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觅文言津梁汲传统精华-谈文言文教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45阅读:
字号:|

  觅文言津梁 汲传统精华

  -谈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中关于“文”与“言”孰轻孰重的问题一直都有讨论,文言教学的文言、文章和文化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整体,“文”与“言”是相互交融的。

  有人针对苏教版的文言文课文做过这样的统计,将四个模块33篇文言课文后的全部76道习题做了分类统计。这些习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习题引导学生理解、评论文言课文的思想内容、观点情感,例如《劝学》课后的“问题探讨”题:“《劝学》是两千多年前的文章,它所阐述的学习观哪些仍有价值,哪些需要发展提高?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和同学讨论这个问题。”这类习题共43题,占文言课文习题总数的56.6%,居于很重的地位。第二类习题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课文或进行某种语文实践活动,例如“笔落惊风雨”古诗文专题后的“积累与应用”第1题:“从本专题中选择四首诗词背诵”;第2题:“搜集风景名胜中的楹联、题记,谈谈中国语言文字是如何表现风景名胜中的人文内涵与审美因素的”。这类习题共19题,占文言课文习题总数的25.6%。第三类习题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梳理文言字、词、句的规律,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的“文本研习”第1题:“下列句子中的词(完、急、舍、怀、廷、归、刃应该怎样解释?它们的用法有什么特别?”这类习题的数量最少,仅14题,占文言课文习题总数的18.4%。

  从这三类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新课程的文言文课后练习导向,似乎针对文言文传统考试题目中的字词句练习少了,而让学生更多的注意对文章整体的认识和它的现实意义,让老师在文言文教学要注意到不能只重“言”而轻“文”,要从文言文的肢解式阅读中脱离出来,要把文言文当作“文”来教,而不能只是围绕着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等文言现象打转。于是也有老师就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轻视文言文的“言”的练习可以吗?虽说“文言文选材扩大了视野”,“突破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卷以二十四史等传记类材料为主的格局”,但是还是要考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而没有充分的课堂课后练习,文言文的基础就不会扎实,高考就不能出分数。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文言文阅读历来是高考易丢分的一项,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就会产生一些困惑,新课程文言文教学中 “文”与“言”到底孰轻孰重?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是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意,解说词句时,他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一旦进行口头对译时,则专心致志,挥笔疾书,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他们就可以手持课本,眼观笔记(一般已密密麻麻地小字记在书上原文下面),流利地进行对译了。这种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那怎样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文言文呢?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一、要重视诵读指导。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言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 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 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例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教师列出这样一系列词——之、至、致、往、如、造、诣,让学生比较异同。经过讨论,学生将这些词归为“到”的系列词,教师接着启发学生回忆、整理出其他的系列词,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整理了不少。有:“ 走 ”系列词——步、趋、行、走、奔;“洗”系列词——沐、浴、盥、浣、涤;官吏升降系列词——除、拜、擢、拔、迁、贬、谪、黜、左迁。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 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体现了学会 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

上一篇: 观2008高考小说选考答题,思高中...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