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数学 -> 高一上学期 ->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八节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8 18:03:14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判断条件充要性的“四注意”

  条件充要性的判定结果有四种,判定的方法也很多,但针对各种具体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策略,灵活判断.如何实现正确、快捷地判定,笔者认为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要注意分清条件和结论,以免混淆充分性与必要性

  从命题的角度判断条件的充要性,应先把题目写成命题的形式,并对条件和结论进行简化,然后按充要条件的定义直接判定,由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相对的,因此在判定时一定要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指明条件是结论的哪种条件?否则会混淆二者的关系,造成错误.

二、要注意转换命题判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原命题 逆否命题,逆命题 否命题,因此,对于那些带有否定性的命题,可先转换为它的等价命题,再进行判定,这种正难则反的等价转化思想,应认真领会.

  例下列各题中, 的什么条件?

  (1 :在 中,

  (2)已知 不都是-1

  解:(1)在 中,

  ∵  中, ,则 ,∴ ,而 ,故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从而在原命题中,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2 .∵ ,但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从而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例已知 ,则 的什么条件?

  解法1

  ∵

  ∴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解法2 ,即

  解得

  ∵

  ∴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解法3

       *

  ∵

  ∴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由逆否命题 原命题可知,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三、要注意充要条件的传递性,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对于两个以上的较复杂的连锁命题,要利用传递性、对称性和推理符号判定,画出它们的综合结构图,可降低解题难度,显得直观快捷.

  例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的充分要条件,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 的什么条件?

  解:               

                  

                    

  ∴ ,故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四、要注意充要条件的不唯一性及其形式的多样性

  同一结论,可以有多个充要条件,并且这些充要条件的表示形式可以不同,如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解的充要条件可以是议程的判别式 ,也可以是相应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与 轴没有交点.

  例设全集为 ,在下列条件中,哪些是 的充要条件?

  (1 ;(2

   3)( ;(4

  (5

  解:作文氏图,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可知(1)—(5均是 的充要条件.



扩展资料

关于“充分、必要条件”的几点注记

湖北省汉川市高级中学   高祖华

  充分、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里的一个生要的逻辑概念,正确地理解好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充分而非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可以迅速清楚地看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准确地判断出命题的正误,纠正错误的命题,证明正确的命题,经常运用充分、必要条件分析问题,能培养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学习“充分、必要条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概念

  在命题“若 ”中, 是条件, 是结论。

  如果 ,则 的充分条件,的必要条件;

  如果 ,则 的充要条件, 也是 的充要条件。

上述意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1.明确充分、必要、充要条件不一定都是唯一的

  例如:(1 的充分条件, 也是 的充分条件。

  (2 的充分条件, 也是 的充分条件。

  (3 的必要条件,可以是 ,也可以是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4)“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可以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也可以是“对角线互相平分。”

  2.学会判定充分、必要条件的双重性

  由 ,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反之,由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所以, ,前者是后者成立的充要条件,后者也是前者成立的充要条件。

  借助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可以迅速准确地判断一个命题是否具有充分、必要条件的双重性。

  (1)原命题与逆命题同时成立,该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为充要条件。

  (2)原命题与否命题同时成立,该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为充要条件。

二、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充要条件

  1、联系定义、定理

  数学中每一个定义都包含着一个充要条件,也就是说,只有 的充要条件,才能用 去定义 ,根据定义的这个特征,可以检查定义下得是否正确。

  例如:“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中的“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互为充要条件,即可以互相推出,因此可以如此定义“矩形”。

  定理的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若也是必要条件,则有其逆定理。

  2.联系集合来学习

  若定义集合 ,则当且仅当 的充分条件, 的充分条件, 的必要条件。为使条件 有意义,一般我们仅讨论 是非空集合的情况。

   的一种特殊情况是 ,即集合 是同一集合(图2),这种情况下, ,此时 的充要条件。因此,若集合 与集合 的描述法表示虽然不同,但如果它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则条件 与条件 就可以互相蕴含,即条件 与条件 等价。

  3.联系推理、论证学习

  在解题论证时,我们经常运用综合法勤劳分析法。

  综合法:从充分、必要条件的关系去看,实际上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寻求必要条件,一直找到求证的结果。

  例  已知函数 当满足 时,试证明:

  对于任意实数 都成立。

  证                   

          

              (②是①的必要条件)

                      

                                               

               (④是③的必要条件)

                         

                      

    (⑥是由②、④、⑤所构成的条件的必要条件)

  分析法是由结论出发,每一步都要寻找它的充分条件。

  对于较复杂的证明,思考时往往将分析法与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也就是既看要使结论成立需要什么,又看由条件可以得出什么,这样就容易找到证明的途径,找出证题途径后,宜用综上所述合法写出证明过程。

  总之,学习充分、必要条件对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其运用也将更加广泛。

(出自《高中数学教与学》2002  8期)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