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解放学生,倡导自主习作自由表达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45阅读:
字号:|

  解放学生,倡导自主习作自由表达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存在,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受命作文”或者“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僵化的模式里。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表现在:为了突出思想性,写人——高、大、全,写事——意义要大,写景——发出赞叹;内容,写法惊地相似。究其原因,从教师方面说,与教师的导向或命题有直接关系,总让学生写难忘的人。有意义的事,脱离学生生活,学生只好胡编乱造;从学生方面说,要么生活单调,要么缺少发现。可见,学生习作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写什么问题,二是让学生如何去写的问题。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断地改进我们的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习作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同时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的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建议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作努力。

  一、解放学生的习作心理。

  “标准过高,评分过严”等弊端,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惧怕与厌恶中习作。“怕”的是写不好,老师指责,家长失望,同学讥笑;“厌”的是单调乏味的机械练习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来的文章得不到肯定。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应解放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在乐中作文,需中作文。激发兴趣、自由作文。《语文课程新课标》提出让小学生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尊重儿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从自已写起,写眼前的物,写身边的事,大胆想象,写出“个性”。如《馋嘴小猪》一文,小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棚棚如生,活灵活现地把一头小馋猪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让小伙伴读后不仅捧腹大笑,而且受到教益。再如《爬山看日出的小乌龟》一文,小作者运用大胆想象,运用对比手法和奇特的构思给我们塑了一个勇于克服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小乌龟形象,读后令人回味。这样的习作内容使他们兴趣趣盎然,乐于表达,其乐大穷。

  二、解放学生习作空间。

  应当承认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生活较为单调,如果习作仅限于每周的两节作文课,限制在学校教室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扩大视野,获取更多更新鲜更生动的习作素材。如《爸爸的爱》一文,通过一组组生动,清新的画面把爸爸对“我”无形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读来犹如一股甘泉流入心房,沁入心脾。《奶奶的小蒲扇》一文,小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真实而又平凡的事,以小见大,以事生情,情中寓理。可见,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说量多的亲自感受现实生活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从而解放学生习作的时间和空间。

  三、解放学生的头脑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让小学生大胆想像。鼓励学生写想像作文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摇篮》这首诗歌小作者思维敏捷,联想丰富,充满了童真、童趣、童乐、语言清新自然,生活气息浓郁,读来琅琅上口。实践证明,加强学生自拟题目的练习,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不同的角度,构思不同的顺序,尽情地表达,倾述情感,学生的思维就会犹如展开的翅膀在无尽的宇宙中自由地翱翔,写出大胆、新奇的文章,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解放学生的“口”

  教学实践证明,以说促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习作训练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地说,尽情地说,解放学生的“口”。在小学阶段,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经常开展口头作文训练。如利用晨课,班队会时间组织“新闻发布会”“家乡奇闻”“校园趣事”“生活万花筒”等有趣的语言活动;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畅谈生活,叙述见闻,倾述心中的秘密…… 教师并对学生口语加认指导,使之规范,保证训练质量。

  应当说本书中《童年冬天真情》和《生活小歇》这两篇文章是老师们进行这方面成功训练的范例。《童年,冬天,真情》一文小作者用途述的方式告诉我们他与爷爷生活的快乐,同时还表达出对爷爷思念,崇敬之情,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如此真情流露。特别是《生活小歇》一文,从“清晨沐浴阳光去学校”到“午后和风轻拂的舒爽”及“傍晚夕阳柔和的抚摸”,再到“深夜月光的静谧”处处流露出作者时时处处在感受生活,体现了作者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事实证明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口头作文深训练,将说的训练落到实处,做到先说后写,以说促写,以写促改,能够大大提高习作教学质量。

  五、解放学生的“手”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来安排教学的。学生的“手”是被教师紧紧地牵着。写什么、怎么写、都是满足教师预设的主观要求,学生根本就没有自主权,甚至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大多数学生写出的文章题材范围狭窄,布局谋篇惊人地相似。学生成了被动习作的接受者,这样严重地禁锢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健康发展。解放学生的“手”就是要将“写”和“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我手写我心”。

  要多让学生写“放胆文”。自拟题目,不拘形式,自由表达。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写,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顺畅地表达出来,不规定长短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定体裁,儿歌、童话、寓言均可尝试,让学生“心有所感,随感而发,情有所动,随情而抒”。“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如《“爱管闲事”的小猴》和《平息迷信旋风》两篇文章均属小学生放胆之作,体裁又是他们非常喜爱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情节有趣,极富个性化创意。娓娓道来,不乏寓意,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只有在习作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摒弃一切条条框框和约束,才能真正给学生创造出习作的春天。

上一篇: 解决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