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文件大小 96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1-20 9:40:42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2.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  )

A.“礼”   B.“仁”   C.“德”   D.“孝”

3.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明末清初学者唐甄曾在《潜书》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与这种思想相似的是(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5.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变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6.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是( )

①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

②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

③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

④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满清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某天上学路上下雨了,同学甲说:“今天真倒霉,偏偏这时候下雨!”同学乙说:“太好了,今天不会热了!”他们看法的差异与下列谁的观点相类似( )

A.亚里士多德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8.对右侧的绘画有这样一段介绍:“画家也很注重表现人间的母性美。但这种母爱带着一种对世界的胆怯心理特征,多少流露出拉斐尔内心深处的宗教情感。”“将传统的宗教题材描绘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美,称颂一般人类线性的光辉,洋溢着幸福与欢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画带有古典主义绘画的典型特征

B.作者渴望幸福,肯定人性,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思想

C.作品还不能完全摆脱宗教束缚,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特点

D.作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力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9.在《大国崛起》中有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

A.莎士比亚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B.莎士比亚的作品充满了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C.莎士比亚对印度的发展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D.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

1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11.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这里的“现实的黑暗”是指( )

A.封建神权 B.欧洲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

C.天主教教会 D.封建君主专制

12.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说:“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启蒙思想家们关注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政治

B.中国四大发明对法国启蒙运动影响巨大

C.西方传教士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

D.中法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13.下列文学作品,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②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③杨柳岸、晓风残月 

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你认为上述记载( )

①是当时人所写,可直接作为珍贵的史料使用

②不具备史料价值,因为小说不是社会真实反映

③去伪存真,考证无误后,可作为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

15.(2009·德州模拟)有个物理学家说:“19世纪物理学大厦已经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只是修饰和完美这所大厦。”这所“大厦”的奠基者是(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法拉第

16.由《环球时报》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点强团队提出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里,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名列其中。两人入选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他们先进的科学理论影响着中国

B.他们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影响着中国

C.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众认识世界的方式

D.他们的科学成果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17.马克思视蒸汽机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下列说法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代的象征 ②蒸汽机解决了当时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③蒸汽机促进了汽船与蒸汽机车的发明 ④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改变着整个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2009·济南模拟)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为“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9.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20.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

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21.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潮流,顺者昌,逆则亡

B.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C.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D.天下之大,不患无才,……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22.在道德问题上陈独透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孔教和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

A.无心插柳柳成荫 B.泼洗澡水也把孩子一起泼掉

C.闭上眼睛就没有悬崖 D.跪着造反

23.20世纪初,一些学校的女生已经开始觉醒,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女性

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C.新文化运动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新文化运动出现了较偏激的思想和行为

24.毛泽东认为“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主要原因是( )

A.十月革命后中国革命得到了国际援助

B.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C.十月革命让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暴力革命的重要性

D.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5.先进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完成自身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封建复古思想的痛恨 B.对民主科学的热烈追求

C.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 D.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

26.从上古神话到明清小说,小说样式包括笔记、传奇、话本、演义、拟话本、章回体等,具体作品更是浩如烟海。此材料信息不包括(  )

A.我国古代小说起源于上古神话 B.我国古代小说历史悠久

C.我国古代小说样式多样、作品繁多 D.明清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

27、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明天理,灭人欲

28.《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29.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0.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电气产品的发明层出不穷 B.电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C.人类从此用上了电 D.电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1题16分,32题24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大君,天具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骨有三百六十六节;天有十二个月,人骨有十二大节;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有视瞑。田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

——《中国哲学与文化》

材料二 朱子曰:“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所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

——《续近思录》

材料三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太上(大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

——《史记·天官书》

材料四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天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论述什么思想?(4分)

(2)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在材料一中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思想?(4分)

(3)材料二是怎样论述材料一中提出的思想的?(4分)

(4)结合材料三、四指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学说的积极性?(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他(泰勒斯)所以得到这种看法,也许是由于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料,而且热本身就是从湿气里产生,并靠潮湿来维持的(万物从其中产生的东西,也就是万物的本原)。他得到这种看法,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也可能是由于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材料二 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如何非存在的尺度。 ——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种看法”指什么?泰勒斯得到“这种看法”的依据是什么?他的“这种看法”在当时有何意义?(15分)

(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与泰勒斯相比,材料二研究的重点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9分)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31、【答案】 (1)“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4分)

(2)西汉中期,社会潜伏着危机,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董仲舒整合的新儒学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了理论依据。(4分)(3)朱熹认为天人本来就是合一的,世界的本原就是一个“理”。(4分)

(4)①勇于探索天人关系;②追求天人和谐;③在历史上曾经对统治者的残暴和奢侈起过限制作用。(答出两点即可)(4分)



相关资源: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周练历史试题
·浙江省苍南县巨人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苍南县巨人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商水一高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