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耳听八方善扑捉 口吐莲花巧表达
——“问答之间”教学设计
围绕中心串问题,针对问题作解说
“问答之间”板块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训练侧重点各异,但又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怎样恰当提问,面对提问如何得体地回答。这不仅是一个人语言素养的问题,更是一个人人格水平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补充版块题目——问答之时显素养,交际之间亮人格。
《作为偶像》是人物访谈录。访谈是记者为报道某个事物、人物或研究者为研究某个问题对专门人员进行有专门指向的一种对话交际活动,要求访问者有清晰的问题中心,在中心问题下有合情合理的问题思路,有得当的问题语言,并能进行随机应变的拉近对方感情、启发对方答问思路等等的语言技巧。《作为偶像》是在“神舟五号”成功飞天,杨利伟成为国内外媒体和大众聚焦的新闻人物的时候,记者方宏进为进一步探求杨利伟的性格、思想、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把新闻报道引向纵深而进行的一次访谈。访谈的中心是作为“偶像”的杨利伟有着怎样的个性特色。围绕这个中心问题设计了三个方面的提问,第一组提问围绕“偶像”有着怎样的影响来设计,第二组提问围绕“偶像”有着怎样的心理素质来设计,第三组提问围绕“偶像”有着怎样的意志品质来设计。关于这个问题设计的思路,作者在前面写了一段“感言”,实际上是既是访谈后的感受,也是访谈的目的宗旨。这段文字联系到杨振宁与某歌星同机到达某地的故事,意在表明作者心目中真正的“偶像”当是具有怎样的人格内涵的人,这也是作者设计问题之前的一个假设前提。被采访者杨利伟也不愧是富有内涵的人,他在答文时表现了很好的个人人格素养,一是善于倾听,准确把握提问信息,针对问题回答,不枝不蔓,没有遗漏;二是答问言简意赅,信息准确;三是应对有度,语言得体,风格谦和,反应敏捷。
《白发的期盼》是用对话串起的新闻分析,是为了揭示一个现代社会值得引起人们重视的“精神赡养”问题。文章先以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引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用人物对话来完成对事实的分析。问的是老、中、青三类人物,具有片段性。作者的问话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诱发被采访者的谈话积极性的特点,被采访者的回答也是紧扣问题,直指目的。
直问曲问显机敏,正答侧应出品格
采访和被访都是需要良好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的,究其底还需要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方宏进的采访提问,其高超的提问技巧值得欣赏和借鉴。首先,事先对采访对象的深入细致了解,为选取问题角度,设计问题提法奠定了基础。比如杨利伟从太空回来后的生活状况、曾经的训练生活状况,甚至连一些小插曲都有所了解,这样的了解使采访问题紧贴采访对象的实际,容易找到交流的切合点,避免问题提得对方没法回答而陷入对话僵局。其次,提问对话亲切自然,营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首先从关心对方生活问起,这既是全国广大观众的关心,也是记者本人的关心,一开始就让人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里对话,这样有利于人思考和表述。在问答过程中又不断拉近双方的距离,比如方宏进从两个细节出发发问,语言表述显得很自然随和,但又有准确的指向,当有些问题杨利伟巧妙回避了时,方不是穷追,而是巧换角度,迂回涉及。第三,问题看似随机提出,但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既有事先的充分准备,又显示一个成熟记者的专业素养。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没有像写论文那样直截了当用提出分论点式语言向对方提问,而是找一些小切口迂回指向问题核心,一问一问看似有些跳跃,但是内在联系紧密。第四,也是最显技巧的是提问的机敏,有些问题直问,如第一问。有些问题是侧问,如第二问,看似问的忙不忙的应酬话,实际上是了解对方对待事业的态度,了解对方的人格精神。有些问题很敏感,如第而部分的前两个问题,第一问直问,被对方巧妙回避了,他看似转换了话题,实质上还是就这个问题变了一个角度进行了曲问,也可以说是隐蔽地诱导对方继续回答“被选中”的重要因素。再比如对托付手表的那个细节的提问也是曲问,实际上是想了解对方对待生死、对待个人、对待事业、对待科学等等的心灵深处的思考,还有最后的一个假设问题,更把一个航天英雄的人格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杨利伟的答问也是处处可圈处处可点的。他的回答非常得体,分寸把握十分恰当,充分显示了一个心灵高尚的的人的伟岸人格。他准确把握每个问题的关键,决不答非所问,对不同的问题,有的点到为止,有的有所保留,有的深入阐述,这不是说他熟悉的好回答的就多说,而是体现了他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如涉及他个人的有些问题就简说,涉及航天精神的意义以及对青少年的影响时,就作了发挥,而涉及有些敏感问题,则一言带过。第二组第一问很尖锐,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人格品位,他答得很得体,既回答了问题,又回避了自我张扬,显示了良好的合作素养和谦虚谨慎的个性特点。关于托付手表的细节的问题,他答得尤其精彩,一是说明了客观情况,二是说明了科技人员的责任,三是说清了科技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和精神世界。他的整个回答显示了坦诚、务实、干练、严密和积极负责的科技工作者的人格品位。
贴近生活出考题,语言表述分高低
【高考真题1】2004年高考福建卷第24题:
“神舟五号”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请你以下列身份接受记者对此事的采访,谈自己的感想。
要求:谈话符合人物身份,表达自然、得体、流畅,每段话不少于30个字。
(1)中学生:
(2)中学教师:
试题分析:这道题要求写几句答记者问,问题明确,感想可以因人不同,具有发散性,但是又必须符合限定的人物身份,有专属性不许混淆,不许旁逸,表达还要自然、得体、流畅。做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除了刚才说的以外,还要明确须针对“此事”来谈感想,题目中也明示了“此事”的意义,这些都对“感想”有一定限定性。答题时,不仅要追求“想好”、“写对”,还要追求“想好”、“写好”,从锤炼思维与语言,提高语文素质上下工夫。如下面的答案虽然都是对的,但有高下之分:
答案示例一:(1)我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要学习这种钻研精神,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
(2)“神舟五号”上天鼓舞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士气,我们会把这个作为很好的教育素材,让学生学习,以此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
答案示例二:(1)当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从容地向世界人民问好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感到特别扬眉吐气!这是中国人发自宇宙的声音,表明了中国的强大国力,也表达着中国的和平愿望。
(2)“神舟五号”成功的消息传来,全校沸腾。当教室里的电视荧屏上出现杨利伟的形象时,我看到了全班同学兴奋、自豪的神情。我相信,我的学生的精神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
示例二的(1)以小见大,对细节问题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写出了中学生的具有感染力的感想。(2)把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的感受和表现写出来了,最后以一句话写出了此时大感想。比示例一要优秀一些。
活动体验悟真谛,多动多思练真功
【仿真训练一】 某老师工作认真,上课生动,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历年教学成绩优秀。他潜心研究教学,从不为名利所动,每当荣誉来临,他不抢不要,至今极少受到政府部门表彰,更不用说政府命名的“名师”“特级”一类称号,但是,在民间,他的影响颇大。他的学生即使毕业十几年了,还是对他念念不忘,不少毕业的学生自办的网站显豁位置写着“××老师——引导我开始读书了人”,“××老师——一个值得敬仰的人”等等话语。民间学术团体多次授予他“优秀教师”荣誉,最近某专业杂志再次将他作为“封面人物”予以表彰。
你是学校校刊记者团成员,要前往采访这位老师,写一篇访谈录。请你先拟制一个采访提纲。(有条件的话,进行真实采访,写一篇访谈录。)
提示:(1)采访提纲只有“访”而没有“谈”。设计的采访问题要有一个中心,考虑尽量周密一些。(2)问题需要分条列举,言简意赅,而有较好的逻辑顺序。(3)在每一条提问后面可以用括号提示采访技巧。
【仿真训练二】××同学热爱科技创作发明,曾三次获得国家创造发明专利,最近一项专利,某国欲以160万美圆购得。学校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提出的问题中有这样几个:(1)你搞小发明设计是不是影响你的正常学习,比如影响不影响你的考试成绩?(2)你搞小发明与你的任课老师的教学有没有关系?(3)你如果卖了你的专利,就成了“百万富翁”了,你认为还需要上学吗?
请你以搞小发明的那位同学的身份就其中一个问题答记者问。
勤听勤说勤积累,临到用时有神助
1.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个人先到厨师家碰头。厨师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得过去才行。”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最后船夫怎么说呢?
2.“红色资本家”王光英飞赴香港创办光大实业公司,一下飞机就被将了一军。一位记者问他:“你带了多少钱来?”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具体数目不能说。说多了,事关经济机密;说少了,事关个人及国家体面;说“无可奉告”,似太生硬;哼哼哈哈,难脱纠缠。王光英一看对方是个女记者,灵机一动,脱口而出,既遵循西方人普遍遵守的礼规指出女记者的提问悖情悖礼,出格了,又巧妙地当回了这个难题,还不使对方感到难堪。他是怎么说的呢?
【参考答案】
1.咱们到那儿还是要见风使舵,看情况办事,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2.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您说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