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命题人:周湖北 审题人:高开德 请注意: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B.家庭经营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2、《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篇章。请问这一时期黄河安流的原因最可能是 A.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B.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3、下表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历史现象 原因 A “置市令,掌百姓交易之事” “京(唐都长安)夜市宜令禁断” B 唐朝时兰州与河西走廊诸城以中转贸易为主 唐朝始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C 扬州、越州在漕运粮食布帛以满足唐朝军国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 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 D 唐朝后期益州(成都)“水陆所凑,货殖所萃”,成为大都会 唐蜀郡太守开凿了都江堰 4、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5、隋朝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制定“输籍定样”(划分户等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并且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上述做法的作用主要在于 A.强化中央政府对州县的管理 B.扩大国家编户增加政府收入 C.严厉控制人口防止地方叛乱 D.维护了佃农的经济政治权利 6、清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对徽州这样描述道,“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掺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礼》,彬彬合度。”这反映出徽州地区 A.祭祀讲究宗族观念 B.宗族结构传统严密 C.理学思想深入人心 D.徽派文化开始形成 7、族田义庄是宗族宗法制度的产物,肇始于北宋范仲淹创建的范氏义庄,明清时各地十分盛行。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表明族田义庄 A.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B.封建政府救济灾民的来源 C.有利于宗族内部平等 D.在古代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8、《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嘱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清政府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9、19世纪初英国商人A.马塞松在回答英国的中国贸易特别委员会质询时说“如果没有鸦片贸易,棉制品贸易也就不会发展”。这说明,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本质意图是 A.以“鸦片贸易”来平衡对华贸易逆差 B.为对华输入鸦片做辩解以求政府支持 C.借鸦片打开向中国输入商品的大门 D.指明中国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阻碍性 10、1938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发表《告全国学生书》,指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即为所由造就之专门技能,均各有其充实国力之意义。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国民政府战时教育的基本方针是 A.为中华民族持久抗战储备人才 B.战时抗敌教育与战后建国教育相统筹 C.强化国民政府在大学的党化教育 D.与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相呼应 11、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12、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13、1973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1974年1月,在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时进一步提出了“一大片”的构想,即指“一条线”周围的国家。这说明当时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C.完全改变对美霸权主义的认识 D.和平力量增长,战争威胁消除 14、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 A.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公民法不断调整 C.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D.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5、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其中对“有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 B.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要求 C.体现了敢于冒险的精神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16、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表1人均糖消费量(磅) 欧洲(除英国外) 英国 1680 1750 1800 0.85 1.90 1.98 4 10 18 A. 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 B.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 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 17、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认为,人们对自由的爱好与对平等的爱好,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事情。我甚至敢补充一句,在民主国家,它们还是两码不调和的事情,对于均分财产的那种所谓经济民主,托克维尔是反对的。这说明 A.托克维尔反对法国大革命对原制度的破坏 B.在托克维尔看来平等往往比自由更为重要 C.托克维尔更加理性现实的诠释了启蒙思想 D.通过革命方式获取的自由和民主不能相容 18、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注意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据记载:在1846年至1868年间,仅有8项遭到政府反对的私议案有幸通过并成为法令。这些现象说明 A.英国内阁间接控制了立法权 B.英国立法权转移到内阁手中 C.英国政府基本控制了下议院 D.权力制衡原则在英国被破坏 19、下面卡片内容节选自恩格斯的《巴黎公社二十一周年给法国工人的贺信》。 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21年了。 卡片内容反映了巴黎公社 A.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 B.承担着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任务 C.没有科学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D.英勇无畏精神与斗争策略值得借鉴 20、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21、右图所示局面的出现 A.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B.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加速了东北亚冷战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朝鲜半岛政治分裂的开始 【图 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后的格局】 22、2004年5月1日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说:“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1个新成员国和7500万新的欧盟人民。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50年后,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联合的欧洲。”促进欧盟扩大化最有利的条件是 A.共同的文化遗产 B.共同的心理认同 C.美国势力的减弱 D.两极格局的结束 23、“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24、《人类与大地母亲》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看看部分目录: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A.断代史 整体史观 B.编年史 文明史观 C.编年史 社会史观 D.国别史 生态史观 二、主观题(3个小题共计52分) 25(25分)国家安全是为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古往今来留下了很多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曾多次否决修葺长城的奏议,据《清圣祖实录》记载,1691年他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口、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1)长城是古代中国国家安全的象征,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否决修葺长城的理由。(9分)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和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兹为增加本国船运和鼓励航海,本届国会及其权力机关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这以后,亚洲、非洲或美洲,或该三角洲的任何部分……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生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爱尔兰共和国,或所有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殖民地或领土。 ——引自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是怎样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目的的?(8分) 材料三 为了保障各国和平发展,不受威胁,美国力主建立联合国。联合国的建立,在于使它的所有会员国都能享有永久的自由和独立。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民族维护他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对抗把极权政制强加于他们的那些侵略行动,否则我们将无从实现我们的各项目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强加在自由民族头上的极权政制,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这是显而易见的。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 我相信,我们必须帮助自由民族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命运。 我相信,我们的帮助主要是通过经济和财政的支持,这对于经济安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来说,是必要的。 ——哈瑞?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杜鲁门认为当时“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其采取的措施说明其实质(8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从明初至1919年订定的行辈共计50字50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材料二 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 问题:对比材料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必须定期到官府作坊服役,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最为卑贱。其中“匠”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一四八五年),发布了班匠以银代役的法令,根据法令,凡愿出银者可以出银代役,不愿者仍旧当班,这是双轨并行的办法。清王朝建立后,于顺治二年就下令废除匠籍。班匠制度废除后,官营手工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工匠和一般工匠,致使官营手工业逐渐趋于衰落。??????????????????????????————转引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材料二??1591年,丰臣秀吉颁布《身份统制令》,严禁士、农、工、商横向流动,农民不得弃农从商,武士不可获取町人与农民身份。明治政府成立不久就着手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并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转引自《日本的政治进程:从明治维新到“55年体制”》???请回答:(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和日本古代身份制度的共同特点。(5分) (2)分析中国废除班匠制度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身份制度改革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CAB 6—10 BDDCB 11—15 CBBBB 16—20 CCABD 21—24 CDAB 二、非选择题 25.(1)【参考答案】理由:(1)历史上长城并不能阻挡边患的发生,且清代长城在国境之内。(2)国家安全的根本在于“修德安民”。(3)长城修葺工程较大,需大量人力物力,有害百姓。(每点3分) (2)【参考答案】英国通过殖民战争和海外掠夺奠定了本国雄厚的经济实力维护国家安全(2分):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其矛头直指荷兰,打击荷兰商业殖民优势,以便垄断英国和殖民地间的贸易,保护了英国的经济利益安全。(3分)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也使英国的海外商业利益得到拓展,为英国成为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3分) (3)【参考答案】杜鲁门认为主要原因是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威胁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和美国的霸权地位,危及美国安全(4分),美国通过“冷战”政策来遏制“共产主义”。其实质就是争夺和维持美国世界霸权。(4分) 26.【参考答案】示例一(12分): 信息(4分):(姓与名顺序的差异)。汉民族先姓后名,“重姓轻名”(2分);英语国家先名后姓,“重名轻姓”(2分)。 说明(8分):中国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姓氏是维系血缘的隐形纽带,个人是宗族和家庭的从属,重视宗族利益(4分);而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等)的影响,突出个人的地位(4分)。 示例二(12分): 信息(4分):(家族内部不同代际之间名字的差异)。中国排字论辈,代际分明(2分);而西方国家代际之间有重名现象,代际差别不大(2分)。 说明(8分):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和宗法制度影响,名字象征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要体现“贵贱有序,等级分明”观念(4分)。西方国家深受受西方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名字只是一种个体的符号,因此彰显自由、平等的观念。(4分)。 27、【参考答案】(1)区分尊卑贵贱,工商业者地位低下,手工业者世代不能转业脱籍。(5分) (2)中国:提高了工匠的社会地位;减轻了工匠的负担;促进了商品经济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致使官营手工业逐渐趋于衰落。(6分,答出三点即可)日本:使低等级的居民在法律上获得了平等地位,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有利于不同身份的人自由流动,并可以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