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2.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A.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B.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 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4.王安石在讲学时,曾经给学生出一道问题:“异时多兵矣,而不以兵多故费财;今民之壮者多去而为兵,而租赋尽于粮饷,然亦不足于兵。此其故何也?”这反映王安石在教学中注重 A.因材施教 B.军事教育 C.经世致用 D.理财为先 5.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D.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6.“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 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 《论衡》) 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宋·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 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7.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宋神宗急功近利 B.宋神宗动摇不定 C.宋神宗反对变法 D.宋神宗软弱无能 8.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 B.有力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发展 9.“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A.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D.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10.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新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 ①拒绝了罗马教廷为基督教会当然领袖的传统 ②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力 ③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④使国家的主权和社会的稳定得到了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因素是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中原地区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1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或成果有 ①取消包税制 ②取消宗教地产的免税权 ③分配国有土地给新兴地主和农民 ④确立了土地私有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13、14题19分,15题18分,16题20分,共76分。) 13.(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就是人类早期用政治手段对市场的矫正。当时雅典的贫富分化严重,大量自由人不得不卖身为奴,乃至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和原有的奴隶加起来在数量上远远超出自由公民。如果不改变这种市场契约所形成的结果,他们很容易颠覆雅典的政治体制,富人也面临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结局。梭伦改革免除了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的债务,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拥有者的“私有财产”。这是对市场的侵犯,也是对市场的保护。 ——2010年9月11日《盖茨和巴菲特不是来办“慈善晚宴”的》 材料二 在北魏政权是否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两派不同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如下争论:①朕(孝文帝)以恒,代无漕运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②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都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③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④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类别 目的 措施 理财 富国 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 整军 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 选才 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一个身为奴隶的人因此而获得了自由”这一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5分) (2)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材料二中的哪些争论(只写序号)?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8分) (3)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从材料三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改革运动?(2分) 14.(19分)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梭伦改革中的什么措施最能体现恩格斯的论述?分析其历史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6分) (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2分) 15.(18分)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4分) (2)据材料二,孝文帝对汉文化采取什么态度?(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改革措施。(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4分) 16.(20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汲取古今中外法制建设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这一重大任务的实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向国家)假铁器,(因使用过多)销敝不胜而毁者,为用书(以文书上报),受勿责……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 ——摘自《云梦秦简》 材料二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摘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材料三 这部《宪法》诞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因而,它在指导思想和具体规定上都存在许多缺陷。……因修改宪法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开展阶级斗争”,使国家的工作着重点不可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国家机构的规定极不完备,并规定不再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位。这部宪法不仅缩小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范围,而且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 ——摘自《百度百科·七五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律中有哪些值得今天借鉴与提倡的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代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的相关史实。(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无罪推定”原则,体现了怎样的法律观念?(2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它对后世的重要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针对“七五宪法”的严重缺陷,1982年宪法进行了哪些具体修正?(6分) 考位号 高二历史文科答题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13、14题19分,15题18分,16题20分,共76分。) 13. (1)
(2)
(3)
(4)
14. (1)
(2)
(3)
(4)
15. (1)
(2)
(3)
(4)
16. (1)
(2)
(3)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C C D A B A C D D C 二、材料解析题 13.(1)核心观点:梭伦利用政权的力量对市场进行矫正。(2分)不正确;(1分)理由:解负令只是废除债务奴隶制,并非废除整个奴隶制度。(2分) (2)赞成:①③;反对:②④。(4分)举措:俸禄制(整顿吏治);均田制:革除旧俗。(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分) (3)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限制剥削,增加财政收入,保证农时。但农民负担依然沉重,也损害官僚地主利益,遭其反对(4分)。 (4)避免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