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语文研究性专题阅读的指导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49阅读:
字号:|

  语文研究性专题阅读的指导

  专题阅读是一种为了研究或解决某个专门问题而有计划进行的阅读,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阅读活动,它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围绕一个研究专题进行阅读,要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出发指导他们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阅读计划。专题阅读是一种定向型的阅读活动,它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围绕研究专题初步制定出阅读计划,以确立查阅资料的大致范围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围绕“《雷雨》的戏剧冲突”作研究性阅读,一要阅读《雷雨》全剧,二要查阅作者关于该剧创作情况的说明及一些背景资料,三要查阅有关该剧的剧评文章尤其是重点查阅有关该剧戏剧冲突的评论文章,四要查阅有关戏剧及戏剧冲突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有时,还可能要随着材料占有的不断丰富和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化而调整阅读计划,扩大阅读范围。如了解到曹禺的剧作受到易卜生的作品《娜拉》的影响,就可以读一读该剧及相关的评论,在比较研究中会对《雷雨》一剧戏剧冲突的特点有更深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相机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以促使他们的研究阅读不断深入。

  2、编写书目索引。查阅资料会涉及到很多书籍,在研究性阅读过程中不能读了就把它们弃置,对那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材料应该作好书目索引,记录以下信息:书刊名称、出版单位、版本时间,篇目名称、作者姓名、写作时间,等等。这样,便于今后随时查阅,在写作专题研究论文时也好及时查证。尤其是对那些与研究专题密切相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材料,更有必要做好这个工作。

  3、做好勾画旁批。如果所查阅的书刊是自己家庭的藏书,那么勾画旁批便是研究性阅读时应该随时采用的笔记方法。一般说来,对所查阅文章的基本观点、精辟论述、独到见解等重要内容都要作勾画,以引起阅读的充分关注;对这些地方,常常还要夹上书签,以便以后快速查找。旁批是一种即兴的评点式笔记,在所评点的句子、语段旁边的空白处,三言两语,或肯定赞叹、或评析得失、或提出疑问、或表达己见,等等。这样可使自己在研究性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率。

  4、重视摘录提要。摘录是将所查阅的资料中那些可供自己使用的材料原文笔录下来,或句或段;提要,是将所查阅资料的内容观点归纳概述下来。这两种方法是为在专题研究中的论文写作积累佐证材料的重要方式。研究论文的论据是否充实,论证是否有说服力,与占有材料的多少有着直接联系。做好这项工作,也就为研究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摘录提要,应该教会学生制作读书卡片。这既是学生独立学习、促进研究阅读效率的一种基本能力,又是其将来做学问、干事业、向科学文化领域高层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读书卡片形式多样,对于中学生,可自制简便实用的卡片。

  指导学生使用读书卡片作阅读笔记,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对读书卡片作分类整理的方法,要注意培养他们细心保存卡片资料的良好习惯;还应倡导学生将这种制作读书卡片的方法运用到其它阅读活动中,这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5、笔录思索质疑。在研究性阅读中,如果读物不是自己的藏书,旁批的方法就不能采用,这时就应该另作笔录,记下自己的思索质疑;有时,即便读物是自己的藏书,但是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却有可能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清楚的,这时需要另作笔录,将在阅读中产生的想法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这在研究性阅读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读者与作者的思维不断地发生碰撞的结果,而这种碰撞能使读者在理解中辨析,在辨析中深思,在深思中质疑,这样,有时便可能产生灵感的火花,便可能萌生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应该做到:

  1、研究专题开放,学生自主选定

  “兴趣是人类主动探求新知的思想倾向和内在动力。”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种具有探索意义的学习活动,研究性阅读应该是以兴趣为驱动的,其展开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动发展、自主发展的过程。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爱好是不同的,因此研究性阅读专题必须开放,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爱好自主选定。也就是说,在确定研究专题时,宜采用多题目自由选择与学生另选内容自拟题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确定自己研究阅读的方向,以便在研究性阅读中能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和主观能动性。

  在这里,导趣是帮助学生确立研究阅读专题的关键。要导趣,首先要注重在课文的学习中拓展激趣。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应当指导学生拓展阅读《红楼梦》中的有关章节第一回至第五回。理解《红楼梦》在人物性格刻画上的高超技艺,可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细读精彩故事“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并讨论鉴赏精彩片段,“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凤姐、鸳鸯捉弄刘姥姥,宴席上偏拣一碗鸽子蛋来让刘姥姥吃,于是刘姥姥的一席话引得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了,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在桌子上叫嗳约;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上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这样,学生对所学的名著便有了兴趣,也就愿意去进一步阅读品味,并对某些方面的话题作深入的思考研究了。下面这些从所学课文拓展而形成的学生自己的命题便是证明:《“红楼”画论耐人思》、《“雷雨”般的爱与恨一一评繁漪》、《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物结局——谈〈威尼斯商人〉与〈窦娥冤〉的女主角》、《从〈三国演义〉的关公到关羽文化》、《小谈林黛玉的“小性儿”》、《聪明反被聪明累一一浅谈王熙凤的性格特点》,《黑暗的政治——论“水浒”好汉的座次排名》。

  其次,要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取舍以鼓励择趣。为此,在确立研究专题前,可先作一个问卷式的课外阅读调查。比如,指导学生作一次文学作品的研究性阅读,可提出下列问题来了解有关情况:你最喜欢读哪类文学书籍?你最喜欢哪一位作家的哪一部作品?你认为他的这部作品最成功之处在哪儿?你了解这位作家吗?你读过他的其它作品吗?你认为这位作家的作品有令人遗憾的地方吗?在这个基础上加强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确立研究阅读的专题。学生一旦选择了有兴趣的研究阅读的专题,便有了热情,便有了主动性,其思维也便会十分活跃。下面是由学生自己拟定的课外阅读的研究专题:《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吗》、《流浪的灵魂——析高尔基的短篇小说》、《关于〈围城〉的废话与钱钟书的幽默——读〈围城〉杂感》、《也有风雅也有俗——浅谈金庸小说的文化品位》、《精妙的人物性格,独特的人物命运把握——谈谈安妮宝贝的〈七月与安生〉》,等等。这些研究专题,可以在如何导趣方面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

  第三,要为学生做好研究性阅读的背景知识铺垫以设境引趣。可开设专题讲座。例如,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过鲁迅的许多作品,有散文,有杂文,尤以小说最多,共有7篇:《一件小事》、《社戏》、《故乡》、《孔乙已》、《祝福》、《药》、《阿Q正传》等,还学过《〈呐喊〉自序》以及唐弢《琐忆》。学生对鲁迅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这是指导学生围绕鲁迅小说的某一专题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很好的基础。为此,笔者曾为学生作过关于鲁迅小说的专题讲座,讲鲁迅生活的时代,讲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讲有关鲁迅小说评价的一些主要观点和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专题讲座后,又向学生提供鲁迅对自己小说创作的一些论述资料。于是,学生便在鲁迅小说的研究性阅读之后,写出了如下命题的研究性论文:《从祥林嫂悲剧谈起——浅谈鲁迅小说的悲剧意义》、《谈谈鲁迅小说中的色彩描写》、《浅析鲁迅“画眼睛”的艺术》、《我看〈药〉中的乌鸦——略论鲁迅小说中“物”的作用》、《谈一谈鲁迅小说中的“我”》等等。也可组织参观采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这正是创设研究性阅读情境可加以利用的资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请作家诗人来与学生座谈,这对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2、研究过程开放,学生交流探讨

  围绕一个专题作研究性阅读,一般说来,要经历五个阶段:收集占有材料一整理分析材料一评价质疑材料一提炼构建新见一阐释论证新见。这个过程,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

  这种开放性首先表现在材料收集占有的广泛性。作研究性的专题阅读,必须广泛地占有材料,这不仅仅是说所占有材料的数量要多,也是说所占有的材料种类要多。如前面所提到的“围绕《雷雨》的戏剧冲突”作专题阅读,不但要阅读剧作原文,还要收集作家情况、背景材料、相关理论、他人评论以及与之有联系的其他作家的创作情况等。只有这样广泛地占有资料,经过分析综合后对材料所作评价质疑才可能是有说服力的,所提炼构建起的新见才可能是占得住脚的。

  其次表现在材料分析综合的互动性。在材料的分析综合阶段,学生作为研究性阅读的主体,其独立思考,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绝不能忽略了老师的指导。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离开了老师的指导,许多学生往往会面对所占有的大量材料无所措手。因此,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材料,交给他们归纳概括、比较鉴别的方法,启迪他们引伸发展的思路。这是师生导与学之间的互动,此其一。其二,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在研究性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让学生合作交流、互相争辩的学习环境。可将研究专题相同的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交流材料。共享材料,交换看法,质疑问难,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也可以随意分组,让研究专题不同的同学在一起交流讨论,同样可以拓展视野,启迪思路,有利于研究性阅读的深入。

  另外,研究性阅读应该采用的是“宽松式长作业”形式。这既是说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开展应不局限于课堂,而要让学生走进图书馆,走向校外,也是说不宜将研究性阅读的时间限制过紧、统一划定,或一个月,或半年或更长时间,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也是研究性阅读过程开放的重要表现。

  3、论文撰写开放,学生独立完善

  对于中学生来说,研究性阅读成果的形式一般是研究性论文。而研究性论文的撰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不宜在一个集中统一的限定于课堂上的时间里去完成。在学生动笔之前,要让他们有一个酝酿的过程,教师应该首先指导其精心构思,从观点的确立、材料的取舍到谋篇布局,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他们对有关的材料仔细斟酌,恰当选用,有时,学生还可能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新的发现,教师便要引导他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分析,并查阅资料,寻求佐证;在学生成文以后,教师又应该指导学生精心推敲、精心修改,如果需要的话,还要让他们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去修改。在这样的开放性的要求之下,如果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建议去认真思考、琢磨,就能够有成效地完善自己的论文,其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就有可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4、论文评价开放,学生自由评判

  对学生文章的评价,历来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作旁批,细修改,下评语,费时费力,却常常是事倍功半。因为多数学生并不去认真思考。琢磨评改的理由,即便有的学生会去想一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评改,但思维却是处于被动状态,在思考中领会的是老师的意图,而不是自己去主动地反思、去主动地自我评价。这种作法与研究性阅读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特征显然是不相一致的,与教师在研究性阅读中担当的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也是不相吻合的。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由评价的主体变为评价的主导,放开手来,将原本独自掌握的评价权力交到学生手中,成为研究论文评改的组织者、指导者,让学生由评价的客体变为评价的主体,或让学生一对一互评互改,或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切磋,或在全班组织专题讨论、答辩;可评他人论文,也可自评,还可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可质疑问难,也可据理力争。总之,要让学生在论文的评价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其思维活跃起来,相互摩擦碰撞,努力形成激励学生求真求实、求异求新的教学氛围。

  以上论述,仅是对研究性专题阅读教学的一些粗浅的意见,也是对高中阶段新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某一方面问题所作的一点初步的探讨。作为一门新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探索。

上一篇: 语文知识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