 B.洪秀全的思想 C.魏源的思想 D.康有为的思想 7.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8.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9. 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符合当时的国情 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 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D.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10.孙中山说:“共和国家成立以后,是用谁来做皇帝呢?是用人民来做皇帝,用四万万人来做皇帝。”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平易地解释了要实行民权主义的思想??? B.通俗地表明了要建立君主立宪的思想 C.形象地描述了要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 D.无奈地迎合了老百姓心中的帝王思想 11. 1992年初,邓小平说谈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 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B.成为中共十四大召开的理论先导 C.宣告中国改革开放新格局开始形成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 12.右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此图不能反映 A.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民众重视 B.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 C.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 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13.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14.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思想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15.“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16.李小龙在他的日记中提出练习截拳道要达到“武道合一”的境界,就是“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在这里李小龙的武术思想主要吸收了中国古代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批驳,某一学派代表人物在批评另一派别时曾提出“……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下列主张与提出者同一派别的是 A.“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1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19.有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时,儒学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成为“儒教”儒家内部出现了第一个神学家。这种观点认为 A.汉武帝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 B.汉代经学神秘化趋势明显 C.董仲舒彻底否定了先秦儒学 D.汉代儒学家重视考据、训诂 20.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 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21.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 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 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有所为有所不为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22.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该诗所反映学术思想属于 A.道教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23.宋代词人晏几道曾在《鹧鸪天》中写道:“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宋代理学代表人物程颐看到后说:“鬼语也”。这说明程颐 A.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B.对遣词造句要求极高 C.对鬼神存敬畏心理 D.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 24.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这一主张 A.削弱了清初的君主专制统治 B.与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相一致 C.代表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 D.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5.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试验的仪器 D.万物发展的规律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有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他设想恢复宰相,使其“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黄宗羲主张“置相”是为了 A.缓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B.废除世袭君主制度 C.实现人民主权 D.减轻皇帝负担 27.世界第一个计时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其后,钟表制造业在欧洲日渐发展起来。计时器的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技术水平的高低 B.是否出自社会需要 C.是否有政府支持 D.科学家的创新能力 29.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 A.隋唐的草书 B.宋代的风俗画 C.元代的杂剧 D.明清的小说 30.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31.“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革命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32.有学者指出:“洋务新政三十年的发展是畸形的,经不起考验,1894年那场局部战争 不仅使三十年举国之力创办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而且在精神层面摧毁了中国知识阶层 先前的自信,或者说自负。”对材料中洋务新政“畸形”的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 B.洋务运动是以求富求强为目标 C.洋务运动没有全面推进近代化进程 D.洋务运动建立的北洋海军缺乏战斗力 33.有文章指出,《申报》在评论杨乃武案中秘密审理的做法时认为,“审断民案,应许众民入堂听讯,众疑既可释,而问堂又有制于公论”,“吾因此案不禁有感于西法也。西国之讯案有陪审之多人,有代审之状师,有听审之报馆,有看审之万民”。这表明,《申报》的主要关注点是 A.迎合市民的猎奇口味????????????????B.推动中国司法近代化 C.揭露杨乃武的冤情??????????????????D.追求事件的真相 34.有史家指出,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甲午失败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少打两炮,那是小事也。依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 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 B.惩处腐败,整顿吏治 C.抓住时机,全面变革 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 35.胡适曾经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由此可见,他认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思想解放 B.学习西方 C.文化转型 D.提倡科学 36.1916年2月,有人发表《孔子平议》一文,历数了孔学的四大弊端: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商榷问题,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单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之牢笼。这说明作者的意图是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倡导科学精神 D.回击复古逆流 37.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辜鸿鸣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A.推进文学革命 B.提倡自由平等 C.弘扬传统文化 D.否定西方文化 38.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方面的。同时,也很少见到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有些辨论本来可以用来维护已建立的秩序和现状的,却一点不被重视——事实上,闭口中不谈”。杜威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39.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40.“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41.“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C.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42.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43.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44.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理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45.美国的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方针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井冈山道路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46.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47.从1978年开始,中国一直本能地在隧道的黑暗中寻找方向,当时遇到的问题,无论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从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我们只能自己摸索。最终人们还是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材料中“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是指 A.开始进行国企改革 B.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 48.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具有市场导向性但缺乏制度创新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49.1954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文,对汉字进行简化,并要求所有报刊杂志立即遵循这一要求。其中规定“群”字写法从上君下羊转变到左君右羊。这反映出 ①汉字书法艺术的方向 ②平等思想的大力传播 ③文化教育的平民倾向 ④贯彻双百方针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0.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51.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书法艺术 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 ③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山楂树之恋》发生在一段贫穷而怀着理想的时光里,被称为中国最纯净的爱情。女主人公静秋中学毕业,开始准备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让静秋的妈妈心急如焚……于是静秋妈提前退休,让静秋顶职。回顾历史,此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53题20分,54题20分,共40分。) 材料三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五 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据材料二说明洋务派对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据材料三说明其认识的局限性。(4分) ?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7分) (4)对材料五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7分) 5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材料二? “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代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名也……虽然,以一姓之朝代而诬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三者俱失,万无得以,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虽嫌骄泰,然民族之各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 材料三??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的差别和“亡国”与“亡天下”之辩的积极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梁启超的观点。(2分)分析梁启超提出这一观点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核心主张(4分),并简要指出他是如何实践的?(2分) 2013—2014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