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蚌埠二中2015-2016学年11月月考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 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 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吕氏春秋·慎势》说:“先于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 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 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r宗法制的作用是 A.维护社会的安定 B.加强J,周王的权力 C.区分血缘的远近 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3在制度的规定层而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 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J: 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监察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4“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 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5宋太宗曾说:“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之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 这说明宋太宗认为科举制 A.不公平 B.不具备选才功能 C.只能使一部分成才 D.在维护统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6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 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同 B.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D.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7美国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 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⑧④ 8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9.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10罗马其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 于密室。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这一官员的做法 A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 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11“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 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 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众议院的职权 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C.避免多数人的暴政 D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12《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 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 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省”是指管辖河北、山东和山西的行中书省 ②行省长官位高权重,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 ③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委派官员担任 ④行省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宋朝地方官员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O②③ 13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1917年11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 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 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这说明 A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 B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支持 C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 D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 14“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r南 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 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15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导致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历史学家分 析说成因之一是人们将铜币熔化成铜金属。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 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B.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C.因出现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现象,故人民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D.“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是部分史学家误信史料 16以下为新中国参加的某一国际会议的5项议程: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 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判断,这一会议 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学 C.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17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 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 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 A.中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 B.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 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 18.“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说明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1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 国主义侵略’提供r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 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20.“此事将毛泽东造就成一个把思想和行动结合在一起的人,,,,而且给他提供一支钢铁般的队伍,,,, 毛之于中国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把一个不同成分组成的群体加以锻造,使之变 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队伍。”文中的“此事”是指 A.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湖南农民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D.八路军深入敌后 21 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 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 来理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国家认同 B.外来冲击推动中国法制建设 C.排满反清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D.民族危机下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22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成立于民国十三年二月,办公地点在今南昌路180号,至民国十五年一 月停止活动。该部由胡汉民、汪精卫、叶楚伧为常务委员,毛泽东、恽代英等分任秘书。下 列活动与该组织无关的是 A.负责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党务 B.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C.组织工农群众迎接北伐军进上海 D.举行追悼列宁、孙中山逝世活动 23.中世纪中国财产继承主要实行均分制,据记载“今(南朝宋时)上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 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入家而五矣”,“至清代……大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 父,弟有余财而不养兄者比比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家庭 A.家庭结构比较复杂 B.一度严重缺乏道德责任感 C.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限 D.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 24(东汉)班同《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 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 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25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 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二、材料题 26. (13分)材料一 材料二 “……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 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渐图自强…….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 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 正副二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 一一曾国藩《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 材料三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 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 最大的收获。” 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正式宣布“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 繁众之国能渐渐融洽于近世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 美留学。”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学生中)应有80% 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 范等。1909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游美学务处”,专司选考留美学生,并筹建游美肄业馆…….1911 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正式将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 由“退款办学”建立的清华学堂,曾被称作“赔款学校”早年,清华学生也称清华为“国耻纪念碑”, “清华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更不幸而生长于国耻之中…….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获受国耻之 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 一一《清华生于国耻:清华大学建校与美国庚子退款》 材料四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联共产党积极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运动的发展,其 重要的方法就是为各国培养革命干部以推动世界革命运动的开展。为此.1921年苏联政府在莫斯 科成立了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这一时期,大力培养革命干部也是中国共产党国内革命斗争 的需要…….从1923年3月至1924年9月,在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协助下,在巴黎的中共旅欧 支部成员先后有三批赴东方大学学习,包括邓小平、傅钟等。 一一《20世纪前半期中国共产党人留学生群体研》 (l)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留学热潮每一阶段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说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教育在内容上有何变化? (3分) (3)旮学者认为近代留学教育足中西方在近代激烈碰撞的产物,反映了中围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 西方文化之问巨人差距的逐步认识。请以清华学堂创建为例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3分) 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天子对于受封的诸侯,都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以强化分封诸侯对天子的臣属意识…….周 初的分封,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中原地区原有的氏族部落壁垒,将中央王朝的统治伸展到了中原各地, 也将周人的文化传播到了中原地区的每一个角落,由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序幕, 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一韦东超《朝贡体制和分封制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 材料二 在汉之前,帝国政府是试验性的,并且名声不佳:在汉以后,它已被接受为组织人的正统的规范形 式。虽然汉承秦制,但汉代仍不失帝国模式的试验期。帝国初期宛似战国的分封制给帝国造成了不 少麻烦,是不成熟的帝国体制的体现。 ——摘编自《酷吏与游侠的时代》 材料三 郡县制作为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地缘因素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政治治理中传统的血缘 宗族因素……,郡县制度在一定意义上与强宗巨族之存在没有矛盾,因为郡县制所代表的新型国家 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往往将郡、县作为国家权力(君权)之延伸与表征。 一一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汉帝国初期“帝围体制”不成熟的原因和表现。(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实行的丰要意义。(3分) 28(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张謇出 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蜀布和邛竹杖。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 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 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础。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 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 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 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 的宏大场面。 一一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 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 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 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在出口商品方面, 虽仍以丝茶为主,但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茶的出口受到印度茶,锡兰茶和日本茶的竞争 而大为减少。1863年,英国人赫德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后,致力完成现代海关建制,提高关务 行政效率,剔除传统上的各种陋规。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王韬等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和“翼 护”对外贸易商人的“利权”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 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 一一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4分) 201 6届高三1 1月月考参考答案 历史 选择题每题2分 26. (13分) (1)第一阶段拓荒阶段: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1分)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兴 起,清政府公派学生留学欧美。(1分) 第二阶段觉醒救亡革命阶段:甲午战争后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重,(1分)鉴于日本明治 维新成功经验吸收,留日教育勃兴。(1分) 第三阶段自由发展阶段: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1分)新文化运动促进西方启蒙思想传播, (1分)十月革命鼓舞,留学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留苏现象出现)(1分) (2)主要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继而学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后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3分) (3)从创建的背景看:留学教育伴随着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而出现发展,由留美预备校发 展而来的清华学堂是《辛丑条约》后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创建的,是美国试图用文化征服中国的产物。 从学习内容看,留美学习先进科技、思想文化、法律制度,体现中国人逐步认识到自身传统文 化的落后,通过创办学校选拔留美学生,使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从留学教育影响看:清华被称为“国耻纪念碑”,使大量的留美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意 识,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 为国家强盛和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校。(三个角度取一个)(3分) 27.答案:(1)特点:注重册封仪式: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或地方有很大的自治权):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3分)作用:扩展了周的疆域:推动了周文化向中原地区的传播: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分) (2)原因:对秦朝灭亡的原因存在片面认识;周代分封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处在制度初创的探索时期。(3分)表现: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地方制度。(1分) (3)意义:打破了地方管理中的血缘宗族传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新型国家体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分) 28. (24分)(1)特点: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中欧贸易由间接贸易变为直接贸易;贸易商品以丝绸、 茶叶、陶瓷为主,技术先进;主要商路由陆路为主变为海路为主;国家管理加强,官商占主导地位; 外交与外贸相结合。(10分) (2)变化:贸易主权沦丧;贸易地位由出超变为入超;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 场和原料产地;海禁政策被打破;外贸管理逐渐近代化;贸易思想转变,由抑商变为护商。(12分) 启示:应有开放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世界;要注重科技创新。(言之有理即可,(2分)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