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宁夏育才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文件大小 143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11/30 20:16:54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宁夏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1.5分,共有60分)

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图1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

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

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

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在汉代,此制已有流弊。地方长官选举不实,权门请托,营

私滥举,因而选举之后,不得不再加以政府一番考试检核。”文中的“此制”指的是

A.察举制 B.封国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4.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

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

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表明 A.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B. 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C. 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问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

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千耦其耘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集约经营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

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8.《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表明了唐代工匠

A.在私营作坊工作 B.职业世袭 C.频繁地更换工种 D.临时工人

9.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据记载,唐代中后期,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卖油的油坊,延寿坊有

鬻金银珠玉者等。这表明

唐朝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限制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坊市格局

C.当时城市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 D.唐朝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

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

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12.明代张履祥曾记载:一般人家“女工勤者,其家必兴,女工游惰,其家必落;正与男事

相类 ……男治田可十亩。女养蚕可十筐,日成布可二匹,或纺纱八两,宁复忧饥寒乎?”

反映出当时农村

A.农业商品生产已相当发达 B.以织助耕是主要经营方式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13.《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材料中司马光强调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14.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

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

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C. 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 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

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

 “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6.1935年林语堂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

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蒋介石日记》记录了这样一则日记“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 

  应准备速剿也。”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   A.国民大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 以南或长

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 题”“此战胜利,

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 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20.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2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种

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太平军进入湖南省后,巡抚骆秉章在其幕僚左宗棠的支持下,采取湘潭举人周焕南的减税方

案,未经朝廷允许私自免征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制度)和盐茶税、减征地丁银,由是军民大

悦。“在出口货方面……,它们的数量和价值都大为增加,湖南成为我国首要的茶叶输出大

省,而上海则成为首要的市场。”由此可见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商品经济发展

B.湖南省进行财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内乱

C.清政府逐步认识到赋税沉重的消极影响

D.内地及沿海的各通商口岸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日趋重要

24.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提出:“…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

造……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是以

虽当竭服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该材料主要说明张之洞

A. 主张取消对民族工商业的限制 B.带有抵制洋货和夺回权利的意图

C.认识到了中国贫弱的经济根源 D.提出应以民用企业辅助军事企业

25.《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

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

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26.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据此分析图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3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

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

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

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

A.重视证据 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

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

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巴黎公社的成立

30.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

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

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31.“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

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

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众议院的职权 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C.避免多数人的暴政 D.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32.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

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这段文字出自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凡尔赛和约》

33.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人类在历史进程中自有许多机会——实际可说是无定数的

机会”,英国在其崛起过程中利用的“无定数的机会”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光荣革命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 费

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36.表一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表 一

国家

数量(艘)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兰

65

1770

2950



英格兰

—

811

1865



欧洲合计

770

3161

6661



 ——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A.16世纪后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

37.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新型工厂制产生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

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

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

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

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本题型共有2题,41题19分;42题6分;)

41.(19分)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

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

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或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和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图3)

图 3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表 二

类别

企 业

创办人

时间

地点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1年

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5年

上海



民用工业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1878年

唐山开平镇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90年

汉阳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4分)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相对于英国而言有那些不利条件。(9分)

41.(6分) 表 三

姓 名

原来身份或

仍兼有身份

官衔或实职

创办和参加投资

的企业数



张 謇

官僚

翰林院修撰

商部头等顾问官

27



祝大椿

买办

二品顶戴花翎道

8



朱志尧

买办

?

8



沈云沛

官僚

邮传部侍郎(署尚书)

13



严信厚

官僚

道员

14



宋炜臣

商人

二品顶戴候选道

7



李厚佑

商人

郎中、议员

8



许鼎霖

官僚

二品顶戴候补道

10



周廷弼

商人

三品御候补道

8



楼景晖

官僚

四品御候选州同

3



曾 铸

商人

花翎候选道

3



朱 畴

官僚

道员

7



张振勋

华侨

头品顶戴太仆寺卿

11



庞元济

官僚

四品京堂

6



 (注:表三列14人,共占有企业136家,其中1895年之前设立4家,1895—1900设立23家,1900年以后设立109家。)

——摘编自林增平《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该表格蕴含的信息中拟定一个主题,并简要分析该主题产生的原因。(所拟定的主题及原因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6分)

选修:(43题,44题两题任选其中一题作答)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王安石主张以开源为主、节流为辅,强调通过发展经济来满足需求,并不主张一味减少开支或者要求人们节欲。正是这一观点使王安石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人,也使他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

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对经济一窍不通,却自以为是,不肯接受王安石的理财之道。司马光对王安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观点根本弄不明白,他以为“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这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观点,一是认为财物完全是天地所生,忽视了人的劳动能够创造新的财富;二是认为财物是一个常数,不会增加,不懂得世间还有扩大再生产。因此,他认为所谓理财就是聚敛,就是搜刮民财。

王安石则主张“天下财富依天下之力而生”,是可以不断增加、不断发展的,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理财就是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为了强调开源、强调发展生产,王安石对盲目的节用表示反对,正是这一点使人们对他产生了误解。

司马光之辈既然不懂还有开源一说,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就只有节俭一法了。节俭当然是美德,也是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之一,然而如果只会节俭,一味强调节俭,就势必会减少必不可少的开支,虽然能解一时之急,却会造成更大的隐患。而且,过于抑制需求对发展生产也是不利的,现代经济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宋朝的前几位皇帝除真宗外,都是比较节俭的,然而单纯讲节俭却不是解决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而且只有皇帝节俭,大臣、贵族都奢费无度,也是毫无意义的,仁宗朝的事实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徐文明《十一世纪的王安石》

依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和司马光对理财之道的认识有何不同?(6分)

(2)结合史实说明王安石变法中采取的“天下财富依天下而生”的措施及作用。(9分)

44.(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 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 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 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序》

材料二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两位作者肯定了曾国藩的哪些优秀品质。(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位作者分别是从何种角度肯定曾国藩的,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9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A

B

C

C

A

B

A

B

B

B

B

A

D

C

B

C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四川省绥化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6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
·2016届长春二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 历史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