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三历史 -> 高三下学期 -> 第三章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6阅读:nyq
字号:|


典型例题

  例1 有人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经济停滞,科技文化发展缓慢,因此,这一段历史是不足道。”请用史实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答案:(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比较频繁,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比较突出,但是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民族融合、统一趋势不断加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科技文化也有较大发展,而统一和民族融合是这段历史的主流。

  (2)民族融合加强,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陆续内迁,至西晋初年,内迁各族共有上百万人,与汉族人民联系日益密切。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但是各族人民通过长期交往,互相影响,加速了民族融合。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方人民在生产和反抗各族统治者的斗争中,加强了联系和友谊。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西晋末年至南朝,大批北方农民南迁,和南方人民一起开发了江南地区,加速了民族融合。

  (3)统一趋势加强。东汉末年,各军事集团割据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灾难深重。曹操统一北方,后来魏蜀吴鼎立。魏灭蜀,晋代魏灭吴,西晋完成统一。东晋、南朝来、齐、梁、陈,在各自统治区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北方前秦、北魏、北周一度统一北方。可见统一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最后隋朝统一全国。

  (4)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割据政权的一些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采取了一些恢复经济的措施。如曹操实行屯田制,保护农桑。魏建立后继续重视农业,在淮河流域兴修水利工程;蜀汉实施减轻赋税、奖励农耕政策;吴国山越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起开发江南,造船业发达,出现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的壮举。东晋、南朝时,由于北方农民大批南迁,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南北差距缩小。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5)科技文化也有进一步发展。南朝著名科学家祖冲之在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等多方面都做出成绩,尤为突出的是他把圆周率的推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他的数学专著《缀术》和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6)总之,民族融合、国家统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中一段重要的时期,并非“不足道”。

  例题分析

  (1)这是一道论证题,本题有一定深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认识能力,才能从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中看到本质的、主流的东西,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从三国之始220年到南朝结束589年,约370年。其间经过许多朝代,又与南方、北方许多个割据政权有关,内容庞杂。题目所问又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科技文化诸方面,难度较大,学生必须有驾驭知识、善于综合概括知识的能力,才能答好本题。

  (3)如果立论正确,基础知识也掌握了,学生还需要有论证的能力,即选择最有说服力的史实问明自己的观点。

  例2  下列关于范缜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比较系统地批判了神学迷信

  B.人的精神与形体相互分离,人死精神不死

  C.形体好比刀刃,精神好比锋利,二者相互结合

  D.人的精神与形体不可分离,人死精神亦死

  答案:B

  例题分析:这是一道识记型单项选择题。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范缜思想观点的识记能力。范缜是我国著名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思想家。其名著是《神灭论》,认为精神必随形体消亡而消亡。B项明显不正确。故选B。

  例3  《齐民要术》中“耕锄不以水旱息功,……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这一段话反映了贾思勰的什么主张

  A.田地种植  B.适时耕作  C.注重兴修水利  D.讲究耕作方法

  答案:B

  例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式选择题,是历史学科能力综合题,主要考查阅读和理解材料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能力、历史思维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运用。有效信息是“水旱息功”、“湿耕泽锄”,反映的正是B项适时耕作的主张。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