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广东省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四校期末联考历史试
文件大小 579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5-7 13:16:4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命题学校:广州市执信中学 命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卷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

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2.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

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条件有

①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②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③分裂割据,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A.①③④? B.②③④ ?? C.①②③??? ??D.①②④

4.《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

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

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

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5.《墨子·尚同中》:“既尚同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

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熟,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存臻而至者,此天之

罚也。”该材料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

墨家的兼爱?????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

思想体系内。”黄仁宇意在强调

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

C.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提升儒学

D.王阳明以“致良知”强调内心修为发展儒学



8.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

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

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



9.近代学者论儒家学说某一时期之一大弊病:“不敢议论史事,不敢议论人物,不敢称赞古

代士人的气节,不敢宣扬前朝人物在亡国时表现的大义凛然。这只是养成期莫谈国事之风气

以及不知廉耻的士大夫,为后来国势衰弱埋下远因。”这位学者的批评最可能是

A.汉代经学;通经致用,利禄之途????B.宋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穷理尽性

C.明代心学;发明本心,培养良知????D.清考据学;文字声韵,训诂名物

10.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说:“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并不是自然形成的。然而自然

的律令(指客观世界发展规律)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定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

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这位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普罗泰格拉?????D.柏拉图

11.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

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

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A.违背传统宗教观念???????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C.危及封建君主统治???? ??D.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12.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

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

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B.建立民族教会

C.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D.清除神学束缚

13.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

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对“近代社会宣言

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A.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D.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1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17.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18.南朝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原其飇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下列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可与《风》、《骚》对应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19.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A.宋朝 B.唐朝 C.汉朝 D.秦朝

20.宋人项安世说,“学诗当学杜(甫)诗,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他认为杜诗柳词

A.有直抒胸臆的特点 B.是诗词艺术的巅峰代表

C.注重道德教化功能 D.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21.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艺术形式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①汉赋创作 ②书法出现 ③元杂剧兴盛 ④明清小说繁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权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A.《洛神赋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

23.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A B C D

24.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下列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人物是

A.达尔文 B.牛顿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25.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

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

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27. 有人说:“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的本性

B.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

C.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和精神危机

D.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强调宗教信仰

28.近现代史上,科技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产生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车司机 ②网络作家 ③空姐 ④汽车维修员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9.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31.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32.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33.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应邀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本质的是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34.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5.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36.右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3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8.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9.“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0.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o"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地的是

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

41.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42.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43.1843年10月,德意志的一位诗人回家看望母亲时写了一首长诗,节选如下:“凄凉的十一月,日子已渐渐阴郁,风把树叶摘落,我走上德国旅途。来到国境,强烈的心跳震撼着胸底。并且,真的,连眼泪也开始滴沥。”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该诗的创作风格和可能批判的对象是

A.浪漫主义 工业资产阶级的强大 B.现实主义 军国主义势力的崛起

C.现实主义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D.浪漫主义 君主专制统治的腐败

44.《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其“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

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②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③启蒙运动兴起 ④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5.某历史学家用一句话概括了某一时期欧洲文学艺术家和社会的关系:法国大革命以自身为榜样鼓舞了他们,工业革命以其恐怖唤醒了他们。“他们”有

①雨果 ②贝多芬 ③莎士比亚 ④海明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46.《欧也妮·葛朗台》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也妮的爱情和

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层层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和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下面的

作品与这部文学作品风格相似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向日葵 C.格尔尼卡 D.拾穗者

47.绘画艺术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画面的一种近似于“酱油色彩”的调子走向了色彩斑斓

的画面,从古典画法的看不见笔触到现在的自由奔放的笔触,从关注宗教题材到表现乡村题

材和平凡生活的变化。这一画风的典型代表是

A.达·芬奇 B.拉斐尔 C.莫奈 D.毕加索

48.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2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49. (26分)教育是发展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汉书 循吏传》

材料二 洋务时期的新式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学堂种类不多、规模不大,教学内容又始终笼罩在“中学为体”的氛围之中,并—直没有摆脱附属科举的地位,然而它却在延续千年的封建教育堡垒上第—个打开了缺口,吹入了新风,植下了新学的种子。?

——杨益茂《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

材料三 —位78级学生描述说:“当时—个同学特别兴奋地骑车来告诉我,说要恢复高考了。我—下子就惊呆了,眼泪—涌而出。我跟同学反反复复地说—句话:这下有希望了!当时那种情况,有点像在黑夜里走路,四面全是黑的,什么东西都看不见。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相当于前头突然冒出火光,当时没有别的念头,只想着赶快蹦到那儿去。”?

——《商道》编辑部《1978年后的邓小平和他的中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文翁发展教育的举措及贡献。(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教育的特点和影响。(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恢复高考”的社会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西汉教育、洋务教育与新时期教育实施的必要性。(10分)

50.(26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2014年高二级上学期期末广雅、执信、二中、六中四校联考(历史)

答案及说明

单项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49. (26分)(1)举措:创办学校,鼓励学习,参与社会实践,重视师资。(4分)

贡献:促进了蜀地教育文化的发展;推动汉代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4分)

必要性:汉武帝时期,西汉逐渐强盛,封建社会需要长治久安,儒家思想与教育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培养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文革”结束后,百废俱兴,国家急需建设人才,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6分)

 (2)观点: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2分) 创新:提出新三民主义。(2分) (3)“五四”以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4分) “五四”以后,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4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眉山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景洪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