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政治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四川省邻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文件大小 106KB
所属分类 高二政治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7-31 21:55:05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用签字笔或钢笔填写清楚,并将考号栏下对应的数字框涂黑,科目栏将 政治 [ ] 涂黑。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政治题号:1—30)

3.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常常令人倍感困惑。但是,拥有“智慧之学”的人,常常身在绝境,却能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拥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境界。这主要是因为( )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世界观

C.哲学学习使我们获得成功人生 D.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

2、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一元论”“理生万物”与“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等哲学观点。按照顺序与它们对应的排列是(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客观唯心主义 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3年1月30日,罕见的龙卷风30日袭击了美国南部地区,导致2人丧生, 导致房屋和商店倒塌,树木和电线被吹倒。面对灾难,有的人求上帝保佑,有的人讲防治,也有的人听天由命。这说明( )

A.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

B.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4、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国古代先进的哲学思想,曾使我们的民族在自然科学领域遥遥领先,而我国近代的封建统治和思想专制却使我们的民族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渐落后。这说明( )

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并推动哲学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各种知识共性的概括和总结

5、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中国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世界的本原。上述观点(  )

A.把某种具体的实物作为世界的本原

B.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

C.坚持了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

D.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6、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来到平山县西柏坡参观。参观期间,习近平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习近平认为“两个务必”的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是因为(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2012年9月24日,超强台风"杰拉华"继续北上,北方迎来降水降温天气。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登陆后,可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回答9—10题

9、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这种精细化的预报( )

①是人们的主观预测,与客观事物无关 ②是根据客观事物而做出的一种超前反映 ③必须遵循大气运动规律 ④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目前科技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行进的路线,但人们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并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这表明 ( )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

C.客观实际的发展离不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们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

11、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  )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12、为防止下雨对广州亚运会闭幕式的影响,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起,启用8

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保证了当天闭幕式的顺利进行。这证明了(  )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②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造福于人类 

③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下面漫画启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要(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C.看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

14、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之上。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了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1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思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这体现了( )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

17、看右图,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后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继“被时代”之后又一横行互联网的王道词汇。不少年轻人在网络上甚至生活中都常常用“杯具”来代替“悲剧”,形容人、事、物。这些词语在现代的流行表明( )

①存在决定思维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意识具有独立性④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8、“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洞察眼前的一切,而在于预见即将发生的事。”这句话强调(  )

A.哲学的使命在于预见未来 B.意识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主观反映

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19、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0、“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是(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2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23、2013年1月17日,成都市市11万名大学生奔赴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地区,开展带薪实习、“三进三同”(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社会热点问题调研。为了消除少数学生的抵触情绪,我们可以引用的名句有( )

①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④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A.①② D.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  ②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认识的基础是永恒不变的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过去人们崇拜GDP ,GDP一时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硬指标”;现在人们逐渐认识了GDP的缺陷,正在研究用“综合发展指数”(CDI),一个比较综合、全面反映地区发展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说明(  )

A.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B.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发展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6、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

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28、青藏铁路被世界称之为与长城相媲美的伟大工程,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长度与技术的先进,而且它是一条人和自然和谐的天路,青藏铁路沿线的冻土、植被、湿地、自然景观、江河水质等都得到了有效地保护。由此可见(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创造一切事物的联系 ③在实践中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实现系统优化,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材料一: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面积一度达到143万平方公里,雾霾天气甚至波及周边国家。这些地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考量着党和政府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智慧。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10分)

材料二:成都空气质量状况也令人堪忧。贯彻十八大精神,成都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健全部门协调联动的环境综合管理体系,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作为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对雾霾污染重灾区成都市,应在全方位从严要求。将在涉及企业污染治理、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燃煤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露天焚烧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等方面采取的专项治理行动和处置措施。

(2)结合材料,谈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成都的过程中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9分)

32、材料:有史以来人们对待洪水,经历了“避洪”、“限洪”、“防洪”、“调洪”和“用洪”的演变过程,对黄河的治理,也先后采用“堵”、“疏”、“分”、“合”、“束”等多种方法,但由于黄河的复杂性,单一的治理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采取水土保持和工程建设等多方面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到了20世纪末,黄河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流域内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总量比20年前减少12%,下游出现断流多年,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黄河及其支流水质污染严重,只有约1/3的黄河水可以饮用。黄河水利工作任务艰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实现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

对黄河的治理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2分)

33、2008年6月,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9分)

邻水中学高2016级(高二下)第一学月考试

政 治 答 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成都的过程中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9分)

32、对黄河的治理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2分)

3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9分)



31、【答案】(1)(10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从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出发制定的。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只有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多方面的持续发展。

(2)(9分)①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尊重客观规律。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治理措施。



32、(12分)【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人们在不断治理黄河的过程中,认识到治理黄河必须综合治理才能成功。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人们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先后采用了单一的治理方法,综合治理方法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从而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④每次治黄方法和理念的提出,都指导人们去更好地治理黄河。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实践,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治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治黄方法以及新的治黄理念的提出,不但促进黄河的合理治理,同时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3、(9分)【答案】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是坚持普遍联系观点的体现。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体现了尊重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因此,应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福建省龙海程溪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2
·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1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